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公共空间复兴实践 以顺德逢简村为例
中国传统乡村具有多种多样的公共空间,满足了宗
族、商业、生活等功能的需要,在聚落中发挥着极为重要
的物质和精神作用。本文以顺德逢简村为例,通过考察其
近年乡村建设的实践过程和成果,分析总结其公共空间重
望庐山瀑布古诗建的方法和经验,说明公共空间的复兴对于乡村振兴的重
要作用。
一、前言——乡村公共空间的异化与衰落
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1.3%,已经从乡村社
会转型为城市社会。在迅猛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乡
村合并、人口外流、自然村落消失。据统计,从 2000年
到2010年,中国自然村落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其
中不乏一些具有独特民俗民风的传统村落。随着数亿乡村
人口的大转移和民宅的破败,留下的只有空心化的村落、
失范的乡村秩序、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凋敝的乡土文
化。我国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和不协调,正在逐步显露出
与国家整体可持续、和谐发展背道而驰的弊端,严重影响
中考志愿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目前国内对乡村发展的策略还是“经济优先”,主
要发展模式是“乡村旅游”。例如江南一带以周庄、乌镇
为代表,以水乡文化为特招牌作为吸引游客的卖点,形
成一时繁荣的乡村旅游热现象。但这类乡村旅游的具体实
施过程,往往将乡土文化抽象化、符号化、表演化,原住
民都被搬迁而抽离了当地“原真性”的生活场景(例如乌
镇)。同时,乡村旅游更多关注的是“走马观花式”的体
验,缺乏对“村民”主体的全方位关怀与乡村社区的营
造。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旅游只是乡村发展的选项之
一,即便是周庄、乌镇等名震中外的旅游热点也不同程度
上表现出过度商业化倾向,实质是乡村振兴的一种异化,
背离了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文明重建的初衷。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广东的东莞、南海、顺德依靠
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快速扩张。
为了经济发展,许多农村也无节制地建设工业园区,“塑
料村”“家电村”到处蔓延,乡村、城镇边界逐渐融合模
银行卡和手机绑定
糊。结果岭南水乡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大冲击,水乡风貌与
人文特逐渐消失,数千年农耕文明逐渐消融;传统的生
产方式被无情地解构了,村民的自信力逐渐丧失,乡村文
化价值面临着解体和崩塌的危机。具体表现为:乡村原本
的社会自治体系、邻里守望的社会网络关系被打乱,村落
共同体逐渐消解,乡土文化日渐流失。而在乡村空间环境
眼线怎么画好看
方面,村民外流、民宅破败,墟市、埠头不再热闹,乡村
丰富生动的唱大戏、灯酒会等传统文化活动凋零,以至戏
星座是按阴历还是按阳历
台、祠堂等多种的公共空间逐渐被荒废。
二、逢简——岭南水乡公共空间的范例与特征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后,从2005年“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美丽
乡村”、“特小镇”建设等实践,到最近党的十九大报梅策迎 李聪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
公共空间复兴实践
Xiang cun zhen xing bei jing xia de
gong gong kong jian fu xing shi jian
以顺德逢简村为例
92
YAN JIU
JIAN SHE
三、复兴——岭南水乡公共空间的重建与再生
一直以来,逢简村保存完好的古桥、古屋、古树等历史风貌和人文古迹闻名远近,号称岭南“小周庄”。但其水乡文化价值并没有体现和发挥,在工业化的进程里也曾受到卫生环境恶劣、基础设施缺乏、公共空间衰落等问题困扰。2005年佛山市“十一五规划”把逢简纳入全市重点旅游资
逢简近年以旅游振兴乡村过程中,重点实施了几项基础建设:1.整治河涌水质,改造整体环境。水道是水乡的灵魂,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逢简村内140多家企业、1500多户居民长期排放污水,导致河涌水质日益变差,水乡环境遭到破坏。据逢简村委书记梁永雄介绍,2009年顺德区政府投资 600多万元在逢简村实施河涌整治,进行河涌疏浚。2011年再投入1300多万元建设4个小型的污水处理站,对生产和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治理后排放,使水质得到彻底改善,河涌恢复了自净能力。2.恢复特景点,凸显岭南水乡风貌。逢简以古桥闻名,因此投入100万重点修复了巨济、明远、金鳌三
座古桥,600万重修了进士牌坊以及河涌两侧体现岭南水乡传统特的码头等景观元素,保留河岸边石板路和榕树等。2016年主要河道实施灯光亮化工程,呈现出独特的水乡魅力(图3)。3.重修重点建筑和乡村公共空间,提升文化活动。例如村民筹集资金60万元修缮刘氏大宗祠,除保留原有的祭祀祖先的功能外,日常则作为老人活动中心和顺德非遗展馆。另外修复和之梁公祠作为书画院、宋参政李公祠作为村史馆;新建麦庄、东岸、远明桥公园等11个公园,还有逢简市场前面的文化舞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休闲生活。已经连续举办了6年的逢简年度三大盛事之一的水乡文化节,主要的活动场地都是依托这些公共空间进行(表1)。
图1 顺德逢简堡图,清光绪《顺德县志》
图2 逢简村公共空间现状(作者自绘)
YAN JIU
图3 逢简巨济桥夜景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修复,逢简逐渐重放光彩,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不断攀升至100万人次。逢简在2013年
获得“中国最美村镇”称号,是华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
乡村;在2015年获得中国“最美村镇榜样奖”之后,在
2017年上海举行的中国最美村镇颁奖典礼上又获评含金
量极高的“中国最美村镇50强”。除了搞活乡村旅游,
逢简还着力打造文化创意村的品牌。2012年区政府投入
巨资2500万开始建设文化中心、文化产权交易中心。
2013年建设逢简驿站。2016年逢简成立水乡旅游发展有
限公司,开始独立运营多项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大众参与
的“逢简墟”创意市集、设计以逢简生活为主题的文艺明
信片等活动,为宁静古朴的水乡注入文化创意元素。根据
最新发展规划,逢简以文化中心为核心开拓“水乡文化创
银杏树基地意”片区,逐步吸引一些小规模的文化创意工作室进驻,
不断扩展乡村内涵,增强自主发展动力(图4)。宜居的
环境,近年还不断吸引返乡定居的村民,目前常住人口已
达6200多人,改变了以往人去楼空的破败景象。
图4 逢简水乡文化创意区规划(作者自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