中国古代官箴十条
美女城市
中国古代官箴十条
埃及艳后的故事谚云,不知为吏,视已成事。纵览古籍,从历史这面大镜子里,不仅可以照见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发展轨迹;同时亦可以看到几千年来,官对政治社会所发挥的建设性与破坏力、正能量与副作用之经验教训。《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云:“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谨从古籍中撷取十个句子,试述善政需具什么官。
一、欲影正者端其表
时至今日,许多基层单位的各类选举,仍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正”字来计票。这是因为政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一个“正”字。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孔子屡屡强调,从政者首先要“以身为本”,率先垂范。《论语·颜渊》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子路》亦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政治的实践者与实行者,官一旦失“正”,便丧失了影响力与合法性。故《盐铁论·疾贪》云:“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好官必然是贤良方正之表率,好官是看得见的哲学。
二、嗜欲深者天机浅
俗话说,官迷心窍能作恶。恶有多端,要者两点:官无大小,一沾财,其余便不足观。《说苑·谈丛》有言:“毒智者莫甚于酒,毁廉者莫甚于。”《庄子·大宗师》亦云:“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左传·桓公二年》概括得更到位:“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宠”者恩也,“赂”者财贿也,“章”者彰扬也;卖官渔,蕴利生孽,贪人败类,公然交接!吏治腐败乃最大腐败,它直接败坏官纪世风。俗话说,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三、水失鱼犹为水也
民是衣食父母,官是管家公仆。据《尸子》记载,孔子问其高足子夏,什么是为君之道?子夏对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一句十分流行的谚语——水无鱼依然是水,鱼无水一日难活。它精当而深刻地道破了官民之关系,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脱离众,不敢偏离众路线。治道有常,利民为本;平易近民,民必近之。《韩诗外传》云:“善为上者不忘其下。诚爱而利之,四海之内,阖然一家;不爱而利之,子或杀父,而况天下乎?”
四、堂上远于百里
官越大,越容易受蒙蔽。所谓身边人,不乏“鹰眼鹿耳八哥嘴,狐狸脑袋兔子腿”。《管子·法法》有言:“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也许身边人咬耳朵所说的话,完全是十万八千里外没影儿的事!此谓之“灯下黑”。故选好身边人,既关乎事业成败,亦涉乎心身劳逸。有道是,劳于取人,逸于治事;逸于取人,劳于治事。古者舜帝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故《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曰:“贤君良上,必自择左右始。”俗谚亦云,不认得字是假瞎子,不认得人是真瞎子。
五、用贤无敌是长城
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具有差异性,智愚贤不肖是一种客观存在。俗话说,满地都是树,做梁的做不了柱。还说,只有不会打仗的将,没有不会打仗的兵。故《尚书·武成》主张:“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韩非子·显学》则强调官要由最基层发掘、从实践中选拔:“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墨子·尚贤上》更提议官要能上能下:“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历史上讲到治世典范,言必称汉唐。何哉?《贞观政要·崇儒学》载唐太宗语:“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颁诏曰:“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向来得
人者兴,失人者崩;黄金累千,不如一贤。俗话说,有了千里马,何愁千里路?故杜牧诗云:“用贤无敌是长城。”
六、不以私事害公义
家长对孩子暑假生活的评价怎么写建大事者,不忌小怨。史籍中关于祁奚推举解狐、赵武力荐邢伯子、咎犯保举虞子羔之类的故事,书之不绝如缕。解狐之于祁奚,伯子之于赵武,子羔之于咎犯,皆仇家也;然而祁奚等人却能因公举仇,为国输才。故《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特载赵武之言:“私仇不入公门。”《说苑·至公》亦录咎犯之语:“不以私事害公义。”大道容众,大德容仇,公门之内无私怨。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其此之谓乎?
雷普利小七、务学不如务求师
《论语·子张》载子夏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与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问题是,向谁学?如何学?最普遍的办法:一向书本学。但要克服本本主义,尽习常规,囿于成法,何来创新?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二向实践学。现实是杰出的老师,社会是广阔的大学。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三向大众学。《诗》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谚云,圣人学众人,众人学圣人。然而,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最经济、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师傅请到身边来,人伴贤良智转高。《韩诗外传》云:“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故《法言·学行》强调:“务学不如务求师。”
八、分熟不如分腥
善于调动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为官的必备素质。《墨子·尚贤上》云:“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物”是奖赏,是动力;“术”是技艺,是能力。“物”对“术”之积极性调动,就在于赏罚;赏罚之本,在于劝善惩恶。因此,赏疑惟重,罚疑惟轻;赏之愈亟,功效愈速;罚之愈公,惩效愈明;赏罚不明,则万事不成。故《说苑·政理》云:“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战国策·秦策一》亦云:“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尽管世人皆知,赏罚者利器也,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然而历朝历代之主官大员中,从来不乏《墨子·尚贤中》所言“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吝官们大玩“吊肉跌死猫”把戏,结果是鱼也吊臭了,猫也叫瘦了!
九、治大国若烹小鲜
2022国庆祝福语最短
《老子》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并非说治大国就像炒小菜那么轻松自如。此语关键词在“小鲜”。河上公注《老子》曰:“鲜,鱼也。”《说文解字》亦曰:“鲜,鱼名,出貉国。”《韩非子·解老》讲得很透彻:“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政令不能擅出多变,就像煎鱼不可来回翻动,以免搅得恶肉烂。故《尚书·毕命》云:“政贵有恒。”倘政策没有连续性,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若主官没有稳定性,亦不可能负起责任。俗话说,常调之官好做,家常便饭好吃。
十、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担职为官,当有所作为,既要有现实责任感,更要有历史使命感。起点决定终点,视角决定视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立德、立功、立言”之人生三不朽说,而官是最有机会和条件去实现的。《论语·泰伯》录曾子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官也是有责任和义务必须担当的。自古做官就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难事业。《论语·子路》云:“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史籍中记述“难”与“不易”诸事件,最深切著名者莫过于《春秋》,既有治世典型,更多反面教训。故《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张柏芝和谢霆锋
春秋》。”《说苑·建本》亦云:“有国者不可以不学《春秋》……《春秋》,国之鉴也。”莫要轻看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数千年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的深层积淀与文献珍存,乃先民以生命抒写并赐予后人的无价瑰宝!从来历史虚无主义者,也往往是现实鬼混主义者。有道是,行之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读一读《春秋》,不仅可以知兴替、明治道,亦可以照镜子、鸣警钟。为官一任,守土有责。谚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