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玉器在中国的历史达7000年之久。始于新石器时代,其历史早于陶瓷、文字、绘画、雕塑、建筑、丝绸等东方文化形式,而且这七千年中几乎没有隔断过。放眼全世界,还有几个地方,像新西兰、南美几个国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玉文化,但兴盛一时就终结了,只有中国例外。可以说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不仅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政治、经济与文化状况,更反映了人们以玉比德、陶冶情操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人们含蓄内敛、秀外惠中的美德。在世界各国人的心目中,玉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也是最具神秘感的,他们很难理解对某种自然物质的崇拜居然能延续几千年。他们很喜欢听中国的朋友讲玉有灵性,玉能保佑主人,他们到中国来可能会买些玉,回去告诉家人朋友:“我们喜欢钻石,中国人喜欢玉。”中国人对玉非常崇拜,对玉怀有一种特殊而又神秘的情感,把玉象征为坚贞与高贵,赋予了它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人用钻石代表永恒,东方人用翡翠代表精神和艺术。
玉是自然界中美丽的石头,从地质学的科学角度认为,玉石是地球岩石亿万年的演变之精华,
其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古发现的玉器件最早出现在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其用途多为兵器、佩饰、具器等,具备了人类所想望的温文、宁静、含蓄、纯洁、坚贞、正气等美好品性,在中国人眼里是民族的精魂,是至高无上的宝物,是大自然对人类最美好的馈赠,世世代代倍受中国人的重视。什么眉什么目
我们的祖先喜欢用玉来形容人的人格和品质,他们将玉人格化,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德,什么是玉的“五德”呢?“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之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金玉满堂”极言财富之多。金枝玉叶,是皇族后裔的专称。玉,还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
征,如“化干戈为玉帛”。至于玉纯净,质地坚密,也常用它来比喻贞操、节义,如“守身如玉”、“冰清玉洁”。在华夏文明史上,玉石文化无处不见,“君子以佩玉为美”, “金口玉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佳句名诗,都体现玉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学英语音标
同样属于饰物,金银有价,为什么玉可以有无价的身价,同时又具有各的精神气质?且不论坊间传说最深最广的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定论,连《管子》这些老书也把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作为定论来加以记载。就连古代皇帝们的权力象征玺也大多与玉有分不开的关系。战国时期有名的15座城交换的和氏璧就是中国用玉玺的始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壁”雕琢成传国玉玺,其形如鱼龙凤鸟,美不胜收,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之于玉玺上。成为秦到晋的传国宝;晋代以后,此宝失落了,但历代帝王仍用其他玉玺代替。君王们所看重的,也许就是玉的德行与灵性。而这些,恰是冰硬的金银所不具备的。人们用温润如玉、洁身如玉、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词汇赞美高尚的人格,用玉容、玉、玉体等词汇形容人的容貌美,用亭亭玉立、金枝玉叶等词汇形容人的气质美。而且,切磋、琢磨等制玉习语也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玉器作品上沉淀了相当浓厚的传统文化趣味,从中可以多方位地透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
翡翠与玉
常有很多朋友问:翡翠与玉是不是一回事?曾有玩玉的朋友认为:翡翠和玉是两码事,玉指的就是和田玉(软玉)和古玉。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面。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翡翠、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白玉等等,但是总的说仅分为硬玉和软玉。翡翠是硬玉,硬度很高,达到7,在所有玉石当中它是最坚硬的。其次,翡翠的颜丰富多彩,一共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白、黑与无十种颜,在所有天然玉石当中属它的颜最多,而且稀有性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翡翠以它优雅华贵深沉稳重的品格,与中国传统玉文化精神内涵相契合,翡翠以它光彩温润、泽鲜艳、动人心魄的魅力,翡翠流传至现在已经被推崇为“玉石之王”,谈玉皆为翡翠。与其他玉石一起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文化风景。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作为礼教的重要器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产自新疆昆仑山的闪石类玉器开始被大量使用。由唐宋至明代,玉器原料已全部使用闪石类玉,这种玉也叫软玉。和田是最重要的产地,所以也常用和田玉泛指软玉,按颜分为白玉、黄玉、碧玉、墨玉等不同种类,而其中的羊脂白玉最为闻名遐迩。
明朝末年,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距今仅有300-400年的历史,其虽短暂却很辉煌,荣耀很快超过了软玉。它毫不留情的替代了古来名贵的白玉。许多人迷恋上了翡翠,把玉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据说翡翠由一个远征缅甸的驮夫带入中国,它翠绿欲滴,晶莹润泽,外表娇美温润,本质却至刚至柔,与君子追求的道德境界正相吻合。人们把翡翠坚硬的质地、晶莹的光泽、温润的水头、变幻的颜和可琢的特性与君子的仁、义、智、勇、洁五德结合起来。清朝乾隆皇帝对翡翠更是喜爱至极,将翡翠称为“帝王玉”。从那时起,翡翠就深深扎根于中国。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玉石之王——翡翠,相互渗透,相互升华,逐渐紧密结合,成为蕴含着浓厚儒家文化的绿精灵,中国传统文化在翡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翡翠的绿是那样神秘深邃,高深莫测,含蓄庄重,纯洁柔和。给人们一种欣欣向荣、和平宁静之感。代表着一种向往、一种寄托、一种满足,一种自然之力而不可战胜。这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故自翡翠传入我国后与民族精神一拍即合,在继承传统白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更为完美的翡翠文化,使翡翠的文化艺术魅力在世界上发出最为灿烂的光辉。
翡翠,自古以来就以深邃晶莹的质地,蕴涵着神秘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有着“东方绿宝石”的美誉。翡翠在古代是一种鸟。这种鸟生活在南方,毛十分好看,通常有蓝、红、棕小学生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
男高音等颜。一般这种鸟雄性为红,谓之“翡”,雌性为绿,谓之“翠”。” 清代,翡翠的羽毛作为饰品进入宫廷,彩艳丽的羽毛伸手嫔妃们的喜爱。她们将其插在头上做发饰,用羽毛贴镶拼嵌作为首饰。与此同时,大量产自缅甸的玉通过进贡进入皇宫深院,为嫔妃们所喜爱。这些玉石的颜也为绿和红,且与翡翠鸟的羽毛很相似,所以人们称这些来自缅甸的玉石为翡翠,渐渐地这一名称也在中国民间流传开来。由此,翡翠这一名称由鸟名转为玉石的名称了。古人用两种美丽的小鸟来命名一种玉石,该是拥有一种怎样动人的情怀,无形中为这种玉石增添了悠远的文化气息。
翡翠与中国人的情结
翡翠作为玉器大量使用是在清代,不论是清宫旧藏还是帝陵的殉葬品中,都有许多精美绝伦翡翠玉器。在以前,翡翠在皇室贵族和上层豪富中盛行,并不是一般黎民百姓认识及能拥有的奢侈品。乾隆年间,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人们对翡翠的喜爱尤为疯狂,从缅甸源源不断输入中国的翡翠,非常优质的几乎都为帝皇后妃与贵族拥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女人非常痴爱翡翠:一个是慈禧太后,一个是宋美玲。
慈禧太后生前对翡翠情有独钟,她把翡翠当作皇家玉并大量收藏,死后用于陪葬且用量极其惊人。据《爱月轩笔记》披露,在慈禧墓中,她的足旁有翡翠西瓜两只,青皮红瓤、煞是可爱,估价为500万两银子。翡翠甜瓜4只,其中两只为白皮红子粉瓤,两只为青皮白子黄瓤,估价为600万两银子,头顶有一翡翠荷叶,如天然一般,重22两5钱4分,制价为285万两银子,另外有27尊翡翠佛,10个天然翡翠桃子,2棵翠翠白菜,此白菜绿叶白心,菜叶上还雕有2只满绿的蝈蝈,价值1000万两银子。民国年间慈禧墓被军阀孙殿英盗掘后,这些国宝就再也没有下落了。有人估计,这些翡翠的价值可达数千万两白银,可谓价值连城。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忠爱翡翠的程度。
宋美龄是继慈禧太后之后20世纪引领了翡翠时尚的先驱。她一生收藏了不少翡翠,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其常佩戴的翡翠麻花手镯。据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北京的翡翠大王铁宝定买到一块翡翠料,翠极佳,虽有一些瑕疵,但能工巧匠将它雕琢成一对麻花手镯,掩瑕显翠,款式新颖,翠鲜阳,翠水欲滴。铁宝定以4万元的价格将此手镯卖给杜月笙,杜又送给其夫人。宋美龄见到杜夫人佩戴这只手镯,便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杜夫人见宋美龄如此迷恋这只手镯,只好割爱,将它让出。宋美龄对翡翠极其热爱,经常佩戴翡翠出席各种重要场合,直到2003年去世,翡翠伴随其渡过 了漫长的岁月。
翡翠福文化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福”是一个吉祥字。几千年来,“福”被演绎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把“福”作为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人们求福、盼福、惜福,“福”已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福文化是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吉祥文化包括福、禄、寿、喜、财五大方面,“福”既是五大主题之首,又是各种吉祥文化的概括和代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精华。“五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仅仅是物质满足,它更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和审美情趣。
最早关于玉石之福的神话故事,源于家喻户晓的“盘古开天辟地”,相传盘古死后,他的呼吸变成风和云,他的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就变成了玉石,玉石也因此一直被视为祈福之物,具有驱邪避凶的魔力。而有史可考的玉石之福,则是在5000年前的氏族社会,当时玉器开始淡出生产工具的行列,逐渐演化为一种精神符号。由于当时的人们,对自然具有极大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对天怀有无比敬畏的心理,玉器就成为人们向上天祈福保佑的祭祀礼器。考古学者发现,氏族社会玉石被雕刻成各种图腾,寄予着人们对风调雨顺,民丰物富的各种美好祝福。追求幸福祈求平安也是人类共同的心愿,这些雕刻着吉祥如意图案的翡翠更是幸运与幸福的象征。
新剑侠情缘结局到了唐宋元明清,各种礼仪、祭祀都必须用玉,因为玉器具有“国泰民安”的祈福寓意。同时,玉石之福在民间也得以广为流传,君子以玉石“护身、辟邪、洁志”,老百姓则沿袭“男戴观音女戴佛”的习俗,以配戴时的佛光普照,祈求神明的保佑。因此,翡翠玉石的福文化可以说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而翡翠就是传承中国传统福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在佩戴翡翠享受美的同时,更是把福气也随身佩戴。正所谓,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
翡翠的文化魅力
京包里脊是什么地方的菜翡翠的产地经常是用翡翠作赌石来经营的,它使一些人一夜暴富,也让一些人顷刻破产,这一切都让翡翠充满神秘彩,吸引着一大批冒险的人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
翡翠是珍罕之物,具有一定灵性,长时间佩戴和主人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因为它感染了主人的气息,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独特的灵气。人们佩玉,主要不是简单的装饰,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
中国玉雕工艺
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雕琢,与瓦砾不别。中国古人认为,美玉在于雕刻,美玉出自后天,美玉来自人为,美玉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玉器雕琢工艺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有8000 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治玉工具。商周时期,治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古人是利用旋转的木砣,蘸上沙子和水,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限的聪明智慧才雕琢出精美的玉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琢玉的真谛。在玉雕业界有一句描写过去玉雕操作的顺口溜:“一轮明月照乾坤,茫茫人海并不深,日行千里身不动,两脚悬空赛仙神。”直到现在,工厂的玉雕工人在创新技术的同时,仍秉承着古人优良的玉雕技艺和先人勤劳智慧的品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