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就是学文化(二)
2020-01-22
139个
学语文就是学文化
三
学语文,首先必须解决的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我们认为,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书上,有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如果我们认同“学语文就是学文化”,那么,我们也会认同“学古诗更是学文化”这个观念。这是因为,一方面,古诗承载着非常丰厚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古诗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
比如,这首诗的第一句,“京口瓜州一水间”,本来,按照诗意的理解,最后一个“间”字应该读第四声,“间隔”的“间”,“隔开”的意思,京口和瓜州被一条长江隔开了。但是,这样一来,你就违反了中国古诗的格律和平仄。
双十一预售和双十一当天哪个优惠大这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七绝诗,那么,第一句的平仄格律就必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京口”是“仄仄”,“瓜州”是“平平”,“一水”是“仄仄”,最后一个“间”是“平”,所以必须读成第一声,“京口瓜州一水间”,尽管这个读平声的“间”解读的时候却是读仄声的“间隔”之
意。如果你直接把“间”读成第四声,就犯了“出韵”的毛病,这对诗家来说是一种大忌。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为了成全语文的音乐性,我们的汉语有时宁可破坏语法,宁可打乱句序,宁可改变词性,宁可暂时牺牲本音。
所以,如果你对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文化缺乏必要的敏感和敬畏,你学语文很可能闹出笑话来。
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韵脚问题,如果涉及到整首诗意境和文化的解读,就更需要我们敞开敏感、保持敬畏。慧慧周
比如,《泊船瓜洲》这首诗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来教、这样来学呢?
第一步,改诗。
老师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王安石自己如何修改这首诗。大家都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写得特别棒,特别是中间的这个“绿”字,更是妙不可言。但是,这个“绿”字,王安石是怎么想到的吗?
一开始,王安石写的不是“绿”字,而是“到”,春风又到江南岸。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但是,“到”字不好,又改成“过”,“春风又过江南岸”,不好。改成“入”,“春风又入江南岸”,不好。
改成“满”,“春风又满江南岸”,还是不好!王安石就搁下了,不改了,因为不到灵感了。突然有一天,王安石翻看唐人诗集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诗——“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他就觉得这个“绿”字用得特别好,于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这样敲定了。
老师讲故事的意图,是想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好诗往往是改出来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这个道理,他让学生也来改一改这个“绿”字。
结果,全班50多个同学,真是不改不知道,一改吓一跳,竟然改出了50多个字来。一个把“绿”字改成了“抱”,春风又抱江南岸。一个把“绿”字改成了“拥”,春风又拥江南岸。一个改成了“亲”,亲嘴
的“亲”,春风又亲江南岸。一个改成了“吻”,接吻的“吻”,春风又吻江南岸。
一个改得更加出奇,把“绿”字改成了“哄”,“哄骗”的“哄”。问她为什么这样改,孩子解释:冬天是个恶魔,江南是个小孩儿。冬天这个恶魔非常可怕,又是刮风又是下雪,把江南这个小孩儿折磨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眼看着快没命了。就在这时,江南有个姑姑叫春风,春风姑姑来了,把冬天这个恶魔赶走了。然后,春风对江南说:“孩子!孩子!快醒醒!快醒醒!姑姑来了,姑姑把冬天这个恶魔赶走了。姑姑还给你带来了温暖,你赶紧醒醒吧!”于是,诗就改成了“春风又哄江南岸”。
第二步,辩诗。
老师鼓励学生拿自己改的字跟王安石的“绿”字做比较,看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改的字超过了王安石的“绿”字。结果,有一个孩子说,自己改的“艳”字,“鲜艳”的“艳”,比王安石的“绿”字要好。
当然也有孩子不同意、不认可。于是,这个孩子就跟班长争辩了起来。
“我问你三个问题,你要是回答得上来,我甘拜下风。你要是回答不上来,你就得承认,我比王安石厉害。”“行!你只管问,别说三个,三十个我都不怕!”
“第一个问题,你知道桃花、梨花、迎春花什么时候开的花?”“这我知道,春天开的呗!”
描写春天的段落“对!没错!第二个问题,桃花什么颜?”“粉红。”“梨花呢?”“雪白。”“迎春花呢?”“好像是金黄吧?”
“没错,恭喜你,全答对了。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请问,春天的时候,桃花梨花迎春花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呢?”
股票交易费用班长傻了,班里其他同学也都傻了!
那个孩子就说:“春天的时候,桃花梨花迎春花,都是先开花后长叶。”他又说:“所以,你们想一想,春风来了,是先艳呢,还是先绿呢?”
世界十大男装品牌言下之意,他的这个“艳”字比王安石的“绿”字更符合事实。
第三步,疑诗。
老师听那个孩子说的还是蛮有道理的。就对学生说,看来,王安石的这个“绿”字还真有些问题。要不,你们再仔细读一读这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别的问题。
结果,真有学生发现了问题。
一个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不对。春风来了,难道江北岸就不绿吗?我觉得,要绿大家一块儿绿,要不绿大家一块儿不绿。所以,这一句应该改成“春风又绿江两岸”。
一个说,明月何时照我还,也不对。这说明王安石缺乏安全意识。晚上怎么可以行船呢?第一,黑灯瞎火,万一不小心撞上什么,麻烦就大了;第二,那个时候天下不太平,经常有强盗出没,万一半路杀出一伙强盗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咋办呢?所以,这一句应该改成“白日何时照我还”。
这样学诗,学生当然学得津津有味;老师呢,当然也教得开开心心。但是这样一来,这首诗的审美情感就被稀释了,诗中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就被放逐了。这样学诗,别说学一首,就是学一百首,一千首,恐怕也学不出文化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