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同居研究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的看法分析
小组成员:方雨倩、王姝慧、李晨、徐凯、曹稚
关键词:同居、大学生、原因
调研目的:在当今社会中,婚前同居呈普遍开放趋势,而作为刚刚进入社会,脱离高考束缚的大学生们,对于婚前同居却有着与成人不同的想法,本次调研旨在调查大学生对婚前同居的看法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先行研究:
1对同居概念的界定
1.1 王文静、李卫红:《婚前同居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上海大学生婚前同居观念的一项调查》:
“同居,指男女共同生活并发生性关系的社会行为。”
1.2 马晓婧:《七夕 祝福语从大学生同居现象透视当代青年的性价值观》
同居指:(1)发生了性关系:一对男女同在一处居住、共同生活,他们之间的性关系达到夫妻才具有的程度。(2)双方共同居住一段较长的时间,性关系保持相当一个时期。(3)不履行法律形式的事实婚姻。”
2大学生接受同居的原因
2.1 罗媛 张海钟《婚前同居女性心理状况的个案研究》
女性接受同居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不良的亲子关系和父母婚姻状况对子女的性行为和性观念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女性的青春期发育提前和受教育及进入社会的普遍推迟,为同居提供了时间条件。
社会对婚前同居行为的宽容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同居的发生。
2.2 马晓婧:《从大学生同居现象透视当代青年的性价值观》
性生理、性心理原因。青年学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寻求伴侣是他们这个时期交友的主要目的之一。
社会上越来越开放的性观念。良好的避孕工具、避孕技术的推广为同居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安全的保障。
宿舍等后勤配套措施跟不上招生制度的改革,经济上宽裕的学生愿意离开宿舍。为同居提供了条件。
做梦生孩子
2.3陈苇王薇《我国设立非婚同居法的社会基础及制度构想》:
我国婚姻家庭职能的转变,是非婚同居发生的主要客观原因。
婚姻道德观念的改变,使非婚同居被民众接受和实践。曾与非婚同居水火不容的中国传统的婚姻道德观念,正在中国社会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根基
从促成非婚同居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来看,非婚同居现象是经济、文化、人口等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同居带来的负面影响
3.1阚凯:《非婚同居中的女性权益保护》
对女性带来的身体与精神伤害
刺客信条2 操作女性的家务劳动价值在同居关系解除时无法得到经济上的补偿。
财产权益缺乏保障
由于我国法律对同居行为的“不禁止、不保护、不干预”态度,使得权益救济途径的不畅通。
3.2罗媛 张海钟《婚前同居女性心理状况的个案研究》
婚前同居行为与传统的道德评价和伦理准则所引发的精神冲突,容易导致同居女性产生强烈的自我分离感。
婚姻所带来的家庭角使女性越来越困惑:“成为一名妻子,就意味着精神的折磨、休闲的减少、活力的扼杀,并且面对家庭暴力的机会大为增加。
调查过程综述:
长治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在组成研究小组后,本小组在组内成员充分讨论、阅读相关文献,并且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将调研题目确定为《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的看法》,并据此最终拟定了相应调研提纲与调查问卷。问卷实际收回55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在问卷收回后本小组及时对数据进行了汇总与分析,之后讨论并确定了各成员接下来的工作分工。在进行了初期发表并广泛征求了老师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此次调研的报告。
问卷设计:
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形式,50名受访者中基本男女生平均分布,各个年级均有参与,学生生源地涵括了我国东中西部、大中小城市。
在调查问卷中,首先是对受访大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的必须的了解,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年级、性别以及家乡所在城市。之后的问题则力求以客观而有针对性的问题发掘、了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的种种看法。
利用以下问题,我们力图发掘出其中可能表现出来的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的整体接纳程度。
您是否介意这种婚前同居现象     无所谓       
  您是否介意您的男(女)朋友曾经有过同居行为:     现在还不确定
您的男(女)朋友提出同居要求您是否会同意     现在还不确定 怎么优化
    三个问题均为是否类型题目,有利于将受访者的态度明确化并且便于集中统计。三个问题都是询问受访者的态度,但题干的对象分别针对社会现象、受访者的恋人、受访者本人,层层递进,以便进一步了解、细化受访者的态度,为后续调查做准备。
    为了进一步了解对于大学生来说促使同居的因素、同居对婚姻的影响以及婚前同居的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的看法,问卷中还涉及了以下问题:
“什么因素促使您愿意同居:  经济因素节约生活成本  潮流趋势  爱情因素  其他______
在同居中您觉得对婚姻成功影响最大的因素(可多选):  金钱  父母  性格融洽  文化差异小  意外怀孕
您觉得同居最大的弊端(单选):容易受到欺诈  情侣之间产生信任危机  浪费彼此精力与
金钱    承受过大的社会压力    其他_______
您觉得同居之后婚姻未果对男女双方哪个伤害更大:      
    问卷在收集了受访者的必要个人信息及基本态度之后,又继续对婚前同居中涉及到的更加深入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为增强问卷的可操作性、减轻受访者负担,问卷后半部分的四个问题采用了提示选项形式,本小组结合先行研究,并在充分讨论推敲的基础上为事先在问卷中准备了一些常用选项,同时为受访者的其他意见的发表留下余地,力求充分体现受访者态度看法。题目所用语言尽力做到中肯、客观、明确、有针对性。
总结列点:
1.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的接纳程度
从总体上看,同居和自身关系密切度与对其的认可度、稳定性成反比。(见图一)
1.1.“婚前同居”之社会现象(您是否介意这种婚前同居现象)
被调查的大学生对此各持己见,比例基本平衡。(见图二)
而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对婚前同居行为的接纳程度远高于女生;在表示无所谓的学生中,男女生人数接近。(见图三)
1.2.“婚前同居”之恋人经历(您是否介意您的男/女朋友曾经有过同居行为)
在此项调查中,有接近半数学生表示介意,再加上持模糊态度(即选择“现在还不确定”)的人数,共占被调查人数的80%。可见,当这个问题涉及到自己的恋人时,许多人态度还是更趋于保守的。(见图四)
但是,在这项调查中并没有看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持各种态度的人中基本上男女各半。(见图五)
1.3.“婚前同居”之自身意向(您的男/女朋友提出同居要求您是否会同意)
在调查中,尚不能明确表示态度的人占到了大多数,而明确表示同意的人所占比例最小。可见,当这一问题涉及自身时,大多数人选择持更为保守态度。(见图六)
明确表示会接受同居要求的受访对象全部为男生;而表示不会同意的受访对象中女生略多;
在持不确定态度的学生中,男女基本平衡。可见,男生对婚前同居行为的接纳程度较为稳定且明显地高于女生。(见图七)
2.促使同居的因素以及同居对婚姻成功的影响的分析
从此层面可看出,爱情因素是促使同居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在自由恋爱中更注重与对方的性格融合度。
2.1.同居的因素(什么因素促使您愿意同居:经济因素节约生活成本、潮流趋势、爱情因素、其他)
此项调查中,有70%的人认为爱情因素是促成同居的最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有21%的人想要两人一起生活节约生活成本。而有7%的人坚持是在订婚后并准备结婚时才同意同居。(见图八)
2.2.对婚姻的影响(在同居中您觉得对婚姻成功影响最大的因素(可多选):金钱、父母、性格融洽、文化差异小、意外怀孕、其他)
可见,在同居过程中对婚姻影响最大的因素:性格居于首位占44%,父母及家庭因素占27%,金钱与意外怀孕同占9%,而后是文化差异占8%(见图九)
2.3.男女之别及原因浅析陕西省二本院校
在因为爱情因素愿意同居的人中男生占57% ,女生占43%(见图十)。可能的因素如下: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渴望、追求、崇拜爱情的强烈心理支配下,传统社会公认的婚恋伦理自然已经无力约束大学生的情感;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是导致愿意因为相爱而同居的原因;而在因爱情选择同居的人中,除去样本的偏差,男女比例几乎一致,可见如今女生也不再排斥这种相爱的方式。从而促成了同居的发生。
在有着节约成本的想法的人中,67%为男生,占大部分(见图十一)。可能的因素如下:男生在当今社会中承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会促使他们产生同居的想法;男生比较现实所以会过多的思考这些问题。
对于诸多促进婚姻成功的因素的分析,可看出男生在决定结婚时考虑的更加全面而细致,更加理智而清晰。(见图十二)
3.大学生对同居的负面影响的看法
以总体态势可发现,信任危机被认为是婚前同居可能带来的首要负面因素;而婚姻未果,对女生伤害更大。
3.1.婚前同居之弊端(您觉得同居最大的弊端(单选):容易受到欺诈、情侣之间产生信任危机、浪费彼此精力与金钱、承受过大的社会压力、其他)
结果显示得较为分散,没有在某一项上形成特别统一的意见。集中在信任危险机、金钱精力与社会压力三方面,此三者间彼此差异不大。(见图十三)
男生中信任危机被认为是首要负面因素,女生则更多选择金钱、精力损失。(见图十四)
3.2.婚前同居之双方伤害(您觉得同居之后婚姻未果对男女双方哪个伤害更大: /女)
此项中,受访者86%选择了女性,4%选择了男性,4%选择都一样,4%认为无所谓,数据高度集中于女性选项。可见,绝大部分人认为同居失败对女性的伤害更大。(见图十五)
总体态势下的男女生选择差异为:绝大部分女性受访者认为女性受伤害更大;但在男性中,
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女性受伤害更大,但比例低于女性,有少部份男性认为男性受伤害更大。
调研存在问题:
1.样本容量欠缺,几个人的差距造成巨大的百分比失调。
2.问题设置不够恰当,选项不够细致。
今后研究方向:
国家心理网上研究指出,同居对亲密关系有不良影响。婚前同居者的离婚率是婚后才住在一起的人的两倍。
研究方向:由同居缔结的婚姻的持久性
参考(及引用)文献:
1.王文静 李卫红. 婚前同居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上海大学生婚前同居观念的一项调查[J]. 社会,2002(12):18
2.马晓婧. 从大学生同居现象透视当代青年的性价值观[J].学术交流,20098203-205
3.阚凯. 非婚同居中的女性权益保护[J] .学术交流,20099):79-80
4.罗媛 张海钟. 婚前同居女性心理状况的个案研究[J]. [青年研究]20076):37-3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