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井是中国上古最伟大发明之一,一场巨大的“生活革命”(34)
凿井是中国上古最伟大发明之一,一场巨大的“生活革命”(34)
《中国上古史》
第2册(帝尧时代)16、射正之威
天下十个太阳消失了么?
依旧还高挂于天空。
民众祈盼的雨水下来么?
没有,滴落于土壤中,唯有汗水,而这汗水也行将枯竭了。
等待的人陷入绝望之中。
站立在人的前头帝尧,忧心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在天灾之前,人力有时而穷。
即便是掌有人间权柄最为贵重的君主,也在老天爷的威压下,也只能体认自己的渺小了。
女丑已死,民众现在都指望着他。
他又能指望谁呢?
帝尧自问,我是谁。
我是黄帝王朝的第六任君主啊。
这时候,帝尧会想起黄帝王朝历朝以来,对付各种各样天灾的教训。
这时候,帝尧会想起第三任君主帝颛顼当年是怎么对付大洪水,怎么引领民众,并让民众信任自己,那就是——
展示人间君主强而有力的形象,挑战给苍生带来无尽苦难的老天爷。
拼了。
帝尧下令身旁射正(国防部长兼强弓兵团总司令)羿和他的部队,拉开手上之强弓。
无数支利箭有如飞蝗一样,射向了天空。[1]
奇迹出现了。
天空中并立的太阳,消失了九个。
只剩下一个太阳了。[2]
大旱虽然依旧,可是民众欢呼声传遍了整座高山。
澳大利亚留学条件
人们再次到生存下去的信念——九个太阳都被射落了,大旱应该也会过去的。
而帝尧的威信也因此空前高涨,羿也成为人民心中的大英雄。
当然,射日之后,大家都会琢磨为什么天空会同时出现十个太阳这种怪事。
在黄帝王朝,大家根据古老的传说,都知道太阳本来是住在东方的汤谷的扶桑神树上。
现在,出现了新情况了,观念得更新了。
恩,看来汤谷里头住的不只一个太阳,而是十个,他们本来是照着着规矩轮流值班,每天经由神鸟“三足乌”的托举,一个太阳出来,一个太阳就回去。
友情的名言
他们既然不照着规矩来,人类也不用跟他们客气,射落他们是应该的。
总之,上古中国人对宗教的典型态度就是这样——
神灵也要守规矩,守规矩了,我们就信你。
神灵不守规矩了,我们也不用跟你客气,给你面子,直接把你射下来就完事。[3]
大旱给人民生存带来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缺水。
帝尧之所以定都平阳,乃在于平阳地临汾水(所以现在平阳就叫做临汾)。
旱情最严重的时候,汾水断流了。
缺了水的庄稼,就没有了收成,没有了收成,再要养活汹涌而来的难民,就成了无解的难题。
因此上,在女巫女丑求雨失败之后,帝尧应对旱灾第一步即是寻水源。
这时候,黄帝王朝立国之初研发出来的高科技“穿井”,提上了议事日程。[4]
这种“穿井”的挖掘,大多选在“地下水源丰富”的地质里。利用人工,向下挖土掘坑,开凿出一个深约七、八米的“锅壶形水坑”。
其后,在周围再以木桩打入土中,作为水井墙壁,以防止土石坍方。[5]
应该说,凿井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场巨大的“生活革命”。
早在原始社会后期(约6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水井的雏形。
凿井技术的出现,民众再也不用四处逐“水源”而居,摆脱了对江、河、湖、泊、泉等水源的依赖,可依自己的意愿,往内陆活动、定居;
这也为农业聚落形成创造了条件。
19世纪末,在华北的一位西方传教士曾写道:
“水井确乎是中国乡村外部装备的一个重要特征。”[6]
电视什么牌子好
直到今天,北方村庄内外分布着数量不等的水井,用于解决生产与生活用水,犹然是北方乡村社会的一大特。
当然,每一场革命的主持者往往在最初并没有意识到革命的意义。
凿井技术专利持有人黄帝也是一样的。
黄帝最初定都涿鹿本就是块大平原,地下水位低,凿井容易,再加上周边水源有的是,是以这项科技,属于可有可无。
到了帝颛顼时代,是个大洪水时代,人民不缺少水,只恨水太多了。
帝喾时代,定都于亳,伊水、洛水环绕,也没有缺水的问题。
可是,当帝尧时代之大旱灾降临之日,穿井技术就派上了用场了。
17.穿井技术
现在,帝尧重新发现了穿井技术,要在大旱之年,要在首都平阳大规模运用。
这是好事,但是问题也来了。
平阳位处于黄土高原,这种地方是最不适合穿井的,有的地方,掘井数十尺仍未见地下水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叫做《老井》,张艺谋主演的,他本人凭此片在连续在东京电影节、金鸡奖和百花奖拿下3个影帝,很是风光。克拉拉 情圣
咖啡制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