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抗癌要读哪些书
现代中医多认为,癌症这种病是全身性的病变,在局部体现为有形的肿瘤。在过去,癌症一般被列为疮疡痈疽等疾病,从其分类来看,是属于外科疾病。
《外科正宗》的作者,明代著名外科专家陈实功在其著作的自序中说“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必根于其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医从大的范围来说,分成内科和外科,外科疾病比内科疾病难,为什么呢?因为内科的疾病或不波及体外,外科的疾病必定是源自内症。
陈实功的这种说法很中肯,现代医学认为癌症是因为人体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癌症是既存在器质性病变,又存在功能性病变的一种疾病,所以起来非常棘手。
肿瘤在正常器官内占位,随着其日渐长大,必定会影响到正常器官的功能,人体气血日渐衰败,久而久之,在外形成巨大肿瘤,在内导致患者正气亏虚,内外夹击,患者生命受到巨大威胁,就需要内外同治。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何任教授(其本人同时也是一位癌龄长达几十年的癌症患者)将中医抗癌的要点总结为十二个字: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
何任教授强调扶正的重要性,要求对癌症患者的,扶正必须贯穿全程,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要审时度势的进行祛邪,祛邪的力度,要根据患者身体健壮程度随时调整,力度不够,则肿瘤难以遏制,力度过大,则患者正气容易被伤。患者身体出现各种并发症时,要根据具体的并发症对症。
何任教授的这种治癌思想,极具代表性,当代的中医抗癌专家们,其理念基本均不离这十二个字。
因此,要学习中医抗癌,就需要从中医内外科同步着手。
就中医内外科的基础原理而言,其根当然在《黄帝内经》,熟读《黄帝内经》,理解人体生病之根本因由,有利于医者在肿瘤时,有的放矢。
我个人很反对中医的门派之争,癌症患者在癌症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症状,任何一个中医门派,均难以解决癌症患者会出现的各种症状。无论是经方派,还
是温病学派,还是金元四大家,遇到癌症,都是棘手的时候多,顺畅的时候少。
所以一个人学中医治癌,从内科方面应该把眼界放宽,不拘于任何门派。《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乃至于金元四大家的著作,都应该反复读,仔细玩味,学得越多,见证越多,临床时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越多,临床疗效也就越好。
新年拜年贺词这些中医根基性的著作,都是需要反复读,经典名方应该记下来。熊继柏教授说他的师父曾经自己手抄了两千多张方子,反复把玩。这种学习方法我觉得很好,我们学习中医,是需要勤学苦练,多做笔记,多温习的。
雪中悍刀行战力排行前二十我自己癌症患者的并发症,用过《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子,也用过温病学派的方子,用过金元四大家的方子,同时用过大量的其他医著中的方子,比如汪綺石的《理虚元鉴》,程国彭的《医学心悟》,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的一些方子,只要用得得当,这些医学家留下来的方子,都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我用得最多的,还是外科名方。以前我也曾经短暂的迷恋过经方,迷恋过温病学派,但是癌症后,还是意识到术业有专攻,癌症这类疾病,从古至今,多数医学家都将之归之于外科疾病,中医治癌,若不学外科,是没有到门径。
中医外科有三大门派:正宗派(以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全生派(以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心得派(以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这三大派各有千秋,学者宜精读乃至背诵这三部经典的外科著作,这三大门派留下来的经典名方,至今仍然是中医抗癌领域的主力军。临证治病,不应有门户之见,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思路。
除了这三大门派之外,中医外科尚有一些经典的著作是值得一读的,如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明代薛立斋的《外科发挥》,清代祈坤的《外科大成》,清代陈正公的《洞天奥旨》等,这些医学家都是学验俱丰的临床大家,其临床经验很宝贵。
癌症这种病,在内科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耗患者的元气,癌症患者多存在气血亏虚的情况,所以癌症,尚需要特别重视古今中医虚损疾病的经验。
擅治虚损者,历史上最著盛名的有明代的汪綺石,其代表著作为《理虚元鉴》,汪綺石堪谓治虚损疾病的集大成者,历代医家或重视补肾,或重视健脾,或补肾健脾并重,汪綺石强调虚损疾病“肺脾肾”三脏要并重。
衣服发黄怎么洗白我之所以特别的提及汪綺石,是我们当代的很多中医师,陷入了门派之争的漩涡,用药多存偏颇,或者喜欢大量用补肾药,或者喜欢大量用健脾药,或者喜欢大量用滋阴药,均不免导致患者最后出现补过头的现象,反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汪綺石的这种重视肺脾肾同补的方法,正是抓住了癌症患者虚损的根本。安全生产先进材料
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施今墨先生将中医的八纲辨证(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拓展为十纲辩
证(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施老增加的这个气血,的确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癌症的进展,多数患者会出现气虚血少,卫阳之气不固,营血津液不足的现象。所以癌症患者的虚损,首要重视的就是气血。
虚损的大家还包括周慎斋,胡慎柔等,前者的著作有《慎斋全书》,后者的著作有《慎柔五书》。薛立斋和李东垣也是很擅长虚损类疾病的临床大家,尤其明代的薛立斋,是内外科兼修的临床大家,治痈疽疮疡类疾病经验极为丰富,多读一读他的著作,是很有启发的。
我个人认为癌症的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内治虚损,外消肿瘤。所以一个人学习中医癌症,就要时刻记得在这两方面着手。
中医消肿瘤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以毒攻毒,在以毒攻毒方面,我国当代的中医抗癌大家孙秉严先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手。孙老临床治癌,常常数种乃至数十种以毒攻毒的中药并用,一般来说,以毒攻毒的中药应该做成成药制剂供患者使用,成药制剂可以相对安全的控制药物用量。
以毒攻毒的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患者服毒过量,被毒死了。孙秉严采用以毒攻毒时,非常重视攻下法的使用,攻下法可以保证毒性不至于在体内蓄积过久。
《儒门事亲》的作者张子和是攻下法的高手,他也是孙秉严很推崇的一个医学家。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学习中医抗癌者应该了解张子和主要的医学思想和方法。
如果熟悉了以上的这些医学家的学术思想,再多读历朝历代医学家癌症的临床医案,手头常备一部《中华本草》或《中药大辞典》,不断的学习,反复的临床,久而久之,中医治癌的基本思路就会了然于心。
以上这些著作,大致需要耗费一个人十年左右的心血才能读完吃透。若想在医术上精益求精,还需要广读各临床大家的医著,增长自己的见识。
客观地说,中医治愈癌症的比例也很低,但是一个中医师如果能够博览书,临床治病时,仔细认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随时掌握自己的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身体变化,随时调整处方,这样尽管不能治愈患者的癌症,但是肯定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在医患关系密切,医患合作得很好的情况下,是可以让一些患者长期带瘤生存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