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扶老携幼——说“扶”
朱英贵
常用成语“扶老携幼”源自《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扶老携幼”的意思就是搀扶着老人,牵领着小孩,可见“扶”就是搀扶的意思,这也正是源于它的构字理据的造字本义。本文就来谈谈这个“扶”字。
一、“扶”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甲骨文中未见与金文“扶”字有直接承继关系的“扶”字,下图三个形体为甲骨文中的疑是“扶”字:
甲骨文中的疑是“扶”字
这三个甲骨文字形在殷墟卜辞中都是借用做贞人的名,未见辅佐意义的用例,但其构形理据似有以手搀扶之意,因此怀疑其为“扶”字。故讨论“扶”字的构字理据与字形演变暂时还是从金文入手比较稳妥(参见下图):
“扶”字的字形演变和字源演变
金文的“扶”字由两个构件会合成意:左边的构件是“夫”,右边的构件是表示侧面右手的“又”(第一个字形),或者是表示以侧面右手持物的“攵”,其构字理据当为一个人用手(或者以手持物)去扶持另一个人,它的造字本义当为搀扶。
“扶”字的战国大篆,将侧面手形的“又”写作正面手形的“手”,又将该构件从右侧移至左侧。另一个构件“夫”不变,只是跟手形符号交换了左右位置。其构字理据应该是与金文相同。
说文古文的篆文形体应该是对上图第二个金文字形的直接继承,左从“夫”,右从“殳”(跟“攵”的构字理据相同);说文小篆则是对战国文字的继承,左从“手”,右从“夫”。说文古文与说文小篆的构字理据应该也是跟金文相同的。
“扶”字的小篆字形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手形符号演变为“扌”写在左侧,构件“夫”保持不变写在右侧。这便是现代汉字隶书与楷书的“扶”字,其构字理据仍然是表示一个人用手去扶持另一个人。
《说文解字》卷十二手部:“扶,左也。从手,夫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成语中的老少称谓
« 上一篇
脑筋急转弯1+1等于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