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动物饲养基础
第二章  药用动物养殖基础
一、饲养前准备
1、市场调查
2、习性调查
(1)摄食特性调查
①意义和重要性?
②食性调查内容?
A.喜食物的种类及搭配:
灵猫:食小动物为主,外加植物的果实种子。
蚯蚓:食腐烂的食物。
蛤蚧:吃活食。蚕:食桑叶。
反刍类:必要的粗纤维
B.不同阶段食性的变化:
哈士蟆:蝌蚪食草,成蛙食活虫类。
梅花鹿:春季喜采食嫩叶、幼芽和花蕾,夏季则以青绿枝叶为主,秋季很喜食橡籽(柞实),冬季除采食地面的枯枝落叶之外,还喜啃食一些树木的树皮。
③食性调查方法?
A.观察法:用望远镜观察喂食。
B.粪便检查法:鸟类进行粪便检查。
C.解剖检查法:解剖检测胃内容物。
D.试养
(2)适宜生境调查
调查的目的?目的:调查动物野生情况下的生态环境,为确定药用动物养殖方式,场舍建筑,设备供应等提供依据。
调查的内容?
A.温度:三基点温度。
B.湿度:生存环境的湿度范围。
C.光照:生长发育的光照范围。
D.土壤:土壤类型质地。
E.水:温度、溶氧量、含盐度、酸碱度。
(3)生活习性调查
①调查内容:
A.生存环境和作息时间;目的和意义:以确定给食,管理,采收等的适宜时间。
土鳖虫: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夜间活动。
蛇:一般夜间活动捕食鼠类和青蛙。
龟类:夜间活动。
鳖类:白天活动。
B.是居性还独居性;目的和意义:以确定养还是分养。独居性的动物在家养条件下未经驯化而强行养会使动物之间殴斗、咬伤甚至死亡。
梅花鹿:居动物。
蜜蜂:居动物。
熊:独居动物。
C.药用动物季节活动;
2014年万圣节是几月几日
动物的季节活动包括:生殖、生长发育、休眠、蜕皮、换羽或换毛等。
有春季生殖,秋季生殖,有的冬眠,有的夏眠,形成季节性活动周期。对动物进行人工养殖必须根据这些行为特征,来制定年周期或日周期的饲养管理制度。
②调查方法:
查资料,观察
3、动物引种
概念:把外地或野生优良的药用动物种类引进当地,直接推广或者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叫做引种。
(1)动物捕捉;
A. 避免动物受惊吓:动物受惊后,会在笼内乱装,造成植物性神经失调,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障碍,甚至撞死或受伤感染而死。
B. 尽快保证动物恢复饮食:因受惊而拒食,衰弱而死。
C. 保证合理饲喂方法:因饲喂不当而死。
方法
①设法使他们。避免精神伤害,单独关到笼子里,放到幽静、光线稍暗的房间。初捕动物最好在原地暂养一个时期,保持安静,待情绪稳定后在运输。
②及时给水。及时给水,水中添加水解蛋白、白糖和少量食盐等,以补充体力。
③诱食。鸟、兽会因惊吓和环境改变,出现拒食,因此需要及时提供其喜食物料。
④填(灌)食。经过1-2天诱食后,若动物仍不进食,或出现精神不振甚至衰弱的病态时,就要强行填食或者灌食。
a.肉食动物:灌以适量的鲜蛋液或者填以混有蛋白酶的瘦猪肉或其他动物肉。
b.食虫动物:填以昆虫或蚕蛹。
c.草食动物:填以拌有切碎青菜的蒸熟的面团。
注意:开始填食以半饱为宜,慢慢增加量,并通过抚摸动物头等方式减少动物对人的恐惧感,慢慢建立感情。
(2)雌雄比例的确定;要考虑雌雄的年龄比例。保证较高的繁殖率,如蝎子可采用2:1。
(3)年龄的选择;尽量选择幼龄动物,容易驯化和养殖。
(4)健康状况观察。选择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品种;选择体质外形、健康与发育状况好,没有有害基因和传染病的个体。
4、动物检疫 饲养前进行严格检疫。
初捕捉之后在原地暂养观察,运回后与原养动物隔离一段时间,确认无传染病后再混养。
5、动物运输 野生动物未经驯化,运输时比家畜、家禽类困难大。
(1)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2)避免时走时停和中途变换运输工具;
(3)采取的措施
A.遮光运输:使动物保持安静,减少活动,降低能量消耗。一般只有在喂食和给水时,才给予较大面积的光量,使动物顺利地摄食和饮水。
B.麻醉运输:用口服、肌肉注射或喷雾等法将动物麻醉,待动物苏醒时即已运输到目的地。要求有较快的运输速度。
  注射麻醉剂:846合剂,,眠乃宁,舒泰等。
  吸入麻醉剂:氟烷、氨氟醚、异氟醚(烷)。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优秀作文
C.淋水湿运:应用于鱼类、两栖类及某些种爬行类动物的运输上。
D.增水缩食:在陆生动物的运输过程中,保证充足的饮水是非常重要的。
二、动物的驯化
驯化是对动物行为的控制与运用,通过对各种野生动物创造新的环境,保证给予食物及其他必要的生活条件而达到的。
驯化的内容与方法
早期发育阶段的驯化(睁眼前开始)
单独驯化与体驯化
间接驯化与直接驯化
数学类生活环境驯化(适应人工环境)
怎样写读后感性活动期的驯化
食性的驯化
1.早期发育阶段的训化 
利用幼龄动物可塑性强的特点,进行人工驯化。如仔鹿的人工哺乳驯化,在仔鹿产后30日龄以内进行人工哺乳,经雌鹿哺乳30日龄后,便不宜再接受人工哺乳。
黄鼬:产后30日龄以内未开眼的黄鼬,通过与母兽隔离而人工饲养,在开眼以后即接触人为环境,于是能很好地接受人工饲养管理。如仔兽在产后受母鼬哺乳的则往往经过几年人工驯化,也改变不了其野性行为。
梅花鹿:产后吃初乳起即进行人工哺的仔鹿,其驯化基础都很好,可为骨干鹿。而产后接受母鹿哺乳的仔鹿,数日之后再想进行人工哺乳已很困难。不能成为骨干鹿。 
2. 单独驯化与体驯化
单体驯化是对每个动物个体的单独驯化,如对动物表演技能的驯化,役用幼畜的驯化等。集驯化是在统一的信号指示下,使每一个动物都建立起共有的条件反射,产生一致性体活动,如摄食、饮水和放牧等都在统一的信号指引下定时地共同活动,给饲养管理工作带来方便。
3.直接驯化与间接驯化
单体驯化和集驯化都属于直接驯化。间接驯化是利用同种的或异种的个体之间在驯化程度上的差异,或已驯化动物和未驯化动物之间的差异而进行的。例如利用驯化程度很高的母鹿带领未经驯化的仔鹿去放牧,仔鹿在模仿学习中不断地提高了驯化程度。
4.生活环境的驯化
动物从野外自然环境走进人工环境,是一种适应,人工环境是在模拟野生环境的基础上,根据生产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环境。理想的人工环境应该是气候稳定,食物充足,养殖密度大,繁殖成活率明显提高。当人工提供的环境不能满足动物的生活条件时,则出现当代不能存活、不能繁殖或后代发育不良,导致驯化失败。
独角仙有镇惊、破瘀、止痛、攻毒及通便等功效。在1976年就有人从独角仙中提取到独角仙素 (dicotastin),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对实体瘤 W-256 癌瘤有很高的活性,对 P-388 淋巴白血癌有边缘活性,为此,已引起各国医学界的重视。
5.性活动期的驯化
性活动期是动物行为活动的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易惊恐、激怒、求偶、殴斗、食欲降低、离独走等行为特点,给饲养管理工作带来困难。根据这个时期生理上和行为上的特点,进行特别的针对性驯化工作,才能避免生产损失。
6.食性的训练
    动物的食性是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不易改变。但经过适口性及营养需要等
方面的研究,满足动物生理上的需要,食性也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优秀的动物饲养者,要善于根据各种饲料的对比实验,筛选出理想的饲料配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战争的成语人工驯化的总目标:促使产品的增加!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生活习性、生理机能和形态构造的改变都是在人工控制下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三、繁殖与育种
(一)影响动物繁殖的主要因素
1.光照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光照能促进各种动物的生理活动,季节性的生殖周期活动是其主要内容。春夏配种的长日照动物如肉食兽类及部分草食兽类,是由于日照的增长刺激其生殖机能。秋冬配种的短日照动物如鹿、麝等,是由于日照的减少刺激其生殖机能活动。
2.温度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许多野生动物性腺的发育和性行为的出现是与温度相关的。春季繁殖的动物是随气温的逐渐升高才使性腺日趋成熟,秋季繁殖的动物则是随气温的降低而促使性腺成熟的。每种动物均有其最适温度,离开了最适温度范围,繁殖强度就下降。
3.食物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所有动物的繁殖期,都是它们的食物最为丰富的时候。繁殖的整个过程是消耗营养最多的时候,因此食物是正常繁殖的基础。在繁殖期我们要根据动物的食性,适口性,保证高质量的饲料供应。通过补充催情饲料和维生素提高鹿的繁殖力,正在养鹿场内普遍应用。
(二)动物在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动物繁殖期一般划分为繁殖前期、配种期、配种后期三个阶段。现简要叙述其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1.配种前期  此期动物食欲旺盛,体质健壮,在饲料中应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以促使性细胞的发育。同时应对参加配种的动物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尤其是初配动物,训练其熟悉配种活动的环境,克服惊恐、奔跑,以减少动物的体质消耗。
2光学工程.配种期  此期动物性腺发育已成熟,极易产生性冲动,应保持安静。食欲普遍降低,在饲料质量上要少而精。密切观察动物的发情征候,适时放对配种,防止拒配、假配而造成空怀。
3.配种后期  交配之后,动物处于怀卵(怀孕)、产仔和哺乳时期。这一时期雄性处于恢复体质、雌性处于怀孕(或妊娠)阶段,应通过雌雄分管理,加强雌体的管理,争取较高的产仔率和后代有强壮的体质。
(三)育种的概念及重要性
药用动物的育种,是按照人类的目的要求,通过育种手段使其快速品种化。定向育种、定向培育!鹿的育种从生产需要上看,茸用型、肉用型和茸肉兼用型都是很有前途的。
对于多用途产品,进行定向培育是必然趋势。
(四)育种的基础知识
1.遗传与变异
子代与亲代之间相似的表现,就是遗传;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性就是变异。
2.遗传的物质基础
染体由DNA组成,DNA大分子上的一个片段为一个基因,它是遗传的基本单位。DNA分子通过复制而遗传,通过重组而变异,带有不同遗传信息的基因,通过精卵结合传给子代。每种动物都有不同的染体数。
3.分离律和独立分配律
分离律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一个基因来自父本,一个基因来自母本,因而后代总是含有成对基因。其子一代(F1)为,子二代(F2)有两种表现型。
独立分配定律:即自由组合律,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自由组合,其子二代(F2)有4种表现型,出现两种新的表现型。
4.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动物的遗传性状可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质量性状是指一对或几对有明显效应的基因
所决定的性状,它包括的种类很多,如动物的毛、耳型、血型、畸形及各种遗传病等。数量性状是指由数量来表示的性状,往往由多数基因所控制,如动物体型的大小、体重、体长、毛长、产仔数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