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作者:***
制度的重要性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1期
摘 要: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渊源,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然而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兴盛千年的科举制度,成为晚清衰亡的"陪葬品"。可是她却在西方近代获得生命力,并发展为近代文官制度。
林的拼音 关键词:科举制度 文官制度
公元587 年,隋文帝开始设科取士的制度始称科举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制度不断变化,不断完善,贯穿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因其陈旧的考试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结于上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举行于1904年。
望穿秋水的秋水是什么意思 抛开科举制度过时的形式和时代的局限性,用辩证的眼光对科举制度做个前面的观察和怎样设置代理服务器
剖析,会发现它所蕴含的文化理想和政治理念也是绚丽多彩的。她的任人唯贤,知识分子担当政府重任,官职不能世袭,统一的标准择优选拔人才,注重考察官员全面素养等科举理念。科举考试合理的理念,使它的得精神传遍全世界。[1]
墙面漆10大品牌 一、科举制在西方的传播
由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出版于1570 年的《中国情况详介专著》,是西方人最早见到的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著述。在这本专著中,克鲁兹谈到了中国的职官制度与科举制度。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中介绍了科举制度。16 世纪中国研究之集大成者的《大中华帝国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拉丁文、以及葡萄牙文等多种文字。再后来,随着耶稣会士在寄回欧洲的书信中对科举制度的不断提及,使西方人对于科举制度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利玛窦为了向欧洲统治阶层推荐这一制度,在写给友人Passionei 神父的一封信中,就表明了他这一意图:“考试在中国确实是件大事。过去我曾谈到过一些,但都不完全,现在我就开始介绍中国科举,也希望您把这种制度介绍给目前服务的公侯,要他们知道这在中国和意大利各邦所推行的有多大区别。” 如他所愿,科举制度很快引起关注,并引发了激烈争论。以伏尔泰、魁奈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纷纷撰
写文章,来支持科举制度。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指出:任何人“都必须通过考试或者检定才能获得在自治村落或在自由都市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或权利”,他为推行自己国家的科举制度不遗余力。欧美的主要英文媒体《纽约时报》、《伦敦杂志》、《双周评论》、《北美评论》、《每月杂志》等,纷纷刊载文章报道。科举制度在欧洲的传播情况,就如1847年一位作者谈及的那样:“对于一中国原则为基础的考试制度的存在,每一位有教养的欧洲人都了如指掌。因此,如果认为那些论述中国问题的作者(从上溯到150年齐纳的耶稣会传教士,到今天的汉学家)认识不到这一制度的影响,那简直是难以置信的。” [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