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一单元诗词鉴赏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一单元诗词鉴赏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景寓愁情,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幽囚时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写的画面。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抬头望见天上残月如钩,再向庭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的庭院,重门深锁,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也勾起我的旧恨新愁。
3.赏析“剪不断,理还乱”一句。
健康管理师怎么报名有什么条件
我是歌手第五季
“丝”谐音思念的“思”。用丝缕比喻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可见愁之深,恨之长。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别是”就是不同于一般,“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上这正是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偶。“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景中喻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这种伤别怀旧之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蕴含怎样的理趣?
花开花落,春来春去是物候常规,非人力所能转移和改变,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自然是一样,人事也是如此。
3.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4.请你展开想像,描绘上阕所展示的画面。
饮一杯清酒,品一曲新词,此时此地依旧是往日的亭台,去年的天气。眼前的太阳又将西沉,夕阳啊,你几时再能够回照天际?
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下阕所表现的画面。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6.这首词多用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的对比。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情感: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冷的特点。
3.“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伤心的qq名
4.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5.诗歌中“折柳”一词语意双关,请作具体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
将士们常年驻守在边关,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春风杨柳的景致,所以只能奏起《折杨柳》的曲子。“折柳”既指《折杨柳》这首曲子,又指内地那杨柳依依的春天景致。
6.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情感?
歌颂了将士们无怨无悔驻守边关的赤胆忠心和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
7.“折柳”在诗中有哪几重含义?
反映乐曲的名称。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
8.诗的开头写“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开头写“寒”点明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境。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3.“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有双关意义,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4.“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中“怨杨柳”一词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家怀乡之情。
5.你能用物候知识解释“春风不度玉门关”吗?
温暖潮湿的夏季风,吹到玉门关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一般不能继续再往前吹。关外广大地区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气候非常干燥,绿洲少、荒漠多,属于干燥的大陆性气候。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
“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将军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暗示了将军极富作战经验。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
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故留悬念,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3.试分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中的“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逐”,追逐,指边防军准备追击逃跑的单于部队。“满”指大雪忽降,刹那间落满了弓刀。两个动词,前一个写边防将士的警惕与果敢,后一个写环境的恶劣,两相映衬,表现出守边将士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
4.“月黑雁飞高”中的“雁”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中的“雁”有什么区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两句中的“雁”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月黑雁飞高”中的“雁”则暗示单于的部队乘着月黑风高之际逃跑。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的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有:桃花盛开、春江溶漾、竹外桃枝、鸭戏水、蒌蒿之密、芦芽之短。
2.“春江水暖鸭先知”富有哲理,试分析。笔画
春天来了,江水开始变暖,鸭子能首先感受到。现常比喻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
如何用手机开通黄钻3.这首诗的写法“妙”在何处,请分析。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春江水暖鸭先知”和“正是河豚欲上时”两句中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正是这想像和联想将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整个画面点活,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4.本诗写的是几月的景象?你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物候特点,桃花始开,江水变暖,蒌蒿遍地,芦苇发芽,应该是早春二三月的景。
5.试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江岸边,一片竹林稀稀疏疏,颜青翠;远处,三两枝桃花悄悄绽放,彩鲜艳(似乎向人们报告着早春的到来)。
6.本诗是题画诗,却写了画外之景,是什么?有何好处?
河豚。展开丰富的联想,虚实相生,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又极富生活气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