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内容标准中考英语作文
公顷与亩的换算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
1.识记:
(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4)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理解:
(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运用:
(1)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能力目标:
(1)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2)用全面、联系观点和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
(3)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防灾减灾标语(4)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例说法:
如提高人均GDP,完善经济体制,扭转工农、城乡、地区三大差别,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2.讨论法:
(1)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3.图示法:
如通过图片、展示板展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4.实地调查法:
让家人或老人对比20年前的生活状况与现今的生活状况。
5.网络搜索法:
从网上查家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小康水平的实现状况。
1.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自信心和民主法制观念,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公民意识,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超水平的这二十看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3.通过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学习,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走出一条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出一份力。
二、知识纵横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是学什么的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水平的微观表现
从微观上看,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主要特征是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总体小康水平的宏观表现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具体表现为GDP总量、贸易总量、重要商品的年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所以低水平,是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美元,刚刚迈进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所谓不全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不全面,农村还有近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还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二是指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3)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
所谓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指标,这里具体指出在
经济建设方面的四个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
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不能把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否则会带来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的问题。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蟹爪兰怎么养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根本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到底要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的问题。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就在于更好地发展。
(2)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
第四、统筹区域发展
三、学习指导
(一)知识篇
1.重点问题分析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至20世纪末第一步、第二步顺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党的十五大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这就是“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党已经确定要用两个10年的时间,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大直接布置了新世纪头20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贷款利率表
(1)“全面小康”的含义
“全面小康”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指标,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要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一个方面。这一指标相对于过去讲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是一大历史进步。
(2)从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小康水平
曾经指出,小康水平包含着“日子好过”、“比较宽裕、殷实”两个层次。从“新三步走”
战略我们可以看出,到2010年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到2022年进入殷实型小康社会。可见,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全面小康将是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3)重点明确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四个指标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指标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个层次:人均GDP少于756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 756—2995美元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在2996—9265美元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高于2965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我国现在的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人均GDP只达到800—1000美元,只达到日本人均GDP的2.3%,刚刚迈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而完成2020年指标后,人均GDP可达到3000美元,大体相当于日本1973年的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经济总量将从目前的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日两国。由此可见,总体小康是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其次,工业化和经济体制、经济体系指标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基础。经过50年的奋斗,我国工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我国还只是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徇工业化率可以用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和就业份额两个指标。从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份额看,2002年已达51.5%,初步实现工业化;从三大产业份额看,200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份额分别为50%、22.5%、27.5,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到2020年,如果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55%、50%,就业比重分别达到20%以下、40%和40%以上,我们才算是基本上完成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积弊还没有完全消除,新体制还不健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目标。
再次,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指标
目前,高收入国家城市化已达70%,中等国家已达60%,低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也已达27%,而我国2001年只有37.7%。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化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城镇化必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也是工业化进程的实质内容。预计经过20年努力,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可以达到50%以上。
我国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体之间的小康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如人均收入这一关键指标,城市要比农村高出一倍,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小康水平总体的实现程度在93%左右,尚未达到规定的小康生活标准;1999年西部地区小康水平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的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为93.18%。目前人均GDP最高的是上海市,已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美元。
最后,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指标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2.难点问题分析
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1)提出的背景
我国虽然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同和竞争力不强等。必须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财力和经济实力的明显增长,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不断反思西方现代化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发展行为,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