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程胜龙,等: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风姿万种的民俗风情、博大凝重的汉族文明、庄严神秘的藏传文化。根据郭来喜、吴必虎等的新拟的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1-t61,本区包含了除海岸、海面、河口潮汐景型外的所有其他95种景型。本区有世界遗产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历史优秀旅游城市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
族文化
融合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人文景观];各种人文景观
罄圭饕直囊罄1/—L、章原及过渡呸/._———一角藏新
图l甘肃社省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社会历史背景图
Fig.1TheHistoricalandPhysicalBackground
ofTourism
ResourcesinGansuProvince
2.1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甘肃旅游资源类型组合规律,以86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结合甘肃旅游资源的特点,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选取山岳、探险山地、/土林,沙地/砾地/黄土、峡谷、丹霞雅丹、探险/徒步旅游地、非峡谷风景河流、湖泊/水库、特民俗、原始植物落、城市公园、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冰川、风景草原/草甸、历史寻踪、风景林、气候、野生动物栖息地、人类文化遗址、古陵墓/古城与其遗址、宗教/礼制建筑、古塔/石窟、摩崖石刻、戏曲/民间文艺等23个景型指标,依据其在景区的重要程度分为极重要、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无此景型分别赋属性值9、7、5、3、l、0,经专家打分,最后得出各单位景区的各景型指标属性值。在此基础上做系统聚类分析117.1田。即把景区的各个景型要素视为多维空间的数轴,由其构成指标空间,每个景区都是一个向量,在多维空间中有一个数据点与之对应,‘点”与。点。间的距离就是进行系统聚类的依据。其具体方法如下119-2-1:(1)聚类方法的选取: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比较各种聚类方法分析的结果,最终采用K-mean聚类方法,这样既消除计算机分类的机械性,又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分类的主观性。其原理就是系统根据指定的,具有代表性的k个聚类中心(聚类种子),按照距这几个聚类中心距离最小原则把各点分派到各类中心所在的类中去,经过第一次迭代形成的k类,然后根据每类点计算其平均位置确定第2次聚类的中心点,依次迭代,直至上一
次的中心点和下一次的中心点的距离为零,或到要求的迭代次数停止。
(2)聚类种子向量的确定:根据对本区所有景区的考察和反复聚类比较,最终选取最具代表性的5个景区的向量值作为种子向量分别代表5种基本类型进行聚类分析。文员是干嘛的
(3)景区间距的确定,采用欧氏距离。
图2甘肃省旅游资源聚类分析图挑虾线视频
Fig.2TheClusterAnalysisofTourisminGansuProvince
./i——■
D矛、乙伍一0
其中%为景区P、q之间的欧氏距离,111为向量的维数佩为景区p的第k个景型的属性值雄为景区q的第k个属性值。铁海棠
依照上述方法应用SPSS和Arcgis软件对86个县级地域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将旅游资源的
组合类型分为5类:属于以自然风光为主景区,如陇南大部分县市,占27.9%;属于以文化古迹为主的景区,如敦煌,嘉峪关等,占22.4%;属于综合类的旅游景区,一般旅游景区的品味较高,如兰州城关区、天水北道区、平凉崆峒区等占10.5%;以自然保护为主的旅游区如迭部、玛曲,占2.3%,其他旅游资源相对无特区,占30.2%。从类别上可以看出本区的旅游资源的类别结构合理、各类旅游资源比例协调、资源互补,有利与开发利用(如图2Jo
2.2空间聚类分区
为了探讨旅游资源的类别地域组合状况,对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进行聚类分析。依据旅游规划最大福利原则l趋胡:在最短的时间、最经济的旅途花费游玩旅游区的全部景点。我们将旅游距离抽象为空间距离,进行旅游景点的空间聚类分区。具体方法和流程为:
(1)将l:50万甘肃地形图扫描,空间校iESn数字化
(2)对甘肃省的旅游景区(点),按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国家AAAA风景区、—饥~风景区、AA风景区、A风景区及其他重要的旅游文物单位、遗址遗迹遗存、森林公园、城市公园、革命纪念地、风景名胜区等提取277景区(点)o
(3)利用Arcgis,精确的定位上述旅游景区(点)o
(4)结合SPSS软件,对上述277个景点进行空间聚类
罴 
分析。依照聚类分析原理对空间上的点依据地理坐标,进行比较分类,使得一类中点的直线距离的累加为最小。用数学一,—————;——————r
表达式为:艺£I_ii=、/&。一x,吨哪∥最小o
(5)将具体结果在Arcsis上出图。
(6)依据分类出来的点,将具有相同空间属性景点的区域。照顾县域政区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分区。具体划分为7个区:敦煌一安西区、嘉峪关一洒泉区、张掖—武威区、兰州区(含白银)、临夏一甘南区、天水一陇南区、平凉一庆阳区。
2.3旅游资源类型空间组合分析
最后将上面两次分析的结果图在arcsis中叠加在一起,形成甘肃旅游资源的类型空间组合图(如图3),在七个旅
游区中,敦煌一安西区旅游资源较为单一,主要以文化古迹为主,近年来该区进行了一些新的旅游景点的开发,如对鸣沙山一月牙泉、对干旱区风蚀雅丹地貌景观、对大小苏干湖景区的开发等有利于改变景点类型过于单一的问题;嘉峪关一酒泉区主要以文化古迹和民俗旅游资源为主:张掖一武威区兰州区(含白银)、临夏—甘南区、天水一陇南区、平凉一庆阳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自然、人文景观较前两者丰富,既有人文自然景观较为集中的综合旅游县域,也有自然风光为主的县域,有的兼有民俗或者文化古迹为主的县域。
3甘肃旅游资源分布格局
3.1集中性分析
旅游资源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决定因素。在‘推一拉。模式中,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对旅游生产力的布局有着深刻影响。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对于判定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和便利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的旅游资源集中性分析大多局限于“面。上的简单描述,偶尔也有资源密度的量化。这种集中性分析常常不能明确区域旅游资源的相互联系及功能发挥。事实上,集中性应该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属性∞。因此,旅游资源的“集中。不只是单纯空间密度的集中,而是由于集中于交通线或经济网络,使得这些资源在空间上具有了内在联系性,呈现一种结构性集中现象。同时,资源的集中不仅包括面状的集中,还包括线状及点状的集中。以往对甘肃的旅游资源的集中性分析上侧重于面上,得出甘肃的旅游资源分布分散,旅游景点问的距离较远,不便于开发的结论。实际上旅游资源的区域集中性分析应从点、线、面三方面相结合的角度去探讨,进行综合分析。此外,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协调应该作为旅游资源集中性分类的根本原则与目标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促成旅游资源系统与旅游流、经济流的统一。才能体现资源‘可利用性”的根本属性。甘肃旅游资源从宏观上来看,有沿交通线和河流的线状集中、依照中心地级别的等级集中、依照某个中心节点的节点集中和大的区域集中。
知否知否大结局3.1.1区域集中
兰州、天水、张掖一武威等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这些地区
图3甘肃省旅游资源类型空间组合图
Fig.3TheSpecialSpecialandClassificational
感悟深秋的唯美句子CombinationofthetheTourisminGansuProvinee
的经济条件好,交通、通讯、基础条件也比较优越,现代人文景观也很丰富。在这些地区以城市为依托形成了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
3.1.2线状集中艾可奇汉堡
甘肃所处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水源是限制人类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自古以来许多城市、居民点都分布在河流的两旁。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沿河流分布的现象非常明显。如黄河干流及其支流的两岸旅游资源相对集中。黄河在流经甘肃境内形成了11个峡谷和盆地,如积石峡一大河家盆地、寺儿沟一永靖盆地、刘家峡一大川盆地、盐锅峡一达家川盆地、八盘峡一兰州盆地、小峡—什川盆地、大峡一水川盆地、乌金峡一靖远盆地、红山峡一老龙湾盆地、米家峡一五佛寺盆地等,这些地方用水便利,是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分布地和工农业经济中心,许多古代文化遗址、遗迹都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二三级阶地上:同时黄河流经本省多急流陡岸,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历史上形成众多的古渡口,如积石山县河关渡、永靖的莲花城、dxlll渡、兰州西固的河口、新城、钟家河
渡、兰州七里河浮桥渡、兰州城关金城关渡、皋兰什川渡、白银大川渡、靖远的河包口渡、平川区黄沙湾与会州索桥渡、石门索桥渡、北乌兰桥与五佛寺渡等,在不同的时期各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另外黄河的两岸石林景观和丹霞景观分布也比较集中。
其次交通干线,特别是铁路线沿线旅游资源集中,如陇海一兰新线串连了天水、兰州、武威、张掖及酒泉、嘉峪关等旅游中心城市。
3.1-3等级集中
以中心城市的市场为依托,在城市周围形成次一级的旅游中心城镇,每个旅游中心城镇又是更次一级旅游区服务的依托基础。如兰州周围的榆中、天祝、永靖、景泰等为中心形成了兴隆山、黄河小三峡、刘家峡、和黄河石林为中心的
旅游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