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发展历史及现代城市发展
院系 地理科学普通类
年级 2012级
姓名 黄丝雨
指导老师 袁家冬
前言
在中国现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很多令人瞩目的城市,如长江中下游城市,京津城市,环渤海城市已经成渝城市等,在这些熠熠闪光的众多城市中,还有
这样的一个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是某个王朝的都城,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会,有着繁荣和辉煌的过去,在几千年历史的洗涤中饱经沧桑,见证了历代王朝兴衰,却仍然屹立在今天,见在向世人娓娓诉说那遥远的故事。它,就西安。
关键词:古都 城市 朝代 发展 文化 历史
(一)城市历史由来
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西安又称为“西京”、“西都”、“凤城”、“测试程序斗城”,简称“镐”(与“皓”同义同音,寓意“光明之都”)。从古到今曾用名:酆京、镐京、酆镐、戏(在咸阳东侧)、长安、常安、京兆、大兴、永兴、奉元,西京,以“长安”最为常见和著名。有着7000蜂巢剧院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在这些朝代中,建都长安的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是国
际性的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到公元25年与公元637年到公元904年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逾百万的人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城市,汉长安城的未央宫,唐长安城的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影响最大和最辉煌华丽的宫殿,唐大明宫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和最雄伟的宫殿,光其面积就是今天明清紫禁城的4.5倍还大。后来世界上的其他大都城都并没有达到或者超过长安曾经达到的高度,这一事实一直保持到15世纪(城市面积第一的地位更是保持到近代)。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2)西安的地理位置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周围曲流环绕有“孙红雷新剧八水绕长安”之说。气候适宜,是我国北方最温暖的城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在北方,秦代所修宽达百米绵延千里的驰道直通蒙古草原,是抗击匈奴、供给给养的主动脉在南方,有子午道、谠骆道、陈仓道可越汉中而抵巴蜀;东南方向商洛山中的武关道,则是通往楚地的咽喉。古代长安交通便利,水陆并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帝王成功立业之地。
(三)作为都城时期西安城的建设与发展
A.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丰镐两京隔河相望,镐京为西周王朝政治中心,丰京是祭祀宗庙场所,一直到平王迁都洛阳。周代在今西安西郊洋河东西两岸建立统治中心一一津镐二京,形成世界上早的双子城。此时城市的结构形态表现为比较稳定的大小城郭制,城郭职能分工明确,城市空间结构上形成宫城居中,洋京总面积6平方公里。据《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九千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途径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可见,当时的西安城已经出具规模。
B.春秋战国以及秦
秦孝公时期,迁都咸阳。惠文王至庄襄王时期,西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城市的行政中心仍在渭北。寝庙和皇家苑囿分列渭水南的东西两区,诸多宫殿建筑以渭水
为轴线南北延伸。商鞍变法以来,随着兼并战争的胜利进行而城区不断扩大,但未形成固定城垣。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关中平原的地理形势与天象结合,形成全国的政治中心,并建造阿房宫。
C.西汉时期
西汉在秦咸阳废墟上开始营建新都一一长安城。都城轴线取正子午向,但南北城垣却随地形呈曲折状,形成“城南为南斗,北为北斗行,是为斗城也”。城市由以宫为主的政治活动中心和以经济为主的经济活动中心的两大综合区组成。这两大综合区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功能分区。城内的宫廷区由未央、长乐、明光、桂宫、北宫这五座宫殿组成的。由于汉长安城地势南高北低,故将宫廷区置于城南,体现了“以高为贵”的礼制观念。经过200余年的发展,并且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贸易中心,享誉中外。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为繁荣的城市。
D.隋朝
隋文帝统一中国时,汉长安城已有800年的历史,战争及社会动荡使汉长安城饱受劫难。
汉长安已不足以成为随文帝国家版图中的政治经济中心。隋开皇二年开始新都的建设。新城名为“大兴”,大兴城的空间格局为三重城垣结构:宫城一皇城一外郭城。依据龙首源北高南低的地貌形势。宫城居北,皇朝南围,坊里外围的层次格局,体现“官民不相参”的规划思想。居住用地(坊里)的空间结构是隋唐长安城内最富有特的部分,在棋盘式道路格局的分隔下,坊里大小共分5种。小者约26.7公顷,大者约76.1公顷。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在含光门一春明门以南,即皇城以南,对称地分列两侧。含光门一春明门以北即皇城两侧,坊里的面积较大,但开远门一一通化门两侧不相同。从城市的整体上看,形成规整而又富于变化的空间结构。
E.唐朝
李渊起兵造反,攻大兴城建立唐朝,在此定都,并更名长安。李世民选定在长安城北禁苑中的龙首高低建立大明宫。唐王朝建立以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多方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化。
唐长安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都城市民居住按坊里划分的制度。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稚怎么读部分构成,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
7米,周长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有哪些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后来,李世民为其父所修避暑的大明宫,李隆基时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三座宫殿合称三大内。长安城以宽达155米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11条南北向的大街和14条东西向的大街,把外郭城划分为100多个整齐划一的里坊。
在当时,长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安史之乱后,长安城逐渐衰落。唐末黄巢攻入长安,城市遭受严重破坏。公元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拆毁宫室。长安由此衰落。
(4)现代西安的城市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西安城市发展性质确定为:“保持古城风貌,以轻纺、机械工业为主,科研、文教、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道路保持了第一版规划的路网骨架,即棋盘式格局。为了解决过境交通和旧城区的交通拥挤问题,按照现代交通组织要求完善环路网。旧城外围为一环路,第一版规划的中央环路向北连接大兴路、含元路为二环路,以丈八沟路、半引公路绕市区边缘为三环路。至此,城市的单中心同心圆发展模式得以完整的体现。
此外,政府规定商业建筑不得高于古城墙的高度,这对于维护西安古风古貌有着积极良好的作用。今年来对于周围黄土高原的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是的西安周边生态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公共交通方面,截至2013年底已开通1号线(蓝)、2号线(红),在建3号线(浅紫)、4号线(绿),是西北地区首座拥有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同时也成为中国大陆第十个拥有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
西安在目前的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限制了西安的发展:1.东部函关限制了西安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使其不能很好的发展外向经济。2.周围黄土高原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城市发展3.土壤多为黄壤,土质肥力低,城市没有很好的农业基础作为后盾。3.
水资源的匮乏,不能即使供应城市发展的需要。4.没有很好的以历史文化为卖点发展旅游业,城市经济发展重心不明确。从中国每年旅游观光收入统计中可以看到,西安的历史价值和现在的旅游产业收入极不成比例(只排名第13位)。5.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周围山区县城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区县经济单薄。
(5)对于西安城市发展的建议
1.保护生态环境,防固风沙。西安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面临风沙威胁。城市发展必须要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依托,治理好黄土高原是西安城市发展的必要基础,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不仅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资源,更是使城市免受被风沙吞没的威胁,能够安心发展城市经济。
2.节约水资源,开辟新水源。西安城市发展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缺乏,使得城市需水供应不上。西安应该大力宣传节约水源,水资源循环利用,减轻城市用水压力。
3.平衡区县经济。大西安的发展不能只靠城区,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是单一的靠个别的地区或者区域来支撑的,正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不是沪宁杭在支撑,而是包括了下属的10几个中小城市的。政策上应该向区县倾斜 ,平衡经济,带动发展。
4.充分利用西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保护古代建筑,加大宣传西安“古都”地位,建立八百里秦川文化圈,以弘扬中华古代文化为重点,大力宣传西安的旅游业,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要加大城市基础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5.重视教育和人才。多引进人才,发展教育和科研。提高人口素质。
6.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大都市,在国家发展西部的同时应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对于西部的政策和人才优势集中发展,迅速成长为西部的经济龙头。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7.在习近平主席提出重启“丝绸之路”的机遇下,积极发展贸易和对外开放,尤其是利用地理优势,通过新疆与中、西亚各国联系,发展外向经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