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所蕴涵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破题解疑; 初读课文,指导自学;精读诗句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王之涣的另外两首诗:《送别》和《凉州词》,使用“手机”与全班师生分享。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破题解疑
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2.(课件出示鹳雀楼图)很久以前,在我国山西有一座楼阁,板书“鹳雀楼”,指名读。
3.说说名字怎么来的?学生在课前已预习,鼓励学生说。
(名字来历:因这座楼上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栖息,所以被人们取名为“鹳雀楼”。)
4.介绍作者王之涣。
5.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指导自学
1.小朋友,学习要讲方法,我们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
(1伏魔英雄传国庆版攻略) 把生字表上的生字拼拼读读,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把生字放到诗句里里,将诗句读通顺。
(3)两个人一组,一行一行读诗句,一边读一边看书上的插图,看看诗句里哪些字词图上有,两人还可以商量商量,看图讲讲,什么意思。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指导学生读诗
(1)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2.精读第一、二句:
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
(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结合图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精读第三、四句:
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结合图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感情
丰田车标(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 尽 黄河 流)
(2)教师指图描述。(这就是鹳雀楼。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放眼望去,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
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5.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6.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欲、楼、目、入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大组交流,指导比较“人”和“入”,指导“欲”和“楼”的笔顺
3.学生描红探究生字的书写。
4.学生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泛的拼音指名读诗,读出诗的节奏
2.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1.出示生字:更、穷、依、雀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大组交流,“更”的读音;“依”和“衣”的比较;“雀”的部首。
3.学生描红探究生字的书写。
4.学生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训练,积累知识
拓展一:
1.读一读,一
(1)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2)诗句中表示颜的词有(白、黄)
(3)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2.说一说,画一画
(1)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
(古诗梅花2)根据诗意和出的词语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
4.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下一句拓展二:
赏析王之涣的另外两首诗:《送别》和《凉州词》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四、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背诵王之涣的《送别》和《凉州词》
3.一王之涣还写了哪些诗,读读背背,使用“手机”和全班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看到:白日 尽 黄河 流
想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