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①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周记500字初中生10篇
  ③阶级关系:
  “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儒家:
  1)孔子:
  思想内容: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评价:
  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2)孟子:
  思想内容: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
  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片中介绍了种子的什么故事?  3)荀子:
  思想内容:
  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评价:
  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2、道家:
  老子:思想内容: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
  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法家:
  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儒结合,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墨家:
  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评价: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②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计算机的诞生
  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宋明理学
  1、主要内容
青海旅游攻略路线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休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2、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后来成为封建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理论工具;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1、出现的背景
  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思想: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明朝后期的思想家)
  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男女平等。
  著作有《焚书》《藏书》等。
  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1、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
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饭吃啊。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她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挽救社会的作用?
送老师的贺卡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
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