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调质钢及其锻造成型概况
非调质钢及其锻造成型概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学什么
一、非调质钢概况
1.1 定义
非调质钢是通过微合金化、控制轧制(锻制)和控制冷却等强韧化方法,取消了调质处理,达到或接近调质钢力学性能的一类优质或特殊质量结构钢。1.2 分类
根据非调质钢加工工艺,可分为:热轧、热锻非调质钢、易切削非调质钢、冷作硬化非调质钢。热锻用非调质钢用于热锻件(如曲轴、连杆等),直接切削用非调质钢用热轧件直接加工成零件,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用于标准件(如螺母等)。
根据非调质钢显微组织的不同,可分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贝氏体型非调质钢、马氏体型非调质钢。
根据非调质钢性能,可分为:高强度微合金非调质钢,高韧性微合金非调质钢,高强高韧微合金非调质钢,表面强化微合金非调质钢。
另外还有轧制型材、切削加工性能等分类标准。
1.2.1 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
根据铁素体是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还是晶内析出,可以分为普通的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和晶内铁素体型非调质钢。
普通的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由德国蒂森钢公司率先于1972 年开发,目前国内外非调质钢的应用类型主要以此为主。这是因为此类非调质钢所含合金元素少,生产工艺简单,而社会效益却很显著。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强度水平在600~900 MPa 之间,但因其韧性较差,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此类钢主要用于生产轴类零件以及机床的丝杠、汽车上的曲轴、连杆和轮毂。
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在控制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铁素体易沿过冷奥氏体晶界析出,形成网状铁素体,使钢的韧性降低。近年来,将氧化物冶金技术应用于非调质钢,开发出晶内铁素体型非调质钢。具有晶内铁素体组织的非调质钢,其抗拉强度可达1 000 MPa ,并具有良好的韧性,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制
造汽车零件的非调质钢。该钢种在日本已应用于载重汽车和普通乘用车。
1.2.2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
其化学成分特征为微合金低碳钢,显微组织为贝氏体。与铁素体加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相比,这类非调
质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配合,特别是具有较好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日本的VMC 系列和我国的12Mn2VB 钢就属于此类钢种。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性能特点决定其适合于用做高强度、并要求高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 且形状复杂的重要制品。表1为五种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怎么样开通网银
1.3.3 马氏体型非调质钢
1988 年美国Chaparral Steel 的P. H. Wright首次提出了第三代非调质钢的概念,指出此类钢具有低碳
回火马氏体组织。之后,日本、美国和我国相继开展了此类非调质钢的研究。特点是:含碳量较低,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表2为马氏体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深市沪市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早在1969年,德国科研人员研究了v元素在低碳钢中的强化作用;结合这
一研究成果,1970年蒂森公司着手进行模锻新钢种的开发,随着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微合金非调质钢
49MnVS3,用来替代调质钢CK45、球墨铸铁和中碳结构钢制造汽车的曲轴和连杆,并于1972年投入工业生产。随后几年,蒂森公司的工程师们分别在非调质钢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和使用性能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中东战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石油危机,因此,以节能为特点的微合金非调质钢在欧洲和日本得到迅速的发展。非调质钢以其节约能源,简化生产工序,减少环境污染等功效,受到各国生产和使用部门的重视,世界上的主要产钢国家都积极致力于此类钢种的生产和研制,例如,日本新日铁公司的高村等提出了氧化物冶金的概念,对非调质钢中硫化物形核及其对晶内铁素体(Intragranular ferrite,IGF)形核促进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微合金钢的铁素体形核机理和影响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Honeycombe等对微合金钢中含V析出物的强化作用及析出物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欧洲一些国家(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和日本的各大钢铁公司都制定了适应不同要求的钢种系列标准。如英国的Sheffield公司开发了含V和Nb的非调质钢系列,瑞典开发了Din49MnV3t53。551,法国东部优质钢公司开发了含V和Nb的非调质钢系列。日本的各大钢铁公司相续建立了自己的非调质钢体系。其中,日本的大同特殊钢公司生产了MF和MM系列非调质钢;新日铁开发出了锻造、直接切削和冷作强化等各种类型的非调质钢;神户制钢开发了出含v的非调质钢,用于制作汽车的连杆等;三菱制钢开发Nb、V复合添加的非调质钢,以改善了非调质钢的韧性;山阳特殊钢公司还研制了含铅易切削非调质钢MA系列。
我国非调质钢的研究和开发,比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和日本晚,但比美国和俄罗斯要早。从“六五’’攻关开始,国家先后组织了包括冶金、机械等行业,以及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内的非调质钢研究与开发队伍,调查、研究并确定了开发的方向和内容;:制定了我国的第一个非调质钢标准GB/T15712.1995;“七五”进入研究的高潮,开发出我国的微合金非调质钢系列,填补了我国在该方面的空白;“八五”进行推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九五”主要面向轿车用非调质钢的开发,扩大非调质钢的使用范围和数量,并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中获得应用。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零部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零部件生产过程能够对性能进行在线检测,并实现锻造和冷却过程的在线控制。利用控锻、控冷方法生产高强度、高韧性的非调质钢曲轴,不但是汽车减重、降低能耗的需求;更是提高汽车发动机制造水平、保障整车性能的关键。非调质钢发展的方向势必满足上述要求。
鲁迅小说简介二、锻造工艺
2.1 锻造工艺简介燕云台
锻造是常用而古老的制造方法,锻造成形加工效率高,锻件的形状、尺寸稳定性好,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锻件的韧性高,纤维组织合理,件与件之间性能变化小,锻件的内部质量优于任何一种金属加工工艺。
锻造成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工具(模具)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并改善其组织结构而获得高的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锻造是热加工领域中得基本工艺之一,变形方式为体积成形。按变形时的温度,有热锻、温锻和冷锻之分。热锻时降低终锻温度或增大变形量,将会改变锻件的组织,改善钢的性能。通过研究热锻工艺对钢的显微组织的影响,可以指导人们控制其力学性能。
2.2 调制钢强韧化工艺简介
结构钢在淬火、高温回火(即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这种热处理的钢种称为调制钢。
淬火时最易产生变形和开裂缺陷。如只产生变形,虽然有些零件课设法校正,或靠预先留出加工余量,通过随后的机械加工(如磨削)使之达到技术条件要求,但这样却使生产工复杂化,且降低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成本。有些零件如带型腔的模具、成型刀具或高强度钢制零件,淬火后往往不便于或不可能进行校正或机械加工,一旦变形超差就无法挽救而报废。至于零件淬裂,自然更是无法挽救,从而给生产上带来损失。
此外,淬火还会产生氧化与脱碳、硬度不足和软点等缺陷。
调制钢的强度主要取决于α相的强度和碳化物的弥散强化作用。淬火得到的马氏体组织经高温回火后,得到在α相基体上分布有极细小的颗粒状碳化物。钢
中碳的质量分数在0.3%-0.5%之间,可保证有足够大的碳化物体积分数以获得高强度。在回火后,磷、锡、锑、砷等,在原奥氏体晶界平衡偏聚引起晶界脆化,导致高温回火脆性。
2.3 非调质钢锻造工艺的意义
传统锻件为确保其综合力学性能,去除锻造应力或改善切削性能,力学加工前后通常必须进行预前以及最终热处理。而非调质钢因其材料特性,可以利用锻造余热直接进行处理。由于不需进行常规调质热处理,因此,减少和避免了常规热处理所带来的缺陷,如淬火裂纹、畸变、脱碳。特别是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非调钢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添加钒(V)钛(Ti)氮(N)等元素,采取锻造后控制锻件的不同冷却方式,使各种元素析出硬化而获得锻件所需的综合力学性能。
2.4 锻造工艺参数对非调质钢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由于非调质钢锻件在热锻后直接使用,省去了调质热处理工序,与调质钢锻件相比强度较高,但韧性较差。为了保证非调质钢强韧性,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有效途径即是细化奥氏体晶粒,配以适当冷速,即通过控锻控冷来达到控制材料力学性能。
对锻造非调质钢来说,锻造工序不仅是零件初成形的手段.同时又是锻件达到力学性能的关键工序。影响非调质钢主要锻造工艺参数有加热温度、终锻温度、锻后冷却速度等。因此,控索合理的锻造工艺参数极为重要。
2.4.1控锻
是在锻造过程中通过对锻造工艺参数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以获得细小晶粒组织,使锻件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的锻造锻造加热温度对非调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新工艺。
2.4.1.1加热温度
加热温度不仅是降低锻件形变抗力,提高金属流动性的变形条件,而且也是使微合金元素固溶,为弥散沉淀强化做好必要准备的先决条件。在1050~1300℃的加热范围内,试件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并不大。这是因为在1050℃下,以钒作为主要沉淀强化元素已基本同溶,来溶的部分已经很微量,因此,温度再升高,强度只有微量增加。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塑性、韧美人吟歌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