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五篇
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五篇
第一篇: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
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
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实木地板安装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如图 直线ab cd相交于点o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拥有自信。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如何给文件加密(三)多向性原则。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进行多向、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教师单一评价的权威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重视
“鼓励”的教育功能。
(五)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文化课考试,量化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较精确的百分制为较模糊的等级制。
三、评价内容及标准
亭亭玉立和婷婷玉立的不同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交流、运动与健康以及审美与表现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2010年kbs演技大赏
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由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两部分组成。
品德修养。爱国爱校、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公德,努力学习、勤思好问,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文明健康、勤俭朴素,关心他人、团结同学,城实
守信、知错就改,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行为习惯。在学校里说普通话,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字迹工整,不马虎;自己整理书包和书桌,不乱丢果皮纸屑等杂物,认真参与“三操两活动”(即早操、眼保健操、课间操,常规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能和别人合作,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按时起床和睡觉。喜欢读有益的课外书,不进网吧等少儿不宜场所,不乱用零花钱,爱护花草和树木,饭前便后会洗手,进出家门主动和大人打招呼。
(二)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指经过学科学习应达成的基本目标。每学科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评价。
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基础性发展目标蕴含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和学科目标同步发展,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给我一个拥抱给我肩膀靠靠歌名
目标体系要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注意对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以及班队活动、操行评定结果;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要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创设情境、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 ⒈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基准,通过作业、纸笔测验、考试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的形式呈现。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访谈、学生自评 和学生互评等质性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三)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学生自评和互评:由教师组织学生在学期末进行一次学生自评和互评活动。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肯定自己的同时,也向同学们表明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再由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先由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再由班主任结合学生互评、学科教师评价和自己的了解,给每个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