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课程代码:H020111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我落泪情绪零碎歌词课程类型:动物药学理论课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
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国际蕾哈娜走光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发那个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什么牌子的冰箱最好二、课程基本理念
1. 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是《国际经济学》课程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和特。《国际经济学》不拘泥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纯理论分析,而且一直关注国际经济的新现象、新问题,积极探讨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要求将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
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注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材编写建议。
2. 设计依据与原则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学生求知需求为导向,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现象,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和科学精神;注重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
平。
本课程标准应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
3. 设计方向
此课程的学习内容,应注重学生对经济关系的分析能力,联系实际,主要培养学生认知、系统归纳、逻辑推理的能力。
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本课程理论框架熟悉,准确理解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等在家工作兼职。
系统归纳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要素流动和国际金融三方面的系统学习和综合运用。
逻辑推理主要表现在经济模型的正确使用以及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等方面。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国际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一、知识目标
了解并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和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某些国际经济现象。
二、技能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采用项目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
、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对于实际经济关系的处理能够利用所学原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进行,体现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的分析、讨论,养成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渗透素质教育,使其热爱本专业,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使其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学习目标
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内容和发展,理解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硅酸的关系,掌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了解要素丰裕和要素密集度的基本概念以及H—O 定理的基本
内容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度与比较优势和贸易型态之间的关系。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及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理解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区别掌握外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了解关税、非关税壁垒的概念目的以及对征税国经济的各种影响效应,理解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掌握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经济效应的分析方法。了解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外汇市场的相关内容、世界主要的外汇市场,理解汇率的标价方式以及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交易机制、功能掌握外汇管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方法及其实施的相关措施。了解主要汇率理论的特点、内容及其适用范围,理解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以及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掌握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与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基本内容和表述方式。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和地区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必要性和主要方式,理解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方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作用,掌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三方面的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
二、授课课时:56
三、学习内容
《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核心是研究国际经济往来关系以及国际经济往来对一国国内生产、消费、价格等经济变量和经济福利造成的影响。其目的是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合理配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按照《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理论框架,其内容一般分为两个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部分,即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金融理论和政策。前者把单个国家看做基本生产和消费经济单位,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产量、贸易量的决定等等,可以看做是微观经济学在开放经济研究中的延伸,经常被称为《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后者涉及国民总收入和总支出,一国经济政策调整如何影响本国和外国国民收入、就业水平和价格总指数,一国汇率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对一国和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影响等等,可以看做是宏观经济学在开放经济研究中的延伸,因而被称为《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
就具体内容而言,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和由国际贸易所得利益的分配。在这一部分,本课程将系统讲授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学说、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和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等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保护主义的起因和限制贸易的政策效果。在这一部分,主要讲授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各
种理论依据、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措施及其影响,使学生掌握政府管理贸易的原则、理论依据、措施和实施的效果。
国际金融理论描述外汇市场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方式和原则、汇率决定和变动的依据。在这一部分,本课程将系统讲授基础外汇业务和衍生外汇业务、汇率决定的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资产组合理论等;在汇率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部分,我们定义各种汇率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描述其具体特征和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在开放经济的基本平衡关系部分,介绍记录一国与外部世界经济交往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开放经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最后,我们依据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开放经济的总供求模型分析在出现国内不均衡(失业或通货膨胀)、外部不均衡(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时可以选择的调控措施,以及这些调控措施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