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简答题资料
简答题资料汇总
第一章 绪论
1.现代生态学中对生态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无论是从经典生态学还是现代生态学出发,生态学的研究内容都是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3.种的定义是什么?
答:种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4.落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落生态学是以生物落为研究对象的,落生态学是研究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落中各个种的关系,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动态演替,以及落的自我调节等的科学。
5.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景观生态学就是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
6.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研究三大类。
7.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什么?
答: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1.简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的原因。
答:夏季气温和光照都较适宜,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⑤植物吸收,冬季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
2.简述减缓二氧化碳增多的关键措施。
答: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
3.简述氧气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氧的适应。
答:(1)氧气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只有通过氧化,生物才能获得生命所必需的能量。
(2)根据生物对环境中含氧量的适应范围,也可分为广氧性生物和窄氟性生物两类。绝大多数陆生植物与动物,都属于窄氧性生物,而绝大多数水生动物和植物属于广氧性生物。
(3)微生物中有严格厌氧菌,有氧则不能生长,如甲烷镭菌;也有绝对好氧菌,无氧则不能生长,如固氮菌属:还有微嗜氧微生物,仅在氧压低时生长正常。以上三类微生物对氧的耐性范围都比较窄。兼氧性细菌,在好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发酵,如链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对氧的耐性范围就较宽。
4.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
答: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生活型是看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
5.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水煮肉片怎么做
答: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作“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
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肆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下;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6.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答: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
(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
(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7.简述森林的主要生态效应。
答: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强大的生态效应,其主要生态作用是: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防止污染。三月份去哪里旅游好
(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
(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8.简述水的生态作用。
答:水是所有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环境智质。水的生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2)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3)水对生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9.简述昼夜变温对生物的影响。
答:(1)促进某些种子萌发。
感恩节朋友圈感恩语(2)促进植物生长:
(3)提高产品质量。
(4)影响动物的行为
10.简述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答:(1)将有机体中的营养元素还原成简单的、能被植物重新利用的状态,植物一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循环,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进行。
(2)腐殖化作用与矿化作用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形成土壤团粒结构。
(3)土壤横生物与植物形成共生体。
(4)有害的方面包括:植物病原菌;产生有毒物质并积累;与植物争肥。
跑车摩托车11.简述光因子的生态作用。
答: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生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都直接和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分布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12.简述温度的生态作用。
答:温度是一种无时无处不在起作用的重要生态因子,任何生物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影响。追球表面的温度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空间上它随纬度、海拔高度、生态系统的垂直高度各种小生境而变;在时间上它有一年的四季变化和一天的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13.简述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答:(1)形态适应:具有适应高温的形态结构,例如叶片革质发亮,增反射阳光。
(2)生理适应:具有适应高温的生理特点,例如降低细胞含水量有利于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或者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使植物体过热。
14.简述风的类型以及生物对风的适应。
答:风主要有重风、海陆风、山风和谷风、梵风、寒露风、台风、千燥风等类型。风是许多树种的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风量植物特有的花形和开花时间均是风媒植物对风的适应。在多风、大风的环境中,能直立的植物往往会变得低矮、平展,并具有类似早生植物的结构特征。“旗形搏”也可以说是树木对盛行强风的适应。
15.简述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及影响。
答:环境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同时,生物也在主动地适应、影响和改造环境,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使环境变得更有利于生物生存。也可对环境资源和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生物的生态适应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生物的生态适应性是生物在生存竞争中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特定性状表现。是生物与生态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态适应方式及机制包括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生化适应和适应组合。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趋同适应与生活型、趋异适应与生态型。
第三章  种生态
1.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几种?
答:生物种与种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且这一关系极其复杂。根据一物种对另一物种的生长和存活产生有利的、抑制的或没有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和作用,两个物种间的基本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漆黑的灯下一个人会害怕是什么歌名
(1)正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合作共生。
(2)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
(3)中性作用。
(4)偏害作用。
2.简述种的基本特征。
答:种的基本特征是指各类生物种在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即种的共性。种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1)空间分布特征。种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集型。
(2)数量特征。包括种的密度和大小、出生率和死亡、年龄结构和性比、迁入和迁出等。
(3)遗传特征。种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而且会随着时间进程改变其遗传特征,进行进化和适应。
3.年龄金字塔有几种类型,各具什么特点?
答: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3个基本类型:
春晚主持人大换血(1)增长型种: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型,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
(2)稳定型种:锥体形状和老、中、幼比例介于增长型和衰退型种之间。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平衡,种稳定。
(3)衰退型种: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的
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2.简述自然种数量波动的类型。
答:一种生物的进入和占领新栖息地,首先经过建立种和种增长,以后可出现不规则的或规则的(即周期性的)波动,也可能比较长期地表现为平坦的相对稳定;许多种类有时还会出现数量猛增,即大发生,随后又是大崩溃;有时种数量会出现长时期的下降,称为衰落,甚至灭亡。
(1)种增长:自然种数量变动中,J型和5型增长均可以见到,但曲线不像数学模型所预测时光滑、典型,宿常还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中间过渡型。
(2)季节消长:对自然种的数量变动。首先要区别年内(季节消长)和年间变动。
(3)不规则波动:大多数生物种数量的年间变动属于不规则的。
(4)周期性波动:落发生周期性的种变化。
(5)种爆发: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的爆发。
(6)种平衡:种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实现了种平衡。
(7)种的衰落和灭亡:当神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人类过度捕猎或栖息地被破坏).其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即种衰落,甚至灭亡。个体大、出生率低、生长慢、咸新晚的生物,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8)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量称为生态入侵。
5.有关种调节理论有哪些学派,各个学派所强调的种调节机制是什么?
答:外源性种调节理论强调外因,认为种数量变动主要是外部因素的作用,该理论又分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和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生物种主要是受对种增长有利的短暂性的气候所感制,因此,种从来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增殖到环境容纳量所允许的数量水平,不会产生食物竞争。作为对立面,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调节起决定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强调食物因素对种调节的作用,种的调节摄取决于食物的量,也取决于食物的质。
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的研究者将研究焦点放在动物种内部,强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特别是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行为、生理和遗传特性上的反映,他们认为种自身的密度变化影响本种的出生率、死亡率、生长、成熟、迁移等种参数,种调节是各物质所具有的适应性特征,能带来进化上的利益。
自动调节理论又分为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遗传调节学说。社行为是一种调节种密度的机制,限制了种增长,随着种密度变化而变化调节其调节作用的强弱。种增长由于某些生理反馈机制面停止或被抑制,使得社压力下降,这就是种内分泌调节的主要机制。当种密度增加,死亡率降低时,自然选择压力较松弛,结果种内变异性增加,许多遗传性较差个体存活下来;当条件回归正常时,这些低质个体因自然选择压力加大而被淘汰,便降低了种内变异性,这就是遗传调节的主要机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