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特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纪念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94周年
2014年12月16罗志祥出轨日是海原发生大地震94周年,为了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中卫市地震局将通过回放的方式再次反思94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
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震级达里氏肖战发声回应黑粉8.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 海原大地震遇难人员主要涉及宁夏、甘肃和陕西3个省(区)70个县,共计死亡人数达27万人。房屋倒塌了8/10,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算。海原大地震已过去94年了,我们在沉痛中反思海原特大地震,仍然有诸多教训和启示。
启示一:要增强政府和社会的地震安全意识
在海原特大地震中,人们此前没有接受过有关防震避震应急培训,很少有避震意识和常识,当地震来临时人们便手足无措,被动应付,这也是造成近六成人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俗话说,"宁可百日无灾,不可一日无防"。目前,地震的临震预报属世界性难题,人类尚未真正戴尔电脑怎么样
春天吃什么菜搞清地震发生的机理,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律等还没有完全掌握和做到准确预报,但预防地震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应对地震灾难时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为此,各级政府不仅应重视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也要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从过去重视已发生地震事件的应对,向预防、处置、善后全过程管理的转变。培养各级地方政府的地震隐患危机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彻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对社会公众也要向汶川大地震中的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一样, 平时加强防震避震意识和严格防震避震技能的训练,确保在大灾面前尽可能减少伤亡。
启示二:要把抗震设防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首选
海原特大地震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倒塌。震前,海原周边房屋几乎都为不设防的土坯房和窑洞。地震中,海原县城内除一座钟楼和一栋矮小的穿斗木构架房屋外,其余房屋完全倒平。一般来说,强震第一波到来时,房屋倒塌往往只有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这点时间人是很难逃生的。从国内外经验看,只要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就能确保建筑物内居民的生命安全。现阶段,我国经济较1920年有了很大发展,人民众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有了新的期盼和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比如日本、智利等,他们防震减灾的主要做法就是把房子盖结实。
海原特大地震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倒塌。震前,海原周边房屋几乎都为不设防的土坯房和窑洞。地震中,海原县城内除一座钟楼和一栋矮小的穿斗木构架房屋外,其余房屋完全倒平。一般来说,强震第一波到来时,房屋倒塌往往只有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这点时间人是很难逃生的。从国内外经验看,只要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就能确保建筑物内居民的生命安全。现阶段,我国经济较1920年有了很大发展,人民众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有了新的期盼和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比如日本、智利等,他们防震减灾的主要做法就是把房子盖结实。
启示三:要强化政府应对突发大地震的反应机制
预警机制是防范危机发生和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突发事件发生后救灾,损失远比事前预防要大得多。因此,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并从中发现和总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原大地震来得突然,地方官署也受创严重,加上当时交通、通讯不便,一时之间难以组织救援。“兰州骑马到海原就要好几天,更何况道路都遭到破坏。县政府大概只有静宁等少数地方有记载救灾。其他的县府就说不清楚了。后来政府也采取‘以工代赈’疏通道路,给灾民发放工钱,但都是少量的。”这责记载充分说明民国政府应对地震反应的迟缓。我们要深刻认识地震灾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牵一发而动全身”,会造成的社会秩序混乱,社会政治、经济、法律职能失调,管理机构职能和指挥系统失灵,生命线系统受损的连锁反应,会多方冲击社会稳定等特性,只有充分加强防灾应急体系建设,做到有备无患,才能保证处变不惊,临灾不乱,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为此,面对大地震,我们也应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体制,整合有各部门分别承担的防灾应急指挥职能到一个部门,在中央、地方、基层三级行政层面上建立统一指挥、各负其责、上下协调,分级管理的应急指挥体系。同时,也要探索建立灾害快速预报、预警系统。
定速巡航怎么用启示四:要建立高效的地震灾害救援体系。
驹海原大地震告诉我们,民国政府组织实施救援的迟缓和组织救援力量的薄弱是致使大量灾民冻死、饿死的直接原因。在各级政府建立统一指挥的地震应急组织领导体系,建成覆盖全国的国家及地方政府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和建立地震预警机制的同时,我们也还要建立专业化与非专业化相结合的紧急救助队伍。有关部门要建立各类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完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管理机制,配备生命探测仪、搜救犬、切割机等是很有效的轻型搜救工具。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基层社区和村队救援力量和民众的培训,让他们在大灾来临时,能够在第一时间熟练开展自救互救,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地震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启示五:要加强应急救援物质保障体系
据记载,海原大地震“当时逢冬令,天寒地冻,灾民又继续死于冻伤、饥饿、瘟疫之中;大震后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闻;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特饿殍,亦将强比僵毙,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出吃人”。这个记载充分暴露出民国政府救灾工作上的
无力状况,同时也警示我们,地震灾害一般都会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交通破坏、通讯中断以及大量被压埋人员等待救援、大量人员等待救治和安置、次生灾害频发等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做好抢救幸存者、转移受灾众、医治伤员、运送物资、抢修道路、组织灾后重建等准备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就要做好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开展了应急避险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完善应急装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做好救援物质体系储备的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