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
1.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2.太阳黑子:
苍狼绝爱 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
3.气候异常:
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4.气候因子:
北京旅游景点图片 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
5.气候预报:
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6.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7.季风与季风气候:
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
8.雾与城市雾: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雾本身就具有局地性的特征,而城市雾则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
9.全球暖化:
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逐年升高的趋势。据统计,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发生在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年以来。近年来的气候变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10.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 nino”的音译。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
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
跑步音乐 11.拉尼娜:
我想张杰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气象学家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从近50年的结果来看,这种现象发生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强度也比厄尔尼诺弱,持续时间则大多数偏长。
风吵起来存有雨。
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星星闭眼,下雪不远;星星闪光,风力变。
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
十雾九晴天。
早雾晴,晚雾阴。
朝霞雨,晚霞云间。
好中秋,好晚稻。
东虹日落,西虹雨;晨虹存有雨,晚虹云间。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将下雪:春看看海口,冬看看山头。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脸衣裤。
木棉树开花,雨季要提前。
未喝五月节粽,溃裘不敢摆。
晚上看见月亮、星星,明天会是大太阳。
气象科学知识:春天与食补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这是北方春天气候变化无常的写照。另外北京的春天还有昼夜温差大、云雨少、多风干燥等特点。这样的气候特别有利于流感、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另外也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怎么预防呢?首先是“春捂”,意在谨防春寒致病;第二,春宜早起,注意锻炼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第三,春天宜多吃甜味食品,少食酸辣,以强身补虚,预防肝胆过盛。
气象科学知识: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的字面意义是“女孩”,它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其特征恰好与“厄尔尼诺”相反,指的是洋面水温反常下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现象现在都成为预报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交通银行个人网上银行
拉尼娜现象就是由前一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巨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构成的。它的典型特征就是中、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表温度距平降至-0.5℃以下。因此,拉尼娜现象总是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但是,并不是每次厄尔尼诺以后都会发生拉尼娜,据估计,大约严重不足一半的厄尔尼诺年之后可以发生拉尼娜现象。80年代以来,先后在—年和—年发生过拉尼娜现象。
气象知识:二十四节气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就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使用“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就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就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了,进入战国,魏国人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的星图表,这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标志着中国的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
阳历根据地球拖太阳太阳一周所须要时间排序,这一周一共就是 天5 小时48 分后46 秒,为便利以 天作为一年,内要四年设立一个闰月,并使原本28 天的二月减少为29 天。
阴历则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是29 天12 小时44 分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 天,比阳历少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的'来设定闰月。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晚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去确认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边线变化和引发的地面气候的演进次序,将全年平分成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取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表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展开观测积极探索和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备相当关键和深刻的影响,通常更适用于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
为了便利记忆和传诵,古人还把二十四节气编制成了歌谣和诗歌。
气象知识:什么是雾?
雾就是漂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并使水平能见度大1公里的理象。雾可以分成多种,常用的存有辐射雾和平流雾。辐射雾就是地面空气因夜间电磁辐射散热器加热达至水汽饱和状态后构成的,这种雾大多发生在阳光明媚、微风、将近地面水汽又比较丰沛的夜间或早晨。平流雾就是由于空气的水平运动导致的。大雾也属灾害性天气,许多公路交通、飞行器航运等事故就是由于大雾导致的,同时,雾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融合在一起还可以对人的身体健康增添非常大的危害。
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
天气转好:水沟臭臭的、海水起至大浪(阴云密布)。
雨来雪,不停歇。
雷踢天顶,存有雨不狠;雷踢天边,大雨连天。
早晚冷,中午热,下雨半个月。
存有雨山戴帽,无雨河起舱盖。
雨不歇: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