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燃向有焰燃烧转变,有以下几种条件:1、阴燃从堆垛内部传播到外部时,由于不再缺氧,可转变为有焰燃烧。2、密闭空间内,因供养不足,固体材料发生阴燃,并产生大量不完全燃烧产物充满空间,当突然打开空间某些部位,新鲜空气进入,在空间内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进而发生有焰燃烧或导致爆炸。这种由阴燃向爆燃的突发性转变十分危险。
二.物质燃烧的条件晚饭怎么吃减肥1、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1)存在可燃物(2)存在氧化剂(3)热源(4)未受到抑制的链式反应2.公务员考试考什么燃烧充分条件(1)一定量的可燃剂浓度(2)一定的氧含量(3)一定的点火能量。总之,可燃物只有具备上述四个必要条件和三个充分条件时,燃烧才能发生和得以继续下去。
三.发生烟气回燃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当建筑物的门窗关闭条件下发生火灾,或者是门窗虽未关闭严密,但室内存有大量可燃气体,燃烧过程中出现氧气供应严重不足,从而形成烟气层中含有大量可燃气体组分,此时,一旦突然形成通风缺口,如门窗破裂、救灾人员闯入,使大量新鲜空气突然进入,这将使可燃烟气获得充分氧气,燃烧强度显著增大,突发猛烈燃烧,室内温度迅速提高,这种燃烧还有可能使火灾转变为轰然或爆炸。第二,室内发生火灾后,人们总会尽力扑救,大多数情况下火灾尚未发展到轰然就被人为扑灭,这种情况下
室内可燃材料中的挥发组分并未完全析出,可燃物周围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仍比环境温度高,它容易造成可燃挥发再度析出,一旦充分供氧条件形成,被扑灭的火场又会重新发生可燃烟气的明火燃烧,即烟气回燃。
四.安全疏散条件(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2)安全可靠疏散通道(3)设置必要的安全避难场所
五.安全出口设置的基本准则(1)安全出口的数量2022世界杯比赛时间(2)安全出口疏散人数(3)安全出口位置
六.美大集成灶排名第几名防止烟气的产生和蔓延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杜绝烟源,即实现建筑物和家具的非燃话。第二扼杀烟源,在建筑物一旦起火时,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断绝起火房间呢新鲜空气的供给,使火熄灭;第三是切断烟源,当建筑物内某房间起火时,迅速切断着火区域与非着火区域的一切联系,以防火势和烟气扩散。为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对疏散通道还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以防烟气侵入。
七0.烟囱效应:当垂直通道内外的气体温度不同时,由于密度差引起的压差,而引起垂直通道内气体的流动。在冬天或火灾发生后烟气充满建筑物时,外部较冷而建筑物内较热,
所以,建筑物内空气密度比外部小,便产生使气体向上运动的浮力。高层建筑中的楼梯井、电梯井、竖直机械管道机通风槽等竖井中,气体上升运动十分显著,流速可达3-8m/s,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
羊绒衫怎么洗1.火灾:是一种违反人的意愿,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并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燃烧现象。
2.火灾、爆炸灾害的特点 突发性强;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灾害复杂性;灾害连锁性,形成灾害链;灾害事故处理艰巨性。
3.火灾控制措施基本策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4.火灾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1.按火灾发生场地与燃烧物质分类2.按火灾损失分类3.按可燃物特性分类
5..链式反应:在可燃物质中存在一些活性极强的游离基,它在少量外能作用下被激活,开始引发可燃物质的链式反应,通过这种形式的不断反应传递,直至全部物质燃完或由于中途受到抑制而终止燃烧。链式反应的进行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游离基存在2.链引发3.
链传递4.链终止
6.,阴燃:是多种固体物质中发生的持续、有烟、无气相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并伴随有局部温度升高。
7.轰然:是室内火灾由局部燃烧瞬间向全面燃烧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室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都开始燃烧。
8.烟气回燃:建筑火灾发生一段时间后,由于多种原因可能造成室内缺氧,烟气中逐渐积累大量可燃气体,当房屋门窗突然破裂空气大量进入时,在烟气层下表面附近发生的非均匀预混气体燃烧现象称为烟气回燃。
9.可燃固体:凡是常温下以固体形态存在,遇火受热、冲击、摩擦、接触氧化剂或强酸后,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统称为可燃固体。
10.建筑物本质安全化的主要技术是:满足城市防火规划总体布局对建筑的要求,选择建筑间合理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以及室内外消防设施;进行建筑耐火设计,提高和增强建筑材料承受火灾破坏的能力,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性和建筑物耐火等级;合理划分建筑防火
分区,提高建筑消防效果;进行安全疏散设计;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设置安全可靠的疏散通道和设置必要的避难场所。
11.防火间距:是指当一幢建筑发生火灾时,相邻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下,不会引起火灾的最小安全距离。
十四.建筑防火分区:是指采用一定耐火能力的分隔设施,在一定时间内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单元空间。合理地将建筑划分为若干防火分区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火灾发生的范围,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和减少经济损失,以及为扑救火灾提供条件。防火分区按功能可以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两类。
12.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由两部分组成,即①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②从房门到疏散楼梯,再到外部出口的距离。
13.烟气危害:对人体危害,对疏散危害和对扑救危害三个方面。
14.初起火灾扑救程序(1)灭火前准备工作(2)报警(3)迅速查明火情(4战锤2)合理布置灭火力量(5)火场救人(6)人员疏散(7)保护物资(8)火场破拆(9)火灾后处理
15.闪燃:当可燃液体加温时,页面上逐渐蒸发形成蒸气,并与空气混合,遇火源后,首次出现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闪燃。
16.爆炸(或燃烧)温度极限:可燃液体在一定温度时,由于蒸发而形成等于爆炸(或燃烧)浓度极限的蒸发浓度,这时的温度即为爆炸(或燃烧)温度极限。
17.安全疏散时间:是指疏散人员自开始疏散至疏散结束的时间,亦即疏散开始时间+疏散行动时间之和。
1.火灾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通关注的灾难性问题,其发生频率高,伤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大。火灾中,当燃烧威胁着在场人员生命条件下,保存生命、迅速逃离危险区成为人的第一需要,逃生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自救。自救是最常用的逃生方法,实施自救行动之前,应强制自己保持头脑冷静,克服恐慌心理,在根据周围环境和各种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自救途径与方式。1、熟悉环境;2、选择逃生方式方法,(1)利用建筑物内疏散设施逃生(2)准备简易防护器材(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创造避难场所;(二)、互救。互救是指在火灾事故中表现出舍己救人,以帮助他人为行为目的。互救分为自发性互救和有组织的互救。(三)火灾逃生注意事项。火灾逃生要迅速,
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穿衣或寻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火场逃生互救器材(1)救生绳(2)救生袋(3)救生垫(4)缓降器(5)救生软梯(6)救生网(7)救生滑竿
2.初起火灾扑救对策与战术:火灾扑救对策和灭火战术是指导和进行灭火战斗的思想和方法。实践证明,堵截包围,内外夹攻,上下合击,重点突破,逐片消灭是灭火的主要对策和战术方法。火场组织者必须根据建筑结构、火情、人力、灭火装备、灵活机动地运用这些对策和战术,才能及时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一)堵截包围。在一般情况下,应先堵截,随后包围。(二)内外夹攻。内外夹攻是以内攻为主辅以外攻。内外夹攻是扑救内部火灾的一种的方法。(三)上下合击,阻止火势垂直蔓延。当火灾成立体燃烧和蔓延时,除了在燃烧层布置主要人员外,在燃烧层的上部与下部亦应同时布置灭火力量,以阻止火势蔓延,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火势垂直蔓延常以燃烧层上面为主,因此,上部应部署足够力量。(四)重点突破。在火场燃烧旺盛的地点,采取强行进攻的方法进行灭火,实施重点突破。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必须加强阻止指挥,输送力量和装备,选好突破点,抓住战机,取得进展。(五)逐片消灭。当建筑物多层起火,火场上出现大面积燃烧时,应根据建筑结构和地形,将火场分成若干片,然后逐点扑救与灭火,这样做有利于加快灭火
进程,减少火灾损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