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账和四脚账
龙门账和四脚账
中国古代会计制度经历了文字叙述式到定式表达式、从单式簿记到复式簿记的演变过程。单式簿记经历了从三柱结算法到四柱结算法的沿革,而复式簿记则经历了从龙门账法到四脚账法的演进。
中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珍珠奶茶的做法
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正确无误。它与目前的“客观性”原则相似。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
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等处罚。
秦汉时期,中国在记账方法上已超越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建立起另一种形式的“单式记账法”,即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它以“入-出=余”作为结算的基本公式,即“三柱结算法”,又称为“入出(或收付)记账法”。西汉时采用的由郡国向朝廷呈报财务收支簿——“上计簿”可视为“会计报告”的滥觞。南北朝时期,苏绰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唐宋时期,我国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进。首先,产生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会计录》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著作。《元和国计簿》和《太和国计簿》分别为唐人李吉甫、韦处厚所撰,收录了唐代人口、赋役、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统计资料,按照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分别记载其收入数字。《会计录》为宋人所编,是一种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小说版权
一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部分,包括户籍计账方面的资料和当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数额;二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的分析比较部分,也可称为会计分析部分。奶粉全国十大排名>教学软件
其次,创立了“四柱结算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上期结余)、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和实在(本期结存)四个栏目。这种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又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之起到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作用;可以说,“四柱结算法”的发明把我国的簿记发展提到一个较为科学的高度。四柱结算法中四柱平衡关系形成了会计上的方程式,这不仅成为我国传统的中式记账法(中式簿记)的一个特,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一直沿用下来。 最后,在宋代建立了我国会计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政府会计组织——“三司会计司”,总核天下财赋收入,提高了会计机构的地位;同时,随着人们对账簿的认识,宋代产生并流行着一些有关账簿的专门用语。此外,“簿记”一词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亦已见于宋代的文献中。宋代的会计凭证可分为收入与支出两类,皆有正副两联,凭证和账簿都作为重要档案一起由专吏负责长期保存。
至明代,政府颇重会计报表,要求按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四柱编报,报表逐级汇总上
报,国家对报表有统一的编报格式和上报日期。明代代表性会计著作是《万历会计录》,按旧额、见额、岁入、岁出汇录了人户、田粮、军饷、俸禄及各种税收和交通运输等统计资料,编排井然有序,数据先后可循,并突出了财政收支项目的对比关系,便于分析研究。
明末清初之际,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记账法——“龙门账法”。此帐法是山西人傅山根据唐宋以来“四柱结算法”原理设计出的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四者的关系是:该十进=存十缴,或进一缴=存一该。也就是说,结帐时“进”大于“缴”或“存”大于“该”即为赢利。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中式簿记由单式记帐向复式记账的转变。
到了清代,会计制度又有新的突破,即在“龙门帐”的基础上设计发明了“四脚账法”。四脚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方法,其特点是:注重经济业务的收方(即来方)和付方(即去方)的账务处理,不论现金收付事项或非现金收付事项(转账事项)都在账簿上记录两
笔,即记入“来账”,又记入“去账”,而且来账和去账所记金额必须相等,否则说明账务处理有误。这种账法的基本原理已与西式复式记账法相同。清末,随着西式会计的引入,中式会计趋于衰落。 (来自:百度百科)
龙门账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商业界,是我国商业会计的先端,据考证,龙门账首先是为了改善票号的经营管理而设计的,后来才被逐渐推广到工商企业。龙门账的账簿组织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下述两个方面:
1"  把全部经济活动所反映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经营收入等;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全部资产,包括生财、存货、现金和债权等;该指全部负债,包括业主投资和债务,进大于缴为盈,存大于该为盈,反之为亏。两者平行计算,而且差额必相等,若不等,就表明记账有误,因此,它能起账项之间相互勾稽的作用。
2 . 为了计算进缴、存该之间差额,并检查他们是否相符,必须在账簿上相应地分设进、缴、存、该四类账户进行登记。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流水账,再从流水账过入分类账或总清账,年终结出个账户余额,根据进缴账户余额登记进缴表,根据存该帐户余额登记
存该表,轧算两表是否相符,就是所谓的“和龙门”。人们将这种账务处理成为龙门账。进缴表和存该表与后来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没有本质的差别。
华为鸿蒙系统怎么升级
四脚账产生的确切时间至今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它产生于18 世纪中叶,即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四脚账的账簿组织与三脚账基本相同,由流水帐—总分类账—会计报表三部分构成。它的分类分项核算主要表现在总分类账中。四脚账在账簿格式上与三脚账相同,但四脚账把帐目划分为进、缴、存、该,以反映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并定期结账,将进、缴、存、该帐户的余额,分别编制进缴结册与存该结册,并以进缴结册的盈亏数,轧平存该结册的差额,俗称“天地合”平账法。高速国庆几号开始收费
我国"旧时工商业所习用之中式簿记,形式虽千差万别,然细考之,大约可归纳为'跛行账'与'天地合账'两种."跛行账一般叫作"三脚账",天地合账一般叫作"四脚账".三脚帐即龙门帐.三脚账大约产生于明朝。三脚账的账簿体系也为三账,但重心在流水账。在账簿格式上,把账簿分为上下两格,上收下付,上格记来账,下格记去账。记账符号为“来”、“去”和“收”、“付”。三脚账的记账规则是“上来下去”或“上收下付”,具体地说,凡现金收付事项,只记录现金的对方,另一方因已明确为现金,故略去不记,这显然是单式记
录,俗称的“一脚”,凡转账业务必须记两笔,即同时记来账与去账,这显然是复式记录,俗称两脚,三脚账从来账、去账过入总清簿的主要是人欠、欠人项目,而不重视商品进销和费用项目,因而总清簿中所记的数并不能进行平衡结算,而只能用盘存方法,到轧出盈亏,因而有跛行账之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