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索x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结
合笔者多年从事课程教学的体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阐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介绍课程“面向 (授课)对象,分类分层”的新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以及相应
的分类教学知识体系结构。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类分层次教学;教学模块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
重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学生计算机素
质的提高,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在计算机知识、技能
和应用方面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大学计算机基
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不
断改革,以满足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
则,我校对 2007级学生进行了“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面向 (授课)对象,分类分层”的新教学模式
改革试点,从 2008级开始,正式执行相应的实施方
案,并将其写入了学生手册中。
1 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一方面,教育部已制定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
划和教学大纲,在 21世纪的前 10年内,要逐步普及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因此高校新生的计算机知识
的起点正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税务事务所实习报告
的矿业大学,学生有的来源于较发达地区,在中学学
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甚至学过程序设计语言,已掌握
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还有一部份学生来
源于农村和边远地区,几乎是“计算机盲”,有的甚
医疗保险怎么交费至没有见过计算机,更谈不上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给教学的组织带来
困难。若实施统一授课,将势必出现一部分同学“吃
不饱”,而另一部分同学“吃不了”的现象。因此,
为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院针对大学生入学时
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一现象,开展了计算机基础
教育分层次教学探索。
2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要求
常用英文名字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计算机技术更
多地融入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的教学中,以计算机技
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
有机组成部分,各非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
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既有共性的基本
要求,也有个性化的要求,而且呈现多样化的特点[1]。
理工类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要求相当
深入,不仅要会用计算机,还应具有一定开发能力,
需要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算法实现的能力和数
据归纳能力、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数据抽象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等。
文管类专业学生更注重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工具,
偏重应用,应具备数据库操作能力和数据库检索能
力,和使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能够利用
计算机和 Internet来表达、交流和学习。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类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苏教高[2009]27
号文件)。
作者简介:张艳(1963-),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数据挖掘和智能信息处理。

16期张艳,等: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索 15
艺术体育类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了解计算机的
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熟练使用办公集成
软件和常用工具软件,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
检索和信息交流,初步掌握图形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
技术。
因此,在执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案时,教
师应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特,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
规划课程体系,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改
进实践环节,这样更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
分类分层次教学实施方案
课题组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面向(授
课)对象,分类分层”的新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总体
思路是实行“先横向分类,再纵向分层”的分类分层
次教学。
横向分类是课题组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需求,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
3类,即理工类、文管类
和艺术体育类。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指导委员制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
求(理工类、文科类),并结合我校各专业类别特点,
课题组制定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各类别的课程
教学大纲,分别选用适应教学要求的教材。
纵向分层是课题组在每一类中又按学生入校时
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进行筛选,分免修、A、
B等
3个层次。
1层次(B层次)为基本教学要求层次,按基本
的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2层次(A层次)为较高教学要求层次,按高起
点、高要求组织教学,在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
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计算机基础的知识面,
同时提高运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的能力。目
前我校从理工类、文管类、艺术体育类中选拔不超过
10%的学生进入
A层次学习。
3层次为免修层次,鉴于“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为目标课程,学校对目标课程采用目标管理的办
法,新生入学后可自愿申请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
(按课程大纲要求的程度)考试,考试合格者(指笔试初
试和上机复试均合格
)或通过国家、省级组织的等级
考试者可以免修,并自动获取与该门课程相应的学
分。对于免修该课程的学生,可通过组建兴趣班,实
行指导教师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提高
杨戬和苏妲己
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目的。
4 分类教学知识模块体系结构
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主要有
3种,即操
作使用技能、应用开发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我们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理工、文管和艺术体育
3
类,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首先确定了各类别都要求的关于科技的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公共模块,然后再根据各类别专业特
点和需求不同,制定本类别要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
核心模块和扩展模块[2-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
类教学知识体系结构具体内容如表
1所示。
表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知识体系结构
专业类别
知识模块
理工类 文管类 艺术体育类
计算机基础知识
公共模块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操作系统微机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Windows操作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
核心模块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应用基础 Word文字处理
数据库应用基础多媒体知识和应用基础 Excel电子表格
软件开发基础网络基础知识及Internet的使用 PowerPoint演示文稿
Internet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应用基础信息检索与利用基础 PhotoShop图像处理
扩展模块信息安全网页制作 Access数据库应用

计算机教育
16 Computer Education 2010
课题组依据表 1中列出的各类别知识模块,进一电工证报考
步确定各模块知识点内容,最后制定各类别教学大纲
以及 A、B层次的教学要求。
从表 1可看出,本课程知识模块体系结构的特点
是,无论是理工类、文管类,还是艺术体育类,在各
知识模块的制定上,既要衔接中学教育,又要适应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体现专业特与创新。教
学内容在保证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反映最
新计算机领域的成就,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创新意识,
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
结合。
5 教材的选用
由于理工类、文管类、艺术体育类各类别在教学
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上存在差异,各类别教
学大纲也不同,因此不可能选用同一本教材。但同类
别的 A层次和 B层次选择相同教材,只是在章节学
时安排、内容取舍上有所不同,另外,教师还给 A
层次指定 2~4本参考书作为补充材料,以完成相应
教学要求内容。
参考文献:
6 课程考试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虑到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的公正性,以及该成绩
与学生评优的相关性,课程期末考试笔试试卷分理工
类(A层次、B层次一样)、文管类 (A层次、B层次一
样)和艺术体育类 3种。A层次教学所用教学大纲和
相应类别的 B层次相同,只是在章节学时安排、内
容取舍上有所不同,A层次比 B层次多讲授的内容
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各类学生参加所属类别的考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