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sxnih中医学基础(教材)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中医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三节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四诊八纲
 第一节 四诊
 第二节 八纲
第四章 病因学说及辨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及辩证
第五章 脏象及脏腑证治
 第一节 气、血、精、津液
 第二节 心与小肠
 第三节 肝与胆
 第四节 脾与胃
 第五节 肺与大肠
 第六节 肾与膀胱
第六章 卫气营血辩证
 第一节 卫分证治
 第二节 气分证治
 第三节 营分证治
 第四节 血分证治
第七章 治则
 第一节 原则
 第二节 治法
  第八章 中药和方剂
 第一节 方药概论
第二节 常用中药及方剂日干支层次
 一、解表药和方剂
 二 清热药和方剂
 三 温里药和方剂
 四 祛风温药和方剂
怀化景点  五 泻下药和方剂
中国历史学家
 六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七 消导药和方剂
 八 祛湿药和方剂
 九 理气药和方剂
 十 理血药和方剂
 十一 补益药和方剂
 十二 镇潜、熄风药和方剂
 十三 固涩药和方剂
 十四 开窍药和方剂
 十五 驱虫药和方剂暗黑血统攻略
第九章 常见病的辩证论治
 第一节 冠心病
 第二节 慢性肝炎
 第三节 溃疡病
 第四节 大叶性肺炎
 第五节 肿瘤
第十章 经络及针灸
 第一节 经络腧穴总论
 第二节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三节 刺灸法
 第四节 其他疗法
 第五节 常见病证的针灸
第一章 绪论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临床经验,是我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维护我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了为世界各人的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医疗技术方面,除了药物外,尚有针灸、气功、推拿、耳针等特殊疗法,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
  这里,首先就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学术特点等问题,作一扼要介绍。
第一节 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
  一、中国医药学的起源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猎取食物的过程中,在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医疗和保健活动。例如人们在寻和识别食物的过程中,误食了一些有毒的药草,在毒性反应过后,却治好了某些病痛,而发明了能治病的药草,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就是后人为了纪念原始社会人们的贡献,托名神农而写的。在使用石器的过程中,逐步发明了石针来治病,所谓砭石这是针灸疗法的起源。殷商时期,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促使发明了银针、金针医疗工具。
  二、中国医药学的形成
  约在公元前53世纪,即战国时期,直到秦汉时代完成,产生了我国医学最早的一部医书――“内经”。“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书,共18卷,162篇,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它是无数医家共同创造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归纳主要的论点:
  (一)《内经》从整体观念出发,用朴素的唯物论,即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作为说理工具,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
  (二)记载了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来诊察疾病的独特方法。
  (三)在疾病防治上提倡预防,早期,主张“治未病”。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强调人身是一个整体。
  (四)在临证上,确立了“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辨证论治的原则。
  总之,“内经”代表了当时我国医学的巨大成就,并且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经”一书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医学家的重视,部分内容相继译成日、英、德、法等国
文字。
  在公元前2世纪,便已著成了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该书除载有药物365种(内有重复的18种,实得药物347种)外,并总结和肯定了有关药物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从而奠定了我国药物学的基础。例如,将药性分为寒、热、温、凉四性(此外尚有平性),将药味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此外尚有淡味)等。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45219年),认真总结了汉代以前有关防治疾病的丰富经验,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理论,著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专著的重大贡献在于:①提出了运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原则,特别提出了六经辨证。②发展了方剂学,共363余方,配伍十分严谨,药味精练,疗效显著,至今仍为医家所喜用。③在病因和发病学上,提出了经络受邪入脏腑论点和血瘀、房室、外伤三因学说。从而使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使祖国医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后世称张仲景为“医圣”。
  这一时期还涌现出象谆于意、华佗(公元141208)等有名的医家。特别是华佗,他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创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施行手术。反映
了我国医学于公元二世纪时,在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已有相当成就。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据记载他可以做三种手术:①施行剖腹扩创;②刮骨疗毒;③脑外科等手术。他还创五禽戏,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三、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从公元自然堂的护肤品哪个系列最好310世纪,即我国隋唐时期,医药学有了全面的发展,在脉学、病因、证候、临床学等方面。出现了不少专著。如晋代著名医学家王叔和著《脉学》十卷,进一步使脉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化。对于病源的探讨和证候的描述,到隋代已取得相当成就。巢元方(公元610年)等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总结了晋魏以来的医疗和成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书中记述绦虫病,认为是吃不熟的肉类所致,患漆疮与人体的过敏体质有关,患某些传染病是外界有害物质(乖戾之气)所致;患麻风病有初、中、晚三期之分等内容共有50卷之多,反映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提高。
  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他的学术思想在他的两部巨著中有明确记载:
  (一)《千金要方》共30卷,包括临床各科、诊断、针灸,食疗以及预防、卫生等各个方面。在这些记述中,有很多宝贵经验,如避瘟方中多采用雄黄,朱砂作消毒药品,治痢用白头翁、苦参、黄连等。该书首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关于妇、儿病的特殊论述很详。他第一个把妇、儿科从内科分离出来。
  (二)《千金翼方》其内容以本草、伤寒、中风、杂病和疼痛等记述尤为突出。该本收载了800多种药物,并对其中200种的采集和炮制作了记述,补充了许多方法,以备临床应用。书中还记载了印度等外来的医学知识,表现了我国人民善于吸收和利用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
  金元时代战争频繁,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医学产生了各家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后人称之为“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是:
  1.刘完素(公元11101200)金时河北省河间县人,人称刘河间。刘氏提出“降火益水说”。主张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皆从火化。认为病因以火热为多,提倡火热学说。提出的原则是:降心火,益肾水。用药多属寒凉,故人称他为“寒凉派”。他的代表著作有《素部玄机原病式》。
  2.张子和(公元11561228)金时河南人,提出“邪去正安说”。他认为病邪来自外,或从内生,均须祛邪为主,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张氏在上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尤其注重下法,故人称之为“攻下派”著有《儒门事亲》。
  3.李东垣,又名李杲(公元11801251)元时河北定县人,提出“胃气为本说”。主张脾胃健全、则不易生病,既是生了病也易于治好,发明了“补中益气”即补脾益胃的方法。因此后人称李氏为“补脾派”。李氏的代表著作有《脾胃论》等。
  4.朱丹溪、名震享(公元12811358)元时浙江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因而在上注意滋阴,后人称之为“滋阴派”著有《局方发挥》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