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视觉传达特点与设计方法
ZHONGGUO BIANJI
2007.2
电子杂志视觉传达特点与设计方法
付晓燕
今天人们所常见的电子杂志是指同时具有互动性和多媒体性、利用P2P平台发送这三个特点的电子杂志。这类电子互动杂志融合了传统媒体图文质量高和网络媒体表现丰富、互动性强的优势,集文字、图片、F l a s h动画、音频、视频甚至3D特效等于一身,令内容更加生动,吸引了大量网络读者。它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模式,可在线或离线阅读、直接用I E打开或运行独立的可执行文件等,也可通过发行方提供的阅读器阅读,可移植至P D A、手机及数字电视等多种个人终端实现阅读。
一、电子杂志视觉传达特点分析
由于电子杂志在多媒体技术上的优势,在发展初期,开发商就把眼光投向了娱乐休闲领域。例如,日本最大的网络集团日本软银公司给电子杂志的定位就是“娱乐型媒体”,该公司制作的第一本电子杂志就是从开发画册开始的,如今他们已经制作了160册画书(D e m o)。国内种类繁多的电子杂志,也基本集中在时尚生活、电影音乐、运动休闲、娱乐明星、文化艺术、动漫游戏、数码产品等领域。这其中固然有同行之间相互模仿的成分,但更多还在于这一新媒体自身的优势与局限。下面,让我们通过电子杂志和印刷杂志的对比分析来认识电子杂志在视觉传达上的特点:
国庆中秋放假安排
1.阅读习惯从“精读”到“浏览”
印刷杂志符合人们长期形成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人们只要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即可方便地阅读而不受空间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精读”印刷杂志。电子杂志的阅读则需借助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才能进行。目前大部分用户还是借助电脑,人须随机,且只能坐在电脑屏幕前,阅读远不及印刷杂志那样舒适和随意。据某电子杂志运营商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阅读电子杂志时,通常翻到第50页就开始烦躁。相对于印刷杂志的读者,电子杂志的读者显然更缺乏耐心。因此,电子杂志的视觉设计要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不宜包含大量
文字信息,尽量将信息按不同的层次进行组织,在版面上清晰地加以区分和呈现,以方便人们“浏览”。
2.阅读空间从“二维”到“多维”
平面媒体的形式与所呈现的内容都要限定于由宽度和高度决定的二维空间上。互联网的超链接技术使电子杂志的设计空间从二维扩展到多维,它的页面组织结构更加丰富。印刷杂志的阅读通常是线性流动的,但对电子杂志而言,由于暗藏着“超链接”,用户可以点击任何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扩展阅读,一个好的编辑一定要理解这种习惯并且能在“超链接”思想指引下从事编辑工作。
3.思维方式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 正如前文所说纸质杂志在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传播
方面占据优势,而电子杂志则长于视觉形象传播。在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文字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但未必在质量上)是视觉形象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当读图时代到来,一些报纸,如《北京青年报》等,试图以整版大照片吸引读者眼球时,立刻遭到了专家的质疑,理由就是“表现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不相称,这些做法实际上造成了版面资源的浪费”。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但在电子杂志上这种做法就不会再受到批评,事实上,电子杂志要提倡的是图文结合,多用图片,少用文字。充分发挥图像、影像和声音在传达信息、情感和理念上的优势,同时还要利用它们引起用户阅读的兴趣。
4.编排手段从“单媒体”到“多媒体”
美国著名报纸设计家马里奥·加西亚博士认为,互联网对印刷媒体真正的影响可能是它的索引、导航和对彩的运用[1]。我们不否认,索引、导航和对彩的运用同样也是电子杂志的优势,但更具优势的是多媒体的编排手段。从构成视觉强势的角度看,对印刷媒体而言,通过摄影或绘画所显示的形象,包括照片、绘画、图表、有美术装饰的题头、栏头、版头、报花等图像比文字更具有强势,但电子杂志除了这些视觉元素,还有动画和影像。精美的照片加上声、光、的动态呈现,读者的眼球会更容易被吸引过来。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上电子杂志更应该注重给予读者以多媒体、多感观的刺激,使读者留下更生动、更精彩、更深刻的阅读印象。
5.阅读方式从“被动”到“互动”
电子杂志与印刷杂志相比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交互性。对电子杂志而言,尽管其内容与其他媒体一样都是编辑事先编排好的,但不同的是,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和工具条的操作来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编辑提供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超链接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虽然,读者没有传播的控制权但却掌握了阅读的控制权。此外,很多电子杂志都有网络支持,在杂志自带的论坛里面,读者既可以向编辑提问了解更多内容,还可以跟其他读者进行相关主题的探讨和交流。因此,编辑人员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正视读者的这种权利,充分发挥电子杂志的交互性优势。
二、当前电子杂志视觉设计存在的不足
1.形式大于内容
如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诟病“电子杂志虽有可看性,却无可读性,图片千篇一律的精美,内容却是不实而空洞的,以致可看的新形式日渐引起审美疲劳。”[2]因此,电子杂志的内容编辑和美术编辑只有通力合作,将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深入领会主题的精髓,再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到一个完美的表现形式,才能体现出电子杂志视觉传达设计独具的分量和特有的价值。电子杂志页面设计所追求的形式美,必须适合主题的需要,这是电子杂志版式设计的前提。
2.视觉设计过于粗糙
虽然目前电子杂志制作软件的技术含量已经很高,但制作人员由于刚刚接触这个行业,软件操作不熟练,同时还没有超越以往的平面设计理念,所以很多电子杂志目前仍然停留在文字+图片+背景音乐的层面上,只不过图片或者文字稍加上了一些动画的技术,飘动的图片和静止的图片成了某些电子杂志和印刷杂志的唯一区别。
3.多媒体手段的滥用
电子杂志依托的新技术可以使信息展现的方式更加绚丽和丰富,但视觉传达的本质追求——清晰、有序却并未改变。这就提示电子杂志的设计者不要使用过多的颜,不要设计复杂的动画效果,让读者感到视觉混乱和无所适从。
ZHONGGUO BIANJI
2007.2
三、对电子杂志视觉传达设计的思考
电子杂志的渊源是电脑上阅读的传统杂志的网络版,因此在版式设计上电子杂志也要遵循平面版式设计的一般原则,如对比、平衡、统一、节奏,等等,但是作为一个新的设计领域,要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出新媒介的优势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首先,要树立媒介融合的理念。电子杂志本身就是在媒介融合的潮流下诞生的新媒介,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程度上包容了多种媒介功能的媒介工具。因此,这种新媒体的设计工作要求设计者必须熟悉包括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电影、网站等在内的多种媒体的特点和属性。当然,作为一个编辑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会使用各种软件,把过去彼此分割的媒介技术整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媒介融合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视频处理上要有电影的思维方式,编辑要学会如何以一种视觉的方式和镜头以及编辑技巧来讲述故事。只有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才能统筹全局,处理好各种传播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电子杂志编排设计成功的关键。
其次,要有整体意识和节奏感。由于电子杂志的编排手段多样化,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要有整体
意识,各种传播要素的编排要给人统一、有序的感觉。对电子杂志而言,页面的结构形式是由各种视听要素组成的。在设计时,强调页面各组成部分的共性因素或者使诸部分共同含有某种形式特征,是求得整体表现力的常用方法。这主要从版式、彩、风格等方面入手。如在彩上,一份杂志通常只使用两到三种标准,并注意彩搭配的和谐(对于包含超链接的页面,也要考虑到新打开的页面与原页面之间彩搭配的和谐);在版式上,将页面中各视觉要素作通盘考虑,以周密的组织和精确的定位来获得页面的秩序感;整份电子杂志内部各页面,都应统一规划,统一风格,让浏览者体会到设计者完整的设计思想。
电子杂志的视觉传达设计要立足信息的传递,同时还要符合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习惯,做到视觉流程自然、合理、畅快。成功的视觉流程安排,能使页面上的各种信息要素在一定空间内合理分布,能使页面上各信息要素的位置、间隙、大小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和美感。
最后,要增强互动性,提升导读功能。前文已经提到,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雪崩”,网民的阅读大多是随意性很强的浏览式阅读,因此,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为受众提供可快速阅读的内容是每一个设计者都要考虑的问题。针对这种需要,一方面我们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设计中增加互动环节,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提升导读功能,为阅读提供方便。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避免选择以文字信息传达为主的题材;其次,在编排上要尽可能将信息视觉化,用地图、图表、照片、漫画、动画和电视、电影视频等取代文字,当然在使用文字的时候也可通过彩
、字号、字体的变化来增强视觉冲击力;最后,在文字的处理上要发挥超链接的作用,避免把所有文字堆砌在页面。可以对文字信息做层次化的处理,将简短的概要放在页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点击超链接看到详细的内容。对不感兴趣的用户而言,这样的设置也不会影响他们的阅读。此外,注重彩搭配的和谐以及版面的留白也是提升电子杂志版面易读性的方法。
总之,电子杂志的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新的设计领域,它既要求设计人员从理念上对这一新媒介有新的认识,更需要设计者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修正和完善。
注释:
[1] 陈雪奇.整合版面视觉语言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贾俊.电子杂志:新媒体的成长与烦恼.解放日报,2006-
08-14.
参考文献:
[1] 龙真.传统书籍与电子图书的并存.艺术设计与理论,梦见如厕
2006(2).
[2] 贺.论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论文.
[3] 李卓.网页设计中的认知心理学与艺术设计理念.吉林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 高丰.设计文化与艺术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明月几时有古诗2003.[5]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0.
[6] 鬲波飞.网络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
大气压力
论文.
[7] 莱斯特.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2版.北京:北京广播
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耿丽萍)
近来,基于数字技术的电子书及正在创建中的电子出版产业链发展迅速,关于电子书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与挑战,引发了业内一场关于出版业前景的讨论。由传统出版业与新兴电子书出版商的边界以及传统出版业与新兴电子书出版商核心能力的异同这两个问题引发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指导目前传统出版业改变思路有很好的建设性意义。苏州大学好专业
一、目前传统出版业与电子书出版商的边界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出版业实行准入许可制度所致,并不是企业自主的行为选择
有些文章在论及电子书兴起后传统出版业可能面对的危机时,重点与国内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书出版商从销售能力、赢利能力和集约整合能力等方面作比较。与国外新兴的出版力量的比较作为一种参照系,理论上是有标杆作用的,但因社会经济制度不同,就目前而言只能是理论上的参照系。与国内新兴的电子书出版商关于出版诸要素的比较所提出的问题和相关的结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在论及电子书出版商从“边缘”走向“核心”的过程完成后,将传统出版业与电子书出版商之间的关系定为潜在的后者替代前者的预测,笔者就有些不同意见了。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政府在对大陆的出版业管理中,实行的是严格的准入许可制度,也就是说,任何拥有了出版资源和出版要素的个人或企业,要想进入出版业“经营内容”,不论是传统(纸质书)的还是新兴的(电子书),都必须经政府许可,这一制度致使国内有些实力很强的I T公司在进入了书业的产业链后,也宣称自己“不经营内容”,只做为内容服务的产业链段。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政府许可制度,才出现了目前传统出版业与新兴电子书出版商分业经营的局面。我国对出版业采取的许可制度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在
猪肚鸡的做法发现为本 技术为用刘子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