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 第四章 消费水平
第四章  消费水平
1. 什么是消费水平?
答:消费水平有狭义、广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一般是狭义的消费水平,它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下同)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它可以用实物表现,如人均多少粮食、猪肉、牛羊肉、食油等;也可以用货币表现。
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同样一种消费品,质量(包括档次)不同,所反映的消费水平也有很大差别。
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就是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者结合所产生的质的规定性,它反映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增加消费品和劳务的数量,而且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甚至会越来越表现在提高消费质量方面。因此,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最终表现为人们的健康水平(如国民平均寿命率、成人生病率、婴儿生长率等)、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包括闲暇时间及其合理利用)、消费
环境的质量等等,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水平,不仅要研究狭义的消费水平,还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研究消费水平,即从质的方面研究消费水平,研究消费品的质量,研究消费质量对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程度,探讨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也只有从数量方面与质量方面相结合来研究消费水平,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状况,才能全面反映人们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
2什么是最低消费水平?
答:最低消费水平,也有人称之为贫困线。也就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产品(消费品)的最低数量是什么。为了维持最低生活,应该有一定的生存资料。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时说:“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劳动力的承担者即人每天得不到就不能更新他的生命过程的那个商品量的价值,也就是维持身体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这也就是“工资的身体最低限度”。问题在于:最低消费水平,除了一定量的生存资料外,是否还应该有一定量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我们认为,应该有少量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即包括吃、穿、用、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及起码的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按这些方面的消费量乘以相应的市场价格,即得出最低生活费用。
这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用,还要包括维持他的家庭生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
最低消费水平,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生产发展情况而变化的。确定最低消费水平,除了应考虑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考虑整个工资水平外,还应照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活条件和物价水平不同,因而在不同地区,最低工资也应有所区别。我国近年来,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国务院早就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下岗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1998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发出了《关于切实作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使城市困难户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目前正在深化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起覆盖城镇全体从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制度。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数也已下降,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3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97903非典死亡人数年同志就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简
单而通俗的描述。1980年,根据当时许多地方还没有解决温饱的实际情况,提出2000年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水平,也是低标准的小康社会。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与总体上达到了的小康水平是有区别的:
第一,范围不同。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当时许多地方尚未解决温饱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的小康水平的侧重点是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虽然我们也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但重点是解决物质文明问题。而我们现在要建设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指物质文明建设,还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其范围更加宽广。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六个“更加”: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是对小康社会更全面的描述,是对小康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
第二,标准不同。我们已经实现的小康只是一个“基本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所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小康”。全面小康,要有新的标准,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按这个目
标计算,人均GDP就要超过3 000美元,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水平。中国住宅与房地产研究会的专家对小康社会的住房标准的研究结论是: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这样的居住水平,也达到了中上收入国家的居住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居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是与“基本小康”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低水平发展。目前,我国城乡人均住房0.78间,城乡住房成套率6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平方米以下的家庭仍占9%,约3 100万户,涉及城镇人口近5 000万。家庭洗澡等卫生设施较差,使用燃气、电等清洁能源作燃料的家庭仅占27.5%。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居住质量,任务还相当艰巨。
4用哪些指标评价小康水平比较科学?
答:我们应该用一些什么指标来全面描述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由6个方面、25个指标构成。6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25个指标应达到的目标值为:
经济发展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0(2000年价格)
2、第三产业比重≥50
3、城镇人口比重≥60
动物饲养员
4、城镇失业率≤6
社会和谐
5、基尼系数≤04
6、城乡居民收入比≤2851
7、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7471
8、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80
9、高中阶段男女毕业生性别比=100
生活质量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2000年价格)
l1、恩格尔系数≤40钱塘江潮时间
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平方米;
13、民用载客汽车拥有量≥70辆/千人;
14、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500千瓦小时;
民主法制
15、居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8O
16、社会安全指数≥100
科教文卫
17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
18、平均受教育程年限≥105
19、家用电脑拥有量≥60(台/百户)
2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
21、平均预期寿命≥75
资源环境
百度云组22、万元GDP综合能耗≤我只在乎你 日语版084吨标准煤;
23、森林覆盖率≥234
24、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100
25、环境质量指数=100 寓言故事及寓意
5如何实现小康社会消费水平?
答:实现小康社会消费水平的途径:
第一,加速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
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直接取决于消费基金的增长,而消费基金又来自国民收入。因此,加速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加速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意味着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同样的活劳动量,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能创造更多的国民收入。我国劳动生产率不高,是国民收入增长不快、消费水平提高不快的根本原因。这就要加速发展高科技,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就要像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提高消费率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就需要保证积累的适当增长,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顺利发展,
为消费水平的提高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又要保证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增加积累提供动力。积累和消费相互促进,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会大大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多年来,投资率一直偏高,消
费率一直偏低。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消费率过低带来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等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消费水平和宏观调控面对的最突出挑战。
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超过67%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53.1%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率已经达到GDP43.4%
因此,必须提高消费率,落实党中央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所指出的:“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消费、提高消费率是提高消费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又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工业化、城市化尚未完成,人口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变化,相关体制改革难以短期到位的情况下,扩大消费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要看到,扩大消费需求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必须以体制和制度层面更为系统、深入、有效的改革为保障,比如,医疗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社保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从这一角度说,扩大消费需求是一项以改革为核心的系统工程。
第三,加速城市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小康消费水平,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加速城市化进程。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还不高,2005城镇人口还只有43%,如果城镇化比重达到60%以上,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就要高得多。城市化的加速是与工业化分不开的,大力推进工业化,有利于加速城市化。加速城市化,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道路、交通、城市绿化和环境问题,提高城市整体功能,提高人们工作、生活的舒适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加快西部大开发,缩小地区差别
我国现在地区差别较大,特别是西部地区还比较落后,东部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有的已经比较发达。有些城市早已达到了中上收入国家的水平,按照修订后的数据和现在的汇率水平计算,2004年人均GDP(含管辖 的农村人口)上海达到了7000美元,北京达到了4714美元,天津达到了4013美元,浙江达到了3046美元。符合世界银行2000年关于世
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的中上收入国家水平,但西部地区,人均GDP一般在600美元左右,比如甘肃为777美元,贵州为549美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版,第61页有关资料计算整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在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西部的经济资源,加速西部经济的发展。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西部开发。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