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背景下宜宾影像文化的新发展
摘要: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逐步推进,宜宾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及地理构造,打造出一条沿江而建的“水文化”发展之路,为这座一衣带水的城市注入的新的灵魂,也为植根在水产业之上的影像文化点燃了生机。如何将区域的经济、文化、习俗信仰精神表现出来成为本土化定位的新目标。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像文化在宣传城市核心价值与城市变迁之外,也将城市的整体精神面貌和价值规范对外宣传,成为“水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分析影像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以期探寻转型中的宜宾文化发展的脉络,寻新方向。
关键词:影像文化;转型升级;水产业;城市经济
1.引言
母亲节妈妈对孩子说的心里话据国家数据显示,在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约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以及国内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分别为7.6、8.8和4.7个百分点。在疫情发生之前,全国文化及旅游产业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文化和旅游产业总量规模持续提升,相关市场需求
旺盛,消费潜力巨大。在2021年后半年,这一数值依旧在持续增长。作为黄金水道起点的宜宾市也不例外,因其处在云贵川结合部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结合部而独具地缘优势。在宜宾,对GDP贡献较突出的,并同时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分别是白酒产业、茶产业和竹产业,而这些都离不开沿岸水产业的发展,高效的航运以及独有的水资源成为了后疫情时代宜宾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支点。
2.宜宾影像文化的本土化定位
就影像文化而言,至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域,我们除了可以将其定义为是电影文化、电视文化、融媒体文化的结合体之外,影像文化更多的像是多种媒体文化的结合体。从狭义的功能性上来讲,影像文化就是以声画结合的方式记录与表现现实世界。
当影像文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最为重要的便是如何用影像文化展示地域特点,即如何将区域的经济、文化、习俗、信仰精确的表现出来成为了本土化定位的新目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本土定位就是根据宜宾特殊的地缘风貌、风土人情,立足城市与社会现实,按照影像文化的发展规律,遵循当地影像文化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实际需要,组织、制作与传播具有中国民族特、气派、风格和口味的影像文化作品。
中国梦英语作文2.1 影像主题的本土化定位
在宜宾的宣传策略中,产出立足宜宾水文化产业的影像作品成为了宣传的主流,自2016年至今的水街影展和一年一度的尧坝古镇文化展都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众化改造,出产政府满意、众喜欢、社会效应好、影响范围大的精品影像文化作品。在文化作品的选择上贴近生活,反对大而空;针砭时弊,反对肤而浅;弘扬主旋律,传播新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的新文化圈。
幼儿英语水果名称2.2 影像内容的本土改造
2018年宜宾成为四川广播电视局下属的影视基地市,诸如宜宾长城中国神话世界影视基地、兴文县僰王山、夕佳山民居、仁和百竹海等17个景点已经被列入四川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拍摄基地,还将在今后的全省影视制作机构创作中被重点推荐,这预示着将有更多的影视项目会入驻这些拍摄基地。
而在多项影视剧作中,我们早已见识了宜宾特的本土影像。如《卧虎藏龙》中上下翻飞在蜀南竹海李慕白,《家春秋》中庭院深深的夕佳山民居无疑都成为了宜宾影像文化的一张名片。
2.3 影像传播方式的本土化流变
除了依江而建的多个影视基地以外,宜宾市形成了独特的影像传播方式,可以称之为“里循环”与“外循环”。所谓“里循环”就是依靠宜宾地方电视台和宜宾广播为主要阵地,挖掘现存影像资源,优化传输网络,实现低成本、高质量、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播。而“外循环”则是指建立在“里循环”的基础之上的传播新平台,尤其是依托官方传媒平台发展起来的自媒体。如抖音号“大宜宾练团子”“宜宾吃喝玩乐研究所”“宜宾新闻网”等短视频,以短小、丰富的体量,全面迅速地对外宣传宜宾的风土文化与经济建设。这些新平台不需要传统媒体复杂的平台搭建,面向的受众也不仅限于宜宾本地的消费人,这样一来就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转而打造务实为先、求新为次、适度宜宾新影像的发展,打造宜宾“新声音”。
3.通过影像文化建构“水产业+”需具备的生产要素
3.1影像需构建城市的核心价值体系英雄杀商鞅怎么玩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媒体信息载体的变化,影像已经成为了一座城市展示自己的地域空间和核心价值最佳选择。宜宾影像文化已经涌现出了诸如“宜宾,一座为酒而生的城市”“再出发,
万里长江第一城”这样的微博热搜话题,这些话题都带来了不俗的热度,提升了整个地区的文化凝聚力。
宜宾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地域文化浓厚,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城市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若能借助影像手段表现和传播,则对于影像叙事本身也是一种提升,通过影像将“三江源”“竹海”等元素与整座城市紧密贴合,可以提升宜宾文化软实力。
在后疫情时代,信息的来源高度复合且密集,影像文化成为城市产业升级和推动城市核心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引导因素,不管是线下传统媒体还是线上新媒体都承载了对所属的城市宣传、推广的作用。
3.2影像需映射城市的古老变迁
如今,随着影像媒介类型的不断变化,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随着“元宇宙”“融媒体”等新的媒介载体不断地出现,用影像来记录和拓展城市的内涵与外延,无疑成为了最直接的传播方式。
以位于宜宾市城区东郊19公里的李庄古镇为例,作为曾经的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之一,这里不仅产出过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还因他和林徽因在此工作时创立的中国营造学社而声名远扬,曾经留存的影像被存放于李庄古镇的博物馆之内,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着水城宜宾曾经的辉煌,这就是影像文化非常重要的价值所在。
如果说李庄古镇的影像代表了宜宾曾经的辉煌,那么2022年3月在新浪微博上的一则热搜,则用影像展示了宜宾现今的荣耀。当天一批关于水城宜宾的影像资料搭载在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视频平台上,以极快的速度散播开来,展示了依靠着江水而建的整座宜宾水街是如何的庄重与繁荣。由此可见,影像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是多样化的,要展示一座城市的古老文化,需要从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中去发掘,去沉淀并取精去拙,打造城市文化的品牌影像作品。
3.3影像需反映城市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规范
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像文化在宣传城市核心价值与城市变迁之外,也将城市的整体精神面貌和价值规范对外宣传。
叶祖新和蒋欣
宜宾作为四川省内老牌的旅游城市,风景秀美,环境宜人。从早期的《风云》系列电视剧到闻名全球的《卧虎藏龙》都选择在蜀南竹海景区取景;五粮液集团的宣传片则更注重本土人文风情的打造,在宜宾的尧坝古镇和水街取景。从这些影像中不难看出,影像对宜宾市独有的内在容貌与兼容并蓄的精神文化的承载,借由不一样的媒介形式通过对自然风貌、风土人文的外化描述,是对城市文化发展与宣扬的良好途径。
4. 宜宾“水产业+”发展的困境
将影像文化投射于宜宾“水产业”的发展,无疑是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依然会面临一些困境。
4.1政策支持与观念创新
在宜宾影像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如何明确政府与区域发展的职能,提升发展质量;如何借力政府,完成对影像文化发展与产业融合的推动与支持;如何布局“水产业+”发展与影像的融合;如何利用媒介平台提高对宣传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及如何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影响力,吸引企业入驻,扩大辐射范围等一些列问
题。拥有政策支持之后的创新发展同样值得思考。交通可达性、旅游经济联系在高铁开通后颇具成效,但“水产业+”的特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逐渐远离了游人的视线,如何将“水”的概念重新引入人们的生活,并放大这种特,亦是宜宾影像文化与“水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本学校有哪些4.2特小镇无特
特小镇是乡村旅游业的代表,是“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先行的产物。2016 年国家开始推广建立了 126 个特小镇,2017 年又增加了 276 个,逐年递增的大势之下放眼全国,特小镇比比皆是,但不少小镇的特街道都面临着规划发展与现实差距较大的问题。同质化的小镇、千篇一律的古镇文化、雷同的商品带来特小镇无特的产业问题。如何利用影像文化改善和推广;如何新媒介方式打造特旅游;如何加大宣传吸引游客,进而反哺本土影像文化发展也是“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5.影像文化助力宜宾“水产业+”的创新发展
宜宾的传统水产业以水产养殖业为主,水文化旅游业为辅,再加上传统的内流航运业就构
成了传统的1+2模式的水产业格局。进入2010年之后宜宾市政府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深挖水资源潜力,着力做活水文章,初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特水产养殖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以文创产业为主的新“水产业”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当地“水产业”的新支柱。在“坚持全域开发,规划统领水产业发展”的口号下新旧水产业相互融合、互为支柱,宜宾影像文化似乎成为了当下最为恰当的粘合剂,城市文化的打造需要影视制作的包装,打造影像文化氛围来塑造城市形象,使的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实至名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