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校徽设计中的运用
大 众 文 艺
89
摘要:大学校徽是高校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元素,能体现出其学校鲜明的办学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在。本文从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两方面对一些大学校徽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大学校徽设计必须融汇民族艺术和时代精神,才能走向成功。拍了拍后缀怎么弄
关键词:大学校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外在形式;内在精神
一、大学校徽
百团大战简介
大学是人类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可谓源远流长,从汉代的太学,到宋代的书院,再到清末的学堂,其间无论是官办的或是民办的,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传承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清末,由一批具有先进爱国思想的洋务运动的官员创办。1895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了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堂(即天津大学前身)。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大学总数已突破千所,每年为国家培养各方面人才约700万人,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与希望。
校徽即学校的标志,属于标志中的一种类型。学校标志主要特征是具有比较明确的指向,能够体现学校的内容性质和精神宗旨。而作为学校标志中的大学标志更要体现出其学校鲜明的办学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作为精英文化的大学校徽所承载的使命。
校徽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在历史中高等学府的校徽不外乎是学府的题名,为了体现其地位和文化,往往是请当时的名家给予题字,比如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名字就是当时的皇帝宋真宗的墨宝。经过历史的变迁,特别是1953年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创建的系统设计对
当代的企业、学校、机构、国家等各种组织和集体的形象塑造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标志是形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大学校徽也不例外,它是高校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元素,改变以往的只通过汉字表达的局限,运用多种造型和手法来传达学校办学宗旨和精神追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从神州火箭到嫦娥一号;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正以更加新颖的身姿风靡世界。当然,归根结底,这是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带来的结果,但是作为物质基础的上层建筑——文化,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和精神的体现。在中国文化中包括传统文化、
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在。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象表现形式,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寓意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一般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国画、书法、篆刻、传统图案、剪纸、泥塑、戏曲、皮影、陶瓷、刺绣、园林等等。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校徽设计中的运用1.外在形式的表达
外在形式一般指图形表现出的外形与结构。目前在大学校徽设计中出现两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较为普遍:
(1)书法元素。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1]标志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最基本的作用是让人们通过图形,在较短时间认识和记住其事物的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校徽设计中的运用
于 娜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阜阳    236031)
元旦节高速免费吗
的互动。是个相对的概念。首先表现在思维上,它是个动态思维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在设计中要时刻把握可调动的视觉各元素之间的灵动变化,强调视觉上气韵流动,内在品质的灵气逼真,追求生生不息的意境。如传统回形纹的设计,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态思维表现在包装设计上,体现了立体空间设计的流动性与连续性。其次表现在形式功能上,功能丰富,形式多变。如动态结构。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改变。图六为一组动态结构的包装设计。它可单独使用、组合使用,可成六角形、三角形、星形,丰富的组合变化形式、不同的图形构成形式,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场景使用,极大丰富了包装的内容。是人与事物间的一种相互循环、相互利用的动态显现。
小学优秀班主任事迹在平面设计中,包装设计是个独特的存在。它是集二维形象设计和三维空间形态设计与一体的设计艺术,是静态艺术在空间形态中的动态体现。现今,随着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包装设计更显现出四维时空动态的发展趋势。简单来说,这个动态包装的概念是全新的,是以高科技电子技术为平台的,是未来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动态包装设计概念中,它延续静态包装的动态思维模式和动态表现形式,以一种更丰富和富有表现力的动态显现。举个例子来说,动态包装可以利用光学原理,在静态包装平面上显现不同角度、不同效果的平面设计;也可以利用电子技术材料自动调节包装与包装、包装与环境之间的彩变化。又如传统的包装的信息承载量有限,一般以图文的纸质形式显现,而动态包装则可利用电子技术平台和记忆手
段,存储大量的信息:影像、声音、文字等等。是个打破传统、突破视域、空间的四维存在。虽然现
阶段,这种技术尚不成熟,远没有取代传统静态包装的根深地位,但相信在网络技术和动态多媒体技术平台不断深化发展的强劲之势下,它一定会吸取静态包装的优点,不断调整、不断创新,引领未来包装设计走向一个全新的领域。
总之,在现今人与人、与物、与自然的关系日渐密切的情势下,包装作为产品的形象与媒介,是个八面玲珑存在。在包装设计中,我们要主动打破直述式的构思方式,时刻关注包装行业发展新动向,把设计引入生活,丰富其内涵,提升其品质,在互动与趣味中,拉近商品与受众的距离,让设计变得更多元化、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张婷婷.现代包装设计趣味性研究[J].艺术与设计.2009(2)102-103.[2]张海彬.论现代包装设计中互动基因的新风尚[J ].包装工程.2011(2):74-77.
[3]姚旭,付羽中,解海畅.浅析包装设计中的互动性[J].艺术理论.2010 (8):228.
[4]黄信初,蒋芝芝.包装设计[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作者简介:
陈虹(1977-), 女,汉族, 莆田人,讲师,硕士。
理论研究·设计
大 众 文 艺
大90
特征,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标志图形化的视觉语言常常可以比单纯的文字传达信息更加醒目、更易表达其含义特征。而以汉字为主体的书法艺术恰到好处地融合了汉字与标志的共求,它既可以清晰地传递信息,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最好地体现。纵观目前中国高校的校徽设计有很多都采用了书法形式来表现。比如,清华大学校徽,它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中英文校名;中环内容为隶书书写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八个字左右并列每格一字,以八卦方位排列,这两个词组出自《易经》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概括了《易经》的全部内涵,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在清华大学校徽上,我们可以看到用隶书书写的文字已经和传统书法形式有了很大的差别,少了一分随性,多了一分严谨。经过精心设计的具有装饰性的书法文字能很准确地传达学校信息、展现学校个性和文化。而北京大学校徽则是书法形式最高境界——图形化的典型代表。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设计的,主体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看上去如一个人背负着两个人的形象,突出了北大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正如北大校长许智宏所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2]北大校徽中的传统书法形式——篆字,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变成近
似人的图形,让人看了之后不仅能快速识别学校信息,还能深刻领会学校的精神内涵,同时赋予观者以想象的空间。
(2)传统图案元素。传统图案指的是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深刻寓意的图案。这些传统图案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中行为、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普遍的共识,是华夏子孙共享的精神代表。在大学校徽设计中也有不少采用了这种形式。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主体部分取用的是“木铎”的简化图形。“铎”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此来宣布政令,“木铎”便成为了教师的指谓,延续至今,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校徽中“北京”、“师大”皆为篆体,篆体是包括甲骨文、金文在内的所有书体的统称,而“木铎”出现于夏商时期,因此用篆体陪衬“木铎”的图形更显北师大浓重的人文气息和历史的悠久。而文字中将“师大”镌刻于“木铎”之上,寓意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之重。[3]不仅是北师大的“木铎”图形,还有取材于汉代画像砖中“舞蹈人”形象的北京舞蹈学院校徽,均是选用与学校特近似的传统标志物作为校徽设计的主体。
在运用传统图案作为校徽设计主体的还有一种类型,它是运用传统图形与学校的地域风景特点相结合作为设计根源。比如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盾牌形状的校徽是中央大学时期传承下来的欧美风格,在校徽左右两边各有一只神兽,称为貔貅,神兽中间的图形是“南京”二字的变形并与地球融为一体,下方中间的雪松是南京的市树,神兽和雪松是南京的象征,地球与盾形是国际化的体现。南大校徽利用传统图案表明学校的所在地域,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国际元素,表明了
南京大学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中山大学校徽整体为圆形,中间为海棠式洞窗图案。洞窗图案以国立广东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钟楼”为设计主体,运用中国园林的意境与现代设计手法,借用园
林中的海棠式洞窗与大钟楼外观组合成“中山”二字,中间的弧形巧妙形成一朵红棉花,是岭南地区标志性树种,寓意中山大学扎根于岭南地区。[4]中山大学校徽中运用了具有中国传统特的中国园林中海棠式洞窗图案,并与学校标志性建筑大钟楼、岭南地区的象征“红棉花”图案相融合,准确传达学校的地域信息和文化品味。
2.内在精神的融合
内在精神指的是图形背后深刻地内涵和丰富的寓意。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生活的期盼,具有积极美好的丰富寓意。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大学校徽设计的根本目的。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龙舟”,是指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活动,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济大学校徽中就选用了前进的龙舟造型,并在龙舟上加上了三个正在划船的人的造型,寓意为三人成众,同舟共济。与学校的名称恰当地融合,昭示着“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学校精神和“济世兴邦、爱国奉献,为富国强民而育人,培养国际化高素质、高水准的社会有用人才”的办学理念。而浙江大学校徽主体图案是一只
展翅高飞的雄鹰造型。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奋力前进、敢于拼搏之意。浙江大学把它称作“求是鹰”,代表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寓意浙大师生求是创新,勇攀科学高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精神。
通过对大学校徽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是中国精神最好的体现,是中国文化最完美的诠释,更是中国大学校徽最丰富的设计源泉。
结束语
当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校徽作为学校的主体形象,担负着更多的使命。因此,我们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校徽时,一方面要契合主体涵义,发挥民族艺术特长;另一方面要与现代设计相沟通,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体现中国高校时代风貌。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才是大学校徽设计的正确方向。
注释: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130.[2]北京大学校徽赏析: baike.baidu/view/2250582.htm
[3]北京师范大学校徽赏析:/a/daxue-logo/2011/0621/beijingshifandaxue.html
[4]中山大学校徽赏析: baike.baidu/view/2353956.htm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2]高金锁.大学校徽设计中的汉字应用分析[J].包装工程,2007.2[3]刘浪.大学的精神[M].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4]郭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
[5]谢燕淞.标志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4
同时作品尊重戏曲艺术,体现的是传统戏曲的文化面貌,这样的动画我们才可以称之为戏曲动画。从市场来看,这类戏曲动画正在接受初步的市场考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观众反响较好,这证明戏曲动画在当今是具备可行性的。我们需要动画产业对戏曲动画这种新形式的文化产品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投入,使之继续发展下去,为中国动画寻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拍一拍
“戏曲动画”这一新兴动画种类,着重是体现中国戏曲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也可以说是以戏曲为里、动画为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考验着一切艺术形式,戏曲正处于缺乏下一代关注的孤独处境,观众
体的开拓也是各种艺术形式得以继承的关键手段,年轻人还会再关注戏曲吗?如何将它推广给新的观众?这些则是动画这种媒体传播形式的任务,而动画本身苦于文化上的匮乏期,如何借鉴传统文化并将之发展成为适应市场的产品成为
急需解决的问题。戏曲与动画的结合,具有互惠互利的现实意义,二者的结合的基础是当今文化产业产生的普遍问题,即对于模仿国外文化产品遭受失败之后,转而寻自身优秀的文化因素。这种结合将是中国动画产业今后长期摸索和实践的道路。注释:
[1]贾否 路盛章.动画概论[J].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05)[2]中国动画年鉴[J].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学术版),2009年[3]尚长荣. 化解戏曲危机 [J]. 瞭望,2004(04).祝钒刚家庭背景
作者简介:
荣韬,安徽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动漫设计与研究方向研究生。
(上接第164页)
理论研究·设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