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教育⼤家谈]
新教育实验如⼀条鲇鱼放进了鱼缸,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缸⽔!——陶西平(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 ——《如何评价新教育?》
当前的教育图景需要教育者对教育中涌现的需求具有敏感度,教育者要乐于参与发现的过程、意义建构的过程,如果想要成为⾼效的教育者,就必须同时成为⼀个永不停息的学习者,如果想要使学习成为可能,没有⽐成为⼀个倡导者更快更简单的⽅式。——陶西平
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济南现代职业学院
——在2017中美校长⾼峰论坛上的演作者|陶西平
联合国教科⽂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先⽣的讲话,主题为培养必备品格与关键能⼒。
先从⼤背景谈起,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失衡、⼀个机遇。
两个失衡,⼀个失衡是⼈与⼈关系的失衡,表现在⼀个国家的内部以及在国与国之间存在的贫富分化、国与国之间的纷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纷争,以及威胁⼈类安全的恐怖战争,所以⼈与⼈之间的关系存在失衡;第⼆个失衡是⼈与⾃然之间的失衡,表现在这么多年来,⼈对地球、整个环境的破坏,导致地球也开始报复⼈类。这两个失衡都直接威胁到,⼈的可持续的⽣存和发展。
同时,现在也⾯临着⼀个机遇,这个机遇就是我们现在⾯临的新的科技⾰命和产业变⾰的兴起,兴起速度之快以及对⼈们的⽣产⽅式和⽣活⽅式改变的速度之快,是超出我们预料的。这就是⼀个机遇,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不能懈怠。
⾯对这样的⼀个既有失衡,⼜有机遇的状况,⼈类社会应该怎么做?
2015年9⽉25⽇,”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致通过了⼀份由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成果⽂件,即《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是⼀项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标和169项具体⽬标的纲领性⽂件。
到2030年,我们需要应对我们的失衡、抓住我们的新机遇,这个⽂件⾥⾯还包括13项具体⽬标,具体体现的价值观是:经济要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够脱离社会的包容性,不能够让⼈与⼈的失衡更加严重,同时要解决贫富化问题,解决国际纷争问题,解决恐怖活动问题,要把它和经济增长联系在⼀起,不能只顾发展经济⽽不考虑⼈。关于环境的可持续性,我们不能够⽤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所
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统⼀协调的发展是各国发展的⽬标。国与国之间都⽣活在这同⼀个地球上,所以⼈类的命运和利益伴之⽽来的是⼈类的责任和但当。到2030年世界各国共同承诺的就是要推进这样的⼀个⽬标⽽发展。
17个⼩⽬标的⽬标之⼀——“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学习的机会”,在这⾥强调了三个概念,即强调教育的公平、教育的优质和终⾝学习。教育既是可持续发展的⽬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标的途径,可以理解为教育就是为了⼈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时代呼唤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在不同的时代,对教育价值观都有不同的侧重,联合国教科⽂组织成⽴70年以来,有三个关于教育的重要研究报告。
报告⼀:1972年《学会⽣存》,当时世界总体经济⽐较繁荣,报告提出来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要为科学发展服务,促进经济更加繁荣,以科学主义和经济主义为主体来设⽴教育⽬标。提出建⽴学习型社会,及终⾝学习的思想。
报告⼆: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个报告提出的背景是在20世纪末,当时全世界经济都⽐较萧条,⼤家寄希望于新的世纪,因此提出了⼀系列新的主张,充满了⼀种乐观主义的⾊彩,提出了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存、学会共处,这四个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指导着我们教育的改⾰。
千克
报告三: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提出教育应该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教育应该
报告三: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提出教育应该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教育应该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可持续性,三者的协调作为教育的⽴⾜点。
这三个报告反应了我们教育价值观的调整⽅向,从最初的科技主义、经济主义转向乐观主义、理想主义,调整为现在⽴⾜于⼈⽂主义。这引发了⼈们对⼈⽂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反思。知识不仅仅被⼴泛的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认识、技能,也包括价值观和态度。学习的过程也要改变,不仅仅是获得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就是有组织的进⾏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学校以外的教育。这是联合国教科⽂组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国家所确⽴的核⼼素养。
⼈⽂主义教育价值观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知识的概念进⾏了拓展,知识不能只是传统的信息的认识,⽽是把“知识”、“品格“和“能⼒”融合在⼀起。在中国,有1578万教师在51万所学校,⽀撑起2.26亿在校学⽣这个世界上最⼤规模的教育体系,为中国实现从⼈⼝⼤国向⼈⼒资源⼤国的转变作出了巨⼤贡献。
2016年中国的在读学⽣规模,⾼等教育在学总规模2599.21万⼈,中等专业学校1690万⼈,在校研究
⽣200.24万⼈,普通⾼中2373.4万⼈,初中4305.4万⼈,⼩学9984万⼈。经费都在不断的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占到GDP4%。
中国正在深化教育改⾰的路上前进,基于以下三个动因
第⼀:时代驱动:时代提出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教育改⾰的步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第⼆:⽬标驱动:到本世纪中叶(建国⼀百年的时候),我们要建成⼀个富强、民主、⽂明、和谐的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围绕这个⽬标,驱动教育要适应它,驱动教育的改⾰。
第三:问题驱动:教育已经取得了很⼤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驱动着我们要进⾏改⾰。
教育改⾰的动向:促进公平、提⾼质量。
公平与质量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主要⽭盾。
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与优质
多少岁过重阳节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在于,地区之间教育的差别、城乡之间教育的差别、校际之间教育的差别、和
体之间受教育机会的差别。我们已经全⾯实⾏了义务教育,但能上学和都上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从发展的⾓度来看,均衡永远是相对的,它是⼀个动态的过程,始终要有⼀部分优质的学校处于引领地位,引领其他学校的提⾼,否则就没有办法使得整体的教育⽔平提⾼,所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它的作⽤不仅在于发挥辐射作⽤,还必须发挥引领作⽤。要发挥引领作⽤,就必须要保证有⼀批学校始终保持是优质的,所以说均衡和优质是辩证的关系,由均衡到不均衡,再由不均衡到均衡,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
明确⽬标——全⾯与基本
我国教育的核⼼⽬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为了把这个⽬标具体化,提出了“核⼼素养”问题,以学⽣发展核⼼素养来引领课程改⾰(在美国,称为STEAM课程,包括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学⽣发展核⼼素养,主要是指学⽣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我们国家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所在是“⽴德树⼈”,所以核⼼素养的核⼼是“品德”。
核⼼素养有以下四个特性
①共同性:是对中国所有学⽣的共同素养要求,素养既有后天影响,⼜有先天潜能的后天开发,由于
⼈的潜能的多元性和后天影响的多样性,⼈的核⼼素养结构和⽔平也会呈现不同的个性特点。
②基础性:是指学⽣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发展和时代与社会需要的基础品格和能⼒。
③关键性:指经过选择认为相对来说最为必要的关键性的品格和能⼒,当然不是素养的全部,甚⾄不是核⼼素养的全
③关键性:指经过选择认为相对来说最为必要的关键性的品格和能⼒,当然不是素养的全部,甚⾄不是核⼼素养的全部,因为从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的⾓度也会有不同的强调点。
④⽣发性:核⼼素养有助于⽣发其他优良的品格与能⼒,包括专业的、专门的、个性的、变通的。
核⼼素养是要培养全⾯发展的⼈,包括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主要有以下三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活能⼒),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能⼒),⽂化基础(⼈⽂底蕴,科学精神)。
关于⼈⼯智能问题,
手里有20万如何投资美国发表了⼀个⽂件,
⽂件强调了⼈⼯智能的三个⽅⾯:
①美国的⼈⼯智能要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包括理论和实践;
②⽤于和平视野上⼤量的使⽤⼈⼯智能,包括⽣产;
③防⽌⼈⼯智能对⼈类的破坏。
跨界综合—分科与融合
学科跨界:单学科教学,还是多学科教学?
环境跨界:学校内教学好,还是学校、社会、家庭结合好?
教育⽬标和任务之间跨界:⼯作和教育⽬标捆绑,原本德、智、体、美都是教育⽬标,被分成了不同的学科,分⼯之后,教育⽬标就没有变成全部教育活动的⽬标,⽽是单⼀学科⽼师的教育⽬标。
⽬前我们存在着多种跨界的问题,最终要解决融合的问题。STEAM教育对我们的影响是⽐较⼤,STEAM教育的理念体现在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创性。我们国家提倡“⼤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我们的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以⼯程为核⼼把其他学科综合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课程的综合性⽆疑是必要的。在国家课程⾥⾯,以单科课程为主,在地⽅课程和校本课程⾥⾯上综合课和STEAM课程,加强课程的融合性是必要的。
⾃主学习——个性与共性
强调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计算机来辅助⾃主学习,是教学改⾰最重要的⼀个内容。我们的考试改⾰,也促进⾃主选课。每个孩⼦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要发展孩⼦的个性,学校为孩⼦的个性发展来服务,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的教育,学⽣也要适应学校的共性教育,因为道德、法制是共性的。⼀⽅⾯发展个性特长,⼀⽅⾯通过不同孩⼦的特点,达到共性的基本要求。
合作探究——发现与发明
培养学⽣学会探究、学会思考能⼒。揭⽰事物的规律,强调学⽣发明的同时,更要强调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励孩⼦提出问题,不⼀定要解决问题,因为很多问题⽬前还没有解决办法。所有学科贯彻STEAM精神,应该把学⽣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试图解释问题也作为重要的培养⽬标,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打下基础。
教育技术——技术与内涵
设置⼈⼯智能课程,开展全民⼈⼯智能教育。国务院《新⼀代⼈⼯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在中⼩学阶段设置⼈⼯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编程教育、建设⼈⼯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才,形成我国⼈⼯智能⼈才⾼地。”
我国新⼀代⼈⼯智能“三步⾛”发展战略:
我国新⼀代⼈⼯智能“三步⾛”发展战略:
2020年,⼈⼯智能总体技术和应⽤与世界先进⽔平同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智能技术应⽤成为改善民⽣的新途径;
2025年,⼈⼯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突破,部分技术与应⽤达到世界领先⽔平,⼈⼯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30年,⼈⼯智能理论、技术与应⽤总体达到世界领先⽔平,成为世界主要⼈⼯智能创新中⼼。
中⼩学设置⼈⼯智能课程推⼴编程教育,《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在中⼩学设置⼈⼯智能课程,逐步推⼴编程教育,⿎励社会⼒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持开展⼈⼯智能竞赛,⿎励进⾏形式多样的⼈⼯智能科普创作。”新的技术要与新的内涵相匹配。
教育评价——考改与教改
考改与教改的关系,考改是教改的⼀部分?还是考改是教改的动⼒?需要通过实践进⼀步检验。
导购员销售技巧培训教师修养——教学与助学
“我们当前的教育图景需要教育者对教育中涌现的需求具有敏感度,教育者要乐于参与发现的过程、意义建构的过程,如果想要成为⾼效的教育者,就必须同时成为⼀个永不停息的学习者,如果想要使学习成为可能,没有⽐成为⼀个倡导者更快更简单的⽅式。”
以学⽣为中⼼,⽼师的作⽤就是助学,需要把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融⼊助学之中。⾯对新的时代要求,教育需要加⼤教育改⾰的⼒度,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向和策略,教育改⾰是⼀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艰苦的渐进的动态过程,充满着⽭盾和困惑,充满着不同观点的争议,充满着传统观念和习惯势⼒的阻⼒,需要有改⾰的担当和勇⽓,有改⾰的决⼼和智慧。
朵具体的花,远胜过⼀千种真理
......
守望新教育:聆听⼤师的教育智慧,分享⾼⼈的教育⼼得,汇聚⽥野的教育创造,助⼒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之美,成⼈之美。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种幸福完整的教育⽣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