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9年—2020年)》
市政办发〔2010〕204号 2010年10月25日
天龙八部时装配饰《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9年—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14届9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2009年—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任务来源
根据市规〔2008〕39号通知精神,将城市绿地建设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结合,在各分局对九个区及四区两基地摸底的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及近期避难场所建设作出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保障城市安全。
二、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一)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天龙八部时装配饰《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9年—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14届9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2009年—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任务来源
根据市规〔2008〕39号通知精神,将城市绿地建设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结合,在各分局对九个区及四区两基地摸底的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及近期避难场所建设作出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保障城市安全。
二、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一)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1.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高教、科研、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会;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是我国防灾减灾重点设防城市,要确保其城市安全。
2.要落实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以及《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有关综合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
3.要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08〕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原版50号 )以及《西安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西安市“十一五” 、西安市“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迫切性
1.西安市位于渭河强震带的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发生4级以上地震129次,5级以上地震24次。2006年西安地区再次被国务院确定为2006—2020年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波及我市,也造成了严重灾害。汶川地震预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大陆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时段,关中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进一步加强,根据省地震局综合预测意见,2020年前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
2.要落实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以及《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有关综合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
3.要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08〕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原版50号 )以及《西安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西安市“十一五” 、西安市“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迫切性
1.西安市位于渭河强震带的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发生4级以上地震129次,5级以上地震24次。2006年西安地区再次被国务院确定为2006—2020年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波及我市,也造成了严重灾害。汶川地震预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大陆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时段,关中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进一步加强,根据省地震局综合预测意见,2020年前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
震的可能。
3.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镇整体防灾功能与现代化建设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西安市“十一五” 、“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规划和建设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二章 概况
一、上位规划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中地质灾害专项规划以及抗震防灾专项规划;西安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年—2020年);西安市“十一五”、“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从避难防灾的实际需要出发,抗震防灾规划总体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指挥调度系统规划;疏散通道系统规划;医疗救护系统规划;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本次规划主要是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二、现状概况
西安市主城区目前仅有三处避难场所,即 2004年,雁塔区在长延堡街办范围内建设了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兵工社区、明德门社区三个应急避难场所。在社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3.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镇整体防灾功能与现代化建设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西安市“十一五” 、“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规划和建设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二章 概况
一、上位规划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中地质灾害专项规划以及抗震防灾专项规划;西安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年—2020年);西安市“十一五”、“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从避难防灾的实际需要出发,抗震防灾规划总体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指挥调度系统规划;疏散通道系统规划;医疗救护系统规划;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本次规划主要是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二、现状概况
西安市主城区目前仅有三处避难场所,即 2004年,雁塔区在长延堡街办范围内建设了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兵工社区、明德门社区三个应急避难场所。在社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当时在全国都属于创举。在这次躲避汶川5·12余震的过程中,这些应急避难场所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由于目前西安城区高层建筑快速增加,避难场所已无法满足防震减灾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亟需逐步建设完善的避难场所网络。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现状已建成的避难场所基本情况:
(一)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广场
考研最佳祝福语在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中编号为00001号。位于电视塔下长安南路东侧,北临雁展路,西起长安南路,东连曲江新区,用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约为70000平方米,能疏散28000多人。据了解,该广场由曲江国际会展集团负责运营和管理,广场设有广播、警务室、临时指挥中心,西北角有厕所,可供数十人同时如厕。如果进入紧急状态,广场两边八个木屋内的男女厕所也可以开放使用。在生活服务方面,暂时还无法提供免费饮用水,不过广场上有卖水的地方。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在广场西边和长安南路的隔离带上。
(二)明德门社区广场避难场
在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中编号为00002,用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约为47000平方米,能疏散18800人。该广场分为东西两个广场,围着黑的铁护栏。绿地间设有篮球场。东西两个广场,各建有厕所一处。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位于东广场内东北角。
现状已建成的避难场所基本情况:
(一)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广场
考研最佳祝福语在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中编号为00001号。位于电视塔下长安南路东侧,北临雁展路,西起长安南路,东连曲江新区,用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约为70000平方米,能疏散28000多人。据了解,该广场由曲江国际会展集团负责运营和管理,广场设有广播、警务室、临时指挥中心,西北角有厕所,可供数十人同时如厕。如果进入紧急状态,广场两边八个木屋内的男女厕所也可以开放使用。在生活服务方面,暂时还无法提供免费饮用水,不过广场上有卖水的地方。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在广场西边和长安南路的隔离带上。
(二)明德门社区广场避难场
在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中编号为00002,用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约为47000平方米,能疏散18800人。该广场分为东西两个广场,围着黑的铁护栏。绿地间设有篮球场。东西两个广场,各建有厕所一处。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位于东广场内东北角。
(三)兵工社区绿地
在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中编号为00003号。用于避难使用的场所面积是10000平方米,能疏散人口4000多人。即兵工社区内一进大门口的广场,被小区道路分成了两部分,东边是绿地,西边是硬化过的空场地。而绿地东边紧邻就是一家地产公司新建的高层建筑。至于水,小区门口的门房里只有自来水,绿地上有浇灌树木花草的水。如厕问题,西边篮球场后有厕所可以解决,但比较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牌在东边绿地里。
现状分析三处避难场所得出: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广场、明德门社区广场作为固定避难场所,可进一步完善;兵工社区绿地可作为临时紧急避难场所。
第三章 总体规划
一、规划范围
西安市主城区(49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2009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减灾法规定: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根据
在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中编号为00003号。用于避难使用的场所面积是10000平方米,能疏散人口4000多人。即兵工社区内一进大门口的广场,被小区道路分成了两部分,东边是绿地,西边是硬化过的空场地。而绿地东边紧邻就是一家地产公司新建的高层建筑。至于水,小区门口的门房里只有自来水,绿地上有浇灌树木花草的水。如厕问题,西边篮球场后有厕所可以解决,但比较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牌在东边绿地里。
现状分析三处避难场所得出: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广场、明德门社区广场作为固定避难场所,可进一步完善;兵工社区绿地可作为临时紧急避难场所。
第三章 总体规划
一、规划范围
西安市主城区(49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2009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减灾法规定: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根据
震害预测结果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会同发展计划、经济、规划、财政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防震减灾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本地震避难场所规划纲要是防震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条例规定: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ps怎么合成图片(三)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备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四)《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
(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08〕50号 )
(六)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总体规划提出:西安市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要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西安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年—2020年)
(二)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条例规定: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ps怎么合成图片(三)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备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四)《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
(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08〕50号 )
(六)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总体规划提出:西安市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要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西安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年—2020年)
按照:夯实防御基础,提高应急能力,增强减灾实效的方针,到2020年,西安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八)西安市“十一五”、“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九)GB 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2008年5月7日发布,2008年12月1日实施。
四、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平灾相结合”的方针,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在灾害发生时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进行避灾疏散;防灾应急预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切以人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利益为准绳,充分考虑市民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
(八)西安市“十一五”、“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九)GB 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2008年5月7日发布,2008年12月1日实施。
四、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平灾相结合”的方针,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在灾害发生时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进行避灾疏散;防灾应急预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切以人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利益为准绳,充分考虑市民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
可用作避难场所用地的实际条件,努力为其创造必要的应急疏散场所。
2.就近布局的原则
规划坚持就近原则,尽可能在居住区、学校、大型公建等人聚集的地区多安排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公园绿地、小绿地等),使市民可就近及时疏散,开发的同时并注重避难场所的控制。
3.安全性原则
规划避难场所要充分考虑场地安全问题,参考市地震防灾减灾规划中断裂带分布情况,一定要避让地震断裂带,砂土液化、沉降、地裂、泥石流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以及远离泄洪区、低洼地易积水地区,高压线走廊区域,避免安排在存放易燃易爆品、化学品等仓库的周围地区;必须保证在建筑倒塌范围之外,以确保前来避难市民的安全。在避难场所详细设计时应核对并确认该避难场所的安全范围。避难场所的场馆及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用房应符合GB18306—2001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4.可操作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受灾人员应急疏散避难的需要,紧密结合可以利用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各类广场和现状空地,划定避难场所用地,并
2.就近布局的原则
规划坚持就近原则,尽可能在居住区、学校、大型公建等人聚集的地区多安排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公园绿地、小绿地等),使市民可就近及时疏散,开发的同时并注重避难场所的控制。
3.安全性原则
规划避难场所要充分考虑场地安全问题,参考市地震防灾减灾规划中断裂带分布情况,一定要避让地震断裂带,砂土液化、沉降、地裂、泥石流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以及远离泄洪区、低洼地易积水地区,高压线走廊区域,避免安排在存放易燃易爆品、化学品等仓库的周围地区;必须保证在建筑倒塌范围之外,以确保前来避难市民的安全。在避难场所详细设计时应核对并确认该避难场所的安全范围。避难场所的场馆及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用房应符合GB18306—2001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4.可操作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受灾人员应急疏散避难的需要,紧密结合可以利用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各类广场和现状空地,划定避难场所用地,并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易于设置、使用及管理。
5.可通达性原则
应急避难疏散通道的通达与否非常关键,这一点对于设置大型避难场所尤为重要。应规划建设好与避难场所连接的疏散通道,使市民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到达避难场所。
6.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平时与应急相结合”原则:
将所有已确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等都建成为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一是平时履行休闲、娱乐和健身等功能;二是配备救灾所需设施(设备),在出现地震以及发生如火灾等其他类突发灾害时能够发挥避难场所的作用,二者兼顾,互不矛盾,同时有效的节约利用土地。
五、规划目标
力争到2020年建成覆盖主城区及阎良和临潼,功能完善、设施配套齐全的应急避难场所网络。人均避难场所面积2.5平方米,达到满足70%城区人口应急避难需求。
六、用地资源分析
(一)应急避难场所的涵义
5.可通达性原则
应急避难疏散通道的通达与否非常关键,这一点对于设置大型避难场所尤为重要。应规划建设好与避难场所连接的疏散通道,使市民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到达避难场所。
6.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平时与应急相结合”原则:
将所有已确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等都建成为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一是平时履行休闲、娱乐和健身等功能;二是配备救灾所需设施(设备),在出现地震以及发生如火灾等其他类突发灾害时能够发挥避难场所的作用,二者兼顾,互不矛盾,同时有效的节约利用土地。
五、规划目标
力争到2020年建成覆盖主城区及阎良和临潼,功能完善、设施配套齐全的应急避难场所网络。人均避难场所面积2.5平方米,达到满足70%城区人口应急避难需求。
六、用地资源分析
(一)应急避难场所的涵义
应急避难场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坦用地,规划、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或灾后相关设施可以进行相应功能转变,储备应急物资,设置标识,能够接收受灾市民疏散避难,并确保避难市民安全,避免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和火灾等危害,以及方便政府开展救灾工作的场所。同时作为多种灾种共用的应急避难场所。
(二)据GB 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的用地何炅马丽什么关系——主要指公园绿地、其他各种绿地、体育用地、学校操场用地等。(不包括动物园和文物古迹保护区域)
(三)总体规划、绿地系统、中小学布点、体育设施用地等相关规划进行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指标统计。
如果体育用地和学校操场用地在建筑物倒塌范围以外,基本上全部面积都可以用作避难用地。但公园绿地作为避难场所,因为有大量的树木,水面、假山石、陡坡等,并不是所有面积都可用来搭建帐篷避难。因此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按照60%计算,体育用地和学校操场用地按100%计算作为避难场所实际用地。
表一相关规划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指标统计
(二)据GB 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的用地何炅马丽什么关系——主要指公园绿地、其他各种绿地、体育用地、学校操场用地等。(不包括动物园和文物古迹保护区域)
(三)总体规划、绿地系统、中小学布点、体育设施用地等相关规划进行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指标统计。
如果体育用地和学校操场用地在建筑物倒塌范围以外,基本上全部面积都可以用作避难用地。但公园绿地作为避难场所,因为有大量的树木,水面、假山石、陡坡等,并不是所有面积都可用来搭建帐篷避难。因此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按照60%计算,体育用地和学校操场用地按100%计算作为避难场所实际用地。
表一相关规划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指标统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