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植物妈妈有办法.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前透视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教学目标
  ⒈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⒊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⒈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⒉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⒈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⒉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本文来自: 放假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⒉齐读课题:知道“植物妈妈”“孩子”分别指植物和它们的种子。
    ⒊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⒈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为”是多音字)
    ⒉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⒊合作交流:
    ⑴勾画交流: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⑵这首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每小节写什么?
      第一节:提出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
      第二节:讲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
      第三节:讲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
      第四节:讲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第五节:指出只要仔细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
    三、识记生字,理解生词
    ⒈自己练读生字。
    ⒉课件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⒊交流识字方法:我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一个字?(区别“己”“已”的不同;)
    ⒋练习口头组词;(“知识”中的“识”读轻声)
    四、指导书写
    ⒈重点示范独体字的写法:(通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确定笔画位置)
    ⒉示范三个女字旁的字的写法(指名在黑板上写,然后进行笔画整理)
⒊练习写一写生字,教师课堂巡视,看笔顺及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板书:
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各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组的主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们课上在对于传播种子的方法进行讨论的时候体会自主寻求答案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课前的设计;课上还坚持把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认读生字:读出生字,再组词造句。
识记生字,理解生词
⒈自己练读生字。
⒉课件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练习口头组词;(“知识”中的“识”读轻声)
四、指导书写
⒈重点示范独体字的写法:(通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确定笔画位置)
⒉示范三个女字旁的字的写法(指名在黑板上写,然后进行笔画整理)
⒊练习写一写生字,教师课堂巡视,看笔顺及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板书:
    ⒉分节读课文。
    二、赏读感悟
    ⒈赏读
    ⑴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⑵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⑶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⒉感悟
    ⑴第一节
    ①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四海为家”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②练习读好问句。
师:“旅行”怎样理解?(我们到外地出差或探亲或游览叫“旅行”。)这里指种子出差、探亲
、游览去吗?(被传播出去。)好像和我们旅行一样。还回来吗?(不回来。它将四海为家。)
    ①“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一朵朵毛茸茸的小花。)
    ②为什么说是“准备”和“送给”?[是说种子毛茸茸的小花是从蒲公英的孕育生长过程中具备的。]
    ③只有“降落伞”行吗?[还需要风。]哪个词强调风的作用?乔家的儿女一成的婚姻[只要]
    师:蒲公英靠风吹来传播种子。
    ⑶同法感悟三、四节
    ①同法总结出“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
      蒲公英    降落伞       
                    动物带
                    太阳晒
    ②总结填空:
      蒲公英靠    来传播种子。[或风吹]
        耳靠 动物 来传播种子。[或动物带,或皮毛动物]
        豆靠 太阳 来传播种子。[或太阳晒,或豆荚弹射]
    ⑷第五节
    ①“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仔细观察]
    ②师: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有的靠风,有的靠动物,有的靠弹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多读课外书,就能得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三、美读诵读
    ⒈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⒉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⒊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⒋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⒌学生自由练背。
    四、练习拓展
    ⒈练习
    ⑴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⑵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⒉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例举:
    ①石榴的种子,被鸟吞食,随鸟粪排到陌生的地方去生长。(樱桃也如此)
    ②喷瓜成熟会喷出浆水,种子随之喷出六米之外。
    ③椰子生长在河边,种子很轻。椰子熟了,落在河里,随波逐浪,漂洋过海,到遥远的海岛安家。
    ④桃、杏成熟后,红红的,招引动物去吃,还会从树上掉下来,让动物容易吃到。动物吃了甜甜的果肉,里面的一个核咬不动吐了。那个核在地里裂开,种子开始发芽,长成桃树、杏熟。
    ⑤稻子、棉花、小麦等靠人们传播。
附:资料袋
  ⒈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
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⒉词语
    四海为家走遍天下,到处可以作为家。
    全身武装周身上下都有军事装备。本课把苍耳全身带刺比喻为全身武装。
        古代士兵身上穿的铁衣,敌人用刀砍不破,用不进。本课把苍耳全身带刺比喻穿了铠甲。
    踏青的说说心情的句子山怎样添加qq空间背景音乐    死灵法师加点山沟,山的低洼的地方。
        文中为“辞别”之意。
凭借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慢下降着陆的伞状器具
板书:
课后反思:在质疑声中探究知识。
    上课伊始,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这样的设计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在这样的训练中也为培养孩子们的质疑能力打下了基础。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文理解赏析诵读
  教学设计: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生字词
   2 抽生读或者背诵课文
   3 课文告诉了我们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
  二、 进行新课
   1 一诗歌的哪几节为我们介绍了植物妈妈的办法?
   2 齐读第二节。读懂了些什么?展示画片,学生感知蒲公英的形状。指导学生朗读。
     重点理解:降落伞在这里的意思?用只要…………”说一句话。
   3 自由读课文第三节、第四节。读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全班交流议论。指导学生朗读。
   4吴越古道 课文第一节和第五节分别写的是什么?这两节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 拓展升华
    通过资料收集,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么送出自己的孩子的?四人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四、 指导背诵课文。
  五、 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 举办一次以有趣的自然为主题的活动,学生作好资料的收集准备。

  附: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
有办法
 
 
 
 
               ..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课后反思:用读、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物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自由说说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在学习课文时,我重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蒲公英妈妈的这一段,抓住降落伞、纷纷等词去感悟,通过评读、赛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体会,为第34小节的学生自学作好铺垫。这样的读、悟结合的方法,孩子们易于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练习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课后预留作业给学生拓展空间。
    在课前预留的预习中,我让学生收集植物,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一些办法。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各自介绍了解的一些植物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后,我模仿课文进行了一个小节的仿写,引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尝试进行创编,看到孩子们创编的诗歌,既有韵律又蕴含知识,还是很不错的。
    这节课也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质疑后的落实上稍有些乱,另外板书不够及时,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