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安城城市规划的文化思想资源
古代长安城城市规划的⽂化思想资源
隋朝⽴国后,放弃了汉代的长安城,选择了位于东南“⼭川秀丽、卉物滋⾩、⼘⾷相⼟”的龙⾸⾼原另建新城,当时称为“⼤兴城”。唐都长安,是在隋都⼤兴城的基础上,经扩建、修缮⽽形成的,周长近三⼗七公⾥,⾯积达⼋⼗四平⽅公⾥,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宏⼤的帝王都城。隋唐长安城即奠定了未来西安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
隋唐长安城在营造过程中,⼤量运⽤了中国古代易学、风⽔等知识,体现着⼀种东⽅美感,同时给这座城市蒙上了⼀层神秘⾊彩。本⽂从⼏个⽅⾯具体分析隋唐长安城城市规划对古代⽂化思想的借鉴和运⽤,同时说明古⽂化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
儒家思想与隋唐长安城
礼制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在重礼的倡导下,⼏乎所有的建设活动都要受礼制的制约,严格按礼制的要求去完成。⽆论是都市规划、宫殿庙宇以及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城市中形成中轴对称、严整⽅正的格局,这种布局⾃西汉时起,贯穿于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始终。
⾄隋唐时期,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当时的主要思想,儒家所提倡的礼教尊卑、伦理秩序、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等思想在城市建设中开始充分得以体现。
礼教尊卑、伦理秩序的体现说谎的歌词
隋唐长安城规模宏⼤,据《长安志》记载:“外廓城东西⼗⼋⾥⼀百⼀⼗五步,南北⼗五⾥⼀百七⼗五步,周围六七⼗⾥”,这种规模是我国古代史上甚⾄世界古代史上是最⼤的。
隋唐长安城由外廓城、皇城、宫城三部分组成。宫城布置于整个都城的北部正中,宫殿座北朝南,暗含“南⾯⽽王”之意。⾄于为什么选择宫城居于北部正中,⽽不是《周礼·考⼯记》中强调的“宫城居中”是因为龙⾸塬北⾼南低,宫城居于北部⾼处,更能显⽰皇权的威严,这与西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布局出发点是⼀致的。皇城紧邻宫城,布置于宫城南侧,⽂武官署、宗庙、社稷坛等置于其中。外郭城的坊内居住官吏与百姓,官吏多居住于离宫城较近位置,百姓则居住于远离宫城的位置,这种布局的⽬的就是使“宫殿不与居民相参”,这种三套⽅城的布局,将儒家的礼教尊卑予以充分体现,突出了帝王的尊贵地位。
隋唐长安城中,共有东西向道路11条,南北向道路14条,道路之间成直⾓相交,经纬分明,使整个隋唐长安城的布局更加规整,这些⽅格⽹布局的道路将城市分为108个坊⾥,皇城以南三⼗六坊⾯积较⼩,只开东西两门,其余坊⾯积较⼤,内有⼗字形道路,四⾯各开,与道路相通。在这种规整的路⽹界定下,这些坊⾥排列整齐,进⼀步体现了儒家的伦理秩序。
在隋唐长安城南侧,左右分别布置东西⼆市,所占⾯积为两个坊⾥,内为“井”字形道路,市的集中布
置从侧⾯体现
出“礼”的要求。
隋唐长安城北⾯的城门并没有与南⾯城门相对,⽽是偏于皇城和宫城西侧,这种布置有利于保持宫城的完整性,从侧⾯突出了礼教尊卑之观点。另外在城的东南⾓有皇家园林芙蓉园,并沿东城墙外围修建皇帝独⽤的夹道直通芙蓉园,这也突出了儒家礼制中的等级分明的特点,此外宇⽂恺将曲江池予以保留,⽽不是填平来保持隋唐长安城形制的规整,也表明了其对⾃然环境的重视,体现了儒家中庸的精神。
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体现
隋唐长安城布局规整,其城市中轴线位于城市正中,由外郭城的明德门向北延伸与皇城正门⼀⼀朱雀门相连,由朱雀门向北继续延伸与宫城的承天门相接,全城便以此为中⼼呈左右对称布置。为了使宫城的地位更加突出,将宫城中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露殿、延嘉殿和⽞武门等⼀组组⾼⼤雄伟的建筑物沿中轴线向北依次布置,⽤建筑物的宏伟⽓势来突出皇权的威严。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儒家提倡所说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更将古代的天⼦中⼼论发挥的淋漓尽致。
整个隋唐长安城通过三套⽅城,中轴线对称,各功能组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层层递进,将⾄⾼⽆上的皇权充分予以展现。
风⽔对汉唐长安城的影响
风⽔学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宇宙星体学、⽓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态学以及⼈体⽣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体的⾃然科学,其集易学思想、道家思想与⼀体,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从选址到布局,影响⽆处不在,与儒家思想⼀起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思想。
偶像练习生主题曲
在城市布局中,风⽔将辩证思维“阴阳”、“五⾏”运⽤到城市建设之中,使城市建设体现出⼀种和谐之美。同时结合易学卦辞、数理加以解释,使城市布局充满神秘⾊彩。
汉唐长安城尽管位置不同,但两者选址均在关中平原地区。
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关中平原地区⾃古就有⼋百⾥秦川之称,位于长江、黄河之间,正是正龙之所在,⾃西周就已经是帝王建都之地。
关中南有秦岭,西有陇⼭,北⾯是黄⼟⾼原,再向北⽅和西北⽅,还有黄河天堑为屏障,东⾯也有黄河阻隔,与风⽔中的四灵暗合。《史记》更将关中平原描述为“⾦城千⾥”、“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另外我国风⽔学家也认为“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也”、“关⼭带河之险,沃野千⾥之富”。⾄西汉建都时,张良对刘邦说:“夫关中左函⾕,右陇蜀,沃野千⾥,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
王姓名字海南游记⾯⽽守,独以⼀⾯东制诸侯。诸侯,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下,⾜以委输。此所谓⾦城千⾥,天府之国也。”从政治、军事⾓度等多⽅⾯考虑,综合分析天下⼤势,使刘邦决定定都长安。⾄隋唐时期,因为汉长安城⾃汉以后饱经战乱,且由于地形的限制及历史的局限,汉长安城有很多弊端,不宜作为新都,所以宇⽂恺将隋唐长安城选址于“⼭川秀美,卉物滋⾩,⼘⾷相⼟”的龙⾸原⾼地,其址位于汉长安城东南。
隋唐长安城虽不在汉长安城原址,但仍是关中平原之中,且考虑到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等情况及周边环境和⼩⽓候等因素,其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可以聚⽓,关中平原⾃汉代就有“⼋⽔绕长安"之说。这⼋⽔分别为:泾、渭、灞、沪、沣、滴、涌、涝⼋条河流,⾄隋唐长安城时仍被河流环绕,且由于河流改道,长安城南的淆、漓⼆⽔,交汇流⼊澧⽔,形成⼀个庞⼤的⼈⼯湖泊——昆明池。隋唐长安城充分利⽤了这些河流、湖泊,开渠引⽔,⾃城南、城东南、城东等处建多条引⽔渠道分别引⽔⼊城,同时城内⼜有诸多分⽀⼩渠穿插坊⾥之中,构建了庞⼤的供⽔系统,不仅对保证城市⽣活⽤⽔发挥了重⼤作⽤,⽽且便利了航运,还为宫廷苑囿提供了创造⽔景的条件。
易学与隋唐长安城
在整个隋唐长安城的布局中,宇⽂恺根据“乾卦六⽘"与龙⾸塬分为六条岗地的特点相结合,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筑,隋唐长安城宫城偏北也是基于此产⽣的。
一去无音讯打一字
在六⼗四卦中,乾卦的卦⽘是“元、亨、利、贞"。意思为⼀开始就很顺利。正因如此,以乾卦六⽘来进⾏城市布局,显⽰了当时隋⽂帝欲⼤展宏图的伟⼤抱负。
根据乾卦六⽘,将龙⾸塬⾃北向南依次为“初九、九⼆、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六个部分。
“初九”卦辞为“潜龙勿⽤”,意思为龙处于潜伏状态,这时他不能有任何作为,其所代表⾼岗位于外郭城北垣的北侧,根据卦辞列为“勿⽤"之地,其城郭北垣直⾄解放后才有所发展也是基于此原因的。
“九⼆”卦辞为“见龙在⽥,利见⼤⼈”,意思为龙在⽥野中,如果你去拜见有权势的⼈,会有吉利的结果,因此此处布置宫殿,以和卦意。
“九三”卦辞为“君⼦终⽇乾乾,⼣惕若,厉,⽆咎”,意思为那些品德⾼洁的君⼦们⼀整天都奋发有为,就是到了傍晚也很谨慎,这样假如他们遇到什么危险的事,也不会有任何过失。其所代⾼岗位于皇城内,设⽴百司,以此督促⽂武百官要进德修业、忠信,以⽰其效忠于皇帝。
“九四”卦辞为“或跃在渊,⽆咎”,意思为有的龙钻⼊⽔底隐藏起来,于是他也不会有任何过失。因此其所代⾼岗虽然不如九五君位尊贵,但依然是达官显贵们的理想宅地。因此达官显贵们的宅地多分布与皇城南侧朱雀⼤街两旁⾼岗上的平康坊、务本坊、崇义坊、安仁坊、丰乐坊、宣阳坊、安⾢坊等。
“九五”卦辞为“飞龙在天,利见⼤⼈”,意思为龙飞腾在天空,如果你去拜见有权势的⼈,会有吉利的结
果。可见其所代⾼岗地位之⾼,因此在崇业坊设⽞都观,靖善坊设兴善寺以镇之。乐游塬位于升平坊的东北,也处于“九五”⾼岗上,地势为长安城最⾼点,视野开阔,因此成为长安城仕⼥正⽉晦⽇、三⽉三⽇、九⽉九⽇登赏游乐的最佳去处。
在“上九”(“九六”位)⾼岗被视为“亢龙有悔”之地。意思为飞到最⾼处的龙,他显然将会遇到灾祸,即“过犹不及”“盛极⽽衰”,此地在唐长安城之东南侧的⾼岗上,不建⾥坊住宅,只建有青龙寺。另外易学数理在长安城的城市布局中也有⼀定的影响,如外廓城每边开三门,每门三个门洞,皇城宫城南⾯全是三门,明德门五门洞等。
天⼈合⼀与隋唐长安城
“天⼈合⼀”是中国传统⽂化的核⼼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深受这⼀思想的影响,地上的城市往往是天上的写照,从⽽使城市成为宇宙的象征。“天⼦”居住的都城更是如此,唐都长安城这⼀⼈间杰作亦不例外。
《观象玩占》记载:北极星在紫微宫中,⼀⽇北⾠,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穷,三光迭耀,⽽极星不移。故⽈“居其所⽽众星拱之”。在隋唐长安城的建设中,宇⽂恺将宫城布置于北部正中,并以北极星来对应宫城中⼼的太极殿,视为天下之中,皇城内的百官衙署象征围绕北极星的星垣,外郭城象征向北拱卫的其他星。
同时太极、两仪殿的命名也有深刻的含义,所谓“太极⽣两仪,两仪⽣四象,四象⽣⼋卦”,宫殿称太极、两仪,即是说宫城是全宇宙的中⼼,皇帝位于这个中⼼,将封建皇权提⾼到了⾄⾼⽆上的程度,体现了天⼦中⼼说的观点。
长安城有⼗三座城门,其中东西南三⾯各有三门,北墙则开四门。阴历闰年有⼗三个⽉,故⼗三座城门象征着⼀年有闰;北端乃宫城所在,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处所,将这多出来的⼀个“闰”门放在北墙,象征着皇家“闰⽓”。
同时隋唐长安城的⼀百零⼋坊也具象征寓意:108坊恰好对应寓意108位神灵的108颗星曜。(如《⽔浒》中的108将)。坊的排列组合也有极⾼的象征意义。皇城东西两侧的⼗三排坊,象征着⼀年中的⼗三个⽉(含闰⽉),寓意为年年有“闰”(与运谐⾳);皇城南侧的四⾏坊代表四季,每⾏坊有九排象征着《周礼》中的“王城九逵”之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