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考场真题】
校报《芳草地》举办征文活动,围绕“开始”这一话题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向《芳草地》投稿。(50分)(1)请以“从____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从那张膏药开始
在我们家,妈妈为了鼓励我干活,经常给我工资加小费,很多活儿我都是抢着干。每天数着自己小金库里越来越厚的人民币,我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
寒冬,一场雨放肄地下起来。老妈说她的背又隐隐作痛了,女强人也只能听医嘱开了几盒膏药回家,老老实实休养生息。可她肿胀的双手铆足了劲也无法碰到那肿胀的后背,于是我挣钱的好机会就来了。
“孩儿,给妈妈贴贴膏药呗。”老妈发话了。
“熟人亲情一口价,十块!美女来不来?”我调皮地笑道。老妈无奈,只能揉着腰点头答应。
安徽的特产我“刺啦”一声撕开膏药,一股“勾魂”的气味就冒了出来,我手捂鼻,手随心所欲地胡乱贴。看着自己得意的“画作”,我嘿嘿一笑,拿钱闪人。
第ニ天,老妈要换药了。这回的药块头更大,气味隔着盒子就迎面扑来。当老妈再次呼叫我时,我便坐地起价了:“妈,您看这药肥了一圈儿,又难闻,儿子贴得这么好,再加一点,二十咋样?”没等老妈反应过来,我一把抢走药,恭恭敬敬地扶她上沙发,熟悉的手法,加倍的工资,我可高兴了。
就在我给老妈贴背的侧面时,眼角的余光扫过妈妈的背,这一扫,着实
把我吓了一跳:这是我妈的背?只见她背上全是膏药一口一口“啃”下的红印,有些地方轻轻一挤便渗出可怕的血,像是一张枯老的树皮……
双手不争气地哆嗦着。母亲的背曾经给了我自信,而我却不知道她在哭泣;母亲的背曾经给了我力量,而我却不知道她在哀号;母亲的背给了我一切,而我……而我却直在过度消费母亲的不易!
那张膏药,像一个大大的巴掌,狠狠地抽打着我的脸,让我回首看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觉羞愧。
空调滴水“小兔崽子,我给钱了咋还一心二用?发什么呆呢!”
我微微一笑,把那张快掉的膏药用力扶正,轻轻贴近妈妈的耳朵,柔声说:“妈,从今以后,我干活一律不要工资啦。”
从那张膏药开始,我真正地长大了。我明白了父母养家的不易,也明白了作为家庭的一员,是需要责任担当的。
【高分解密】
人物对话,情趣十足。文章多处描写“我”和妈妈的对话,很有画面感,写出了母子感情的和谐,同时,文章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结构紧凑。
细节描写,感情真挚。除了生动的人物对话,文章多处运用动作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比如写“我”贴膏药的动作细节,“捂鼻”“胡乱贴”“抢走”等词语,写出了“我”想挣钱又不负责的心态。而后来,妈妈的背触动了“我”的内心,文中对妈妈背的描写、“我”双手的哆嗦以及“我”的心理描写,都很真实地再现了“我”的情感转变,读来真实感人。
【名师点评】
1.人物对话,情趣十足。文章多处运用“我”和妈妈的对话,很有画面感,写出了母子感情的和谐。同时,文章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结构紧凑。
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除了生动的人物对话,文章多处运用动作细节的
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比如写“我”贴骨药的动作细节,“捂鼻”“胡乱”“拿钱闪人”“抢走”等词语,写出了人物想挣钱又不负责的态度。
3.感悟深刻,水到渠成。围绕“贴骨药”这件事,作者情感的变化很
紧凑,妈妈的背触动了“我”的内心,思想的转变如小河转了一个弯,从一
张膏药,开启了新的征程。
【专家解读】
(1)今年河南中考作文在延续2020年河南中考任务驱动式作文这一作文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即题目中加入了具体的情境。而在形式上又与前几年的命题形式有所相似,即一个命题(半命题)作文与一个材料作文相结合的形式。写作模式仍是二选一。
(2)今年河南中考作文整体而言稳中有变,具备全国视野,符合当下命题的潮流趋势。命题设计的情境是校报《芳草地》举办征文活动,向学生征稿。河南中考作文从2020年起已经明确了文体要求,不再有“文体不限”这种要求。总体来说,今年的作文其写作要求更为具体,两个题目都在情境沉浸和任务驱动之下,提供了具体的写作支架。记叙文体的写作是要向《成长轨迹》栏目投稿,议论文体的写作是要向《生活哲思》栏目投稿。命题的支架作用主要体现于情境中这两个投稿的栏目名称有助于
谈判方案考生打开写作思路、确定写作内容,同时也能帮助考生再次确认写作文体。
(3)2022年河南中考作文预测:作文题可能会延续2021年的命题风格,抑或仍以往年的传统作文的形式呈现。无论以哪种形式命题,作文的文体仍会以
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后的作文命题中,书信、演讲稿等实用类文体也可能会有所涉及。由历年作文真题中的材料来看,中考作文所选材料大多紧扣学生成长经历、社会日常生活以及时事热点问题。因此,要想在中招考试中写好作文,需要学生在平时能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当下的热点话题,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综合以上分析,为了能应对2022年考场作文的各种变化,考生需对传统的命题形式与新型命题形式都多动加关注。另外,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仅要针对常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进行练习,还要兼顾到书信、演讲稿等实用类文体的练习。
新车上牌【真题解读】
河南省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都采用了“二选一”的考题形式。2017年的作文题是半命题作文“越来越____的我”和以关于燕子高飞前需要先低飞以积蓄力量的一段话为材料的材料作文;2018年的是命题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和以两则在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态度上截然不同的名言为材料的材料作文;2019年的是半命题作文“____让我更出彩”和以时钟与指南针之间关于指向的对话为材料的材料作文;2020年的则是命题作文“我的危机故事”和以对于危机意识的解释为材料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写以“我的危
机故事”为题的记叙文或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议论文。
2021年河南省中考作文形式依然按照河南省一直以来的“二选一”惯例与2020年命题形式相似,但又有变化,即变成了“材料+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形式,给考生发挥个人优势的选择权利,符合河南省中考试题稳中有变、尊重差异个性的一贯倾向。
本次作文命题的关键词是“开始”。中学生对“开始”一词并不陌生,它的
白凉粉是什么东西意思是着手进行,从头起,从某一点起步。
扬州螺丝结顶和无灯巷题目一是半命题作文,题目是“从____开始”。这个题目示了“我”是文章的主角,写作时应该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主要写“我”的所思、所做、所感。题目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这就要求考生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同时重在书写与“成长足迹”相关的内容。考生首先要“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补全题目。“合适的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出“成长”的意义,比如可填写“脚下”“一个微笑”“抬头”等,所填写的内容必须是积极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不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再者,文中一定要交代清楚与所填内容相关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能够从所叙述的事情中悟出一个道理,所选择的事例还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感染力。另外,这个“开始”应该意味着悟出了道理以后要在行动上作出改变。“开始”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去“开始”,这些都要在文中表达出来。
【名师解题】
2021年河南卷中考作文命题的关键词是“开始”,其字面意思是“从头起;从某一点起”“动手做;着手进行”,所给话题并未限定立意方向,需进一步结合题目中所给出的具体情境进行分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是“从____开始”。题目中明确要求“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一方面暗含了“有‘我’”的要求,考生写作时应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主要写“我”之所思所做、所感;另一方面要求所写内容和“成长足迹”相关,这就限定了文题中所填人的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出“成长”的意义,必须是积极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而不能胡乱填写“偷盗”“骄傲”等负面内容。另外,行文中除了交代清楚与所填内容相关的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