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与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2011)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部是战国社会变化的概述, 第二部分是秦商鞅变法,第三部分是都江堰
从内容上看,它涉及到战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涵盖面非常广、容量大。从结构上看,这三部分内容表面似乎是平行的,但从逻辑上分析,第一部的概述是后两部分的时代大背景,后两部是第一部分的具体历史事件,后两大内容实际是反映着秦强大的因由,因此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理性概括与具体实践的关系,因果相关。而这样的逻辑关系,抽象性强,课堂的呈现比较困难,但它又正正体现着战国这个历史时代的变化这一大
特质,是学生历史理解的基础。从纵向联系上看,本课是上一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继续与发展,是下一单元的“秦统一中国”的基础与前奏,起承上启下作用,纵向上要实现知识与观念的融会贯通。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题定为“以战为名”,以“战争”为切入口,将战国与春秋进行类比,带出战国的战争特点变化,战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生产力、制度、诸侯国规模),重点立足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两大历史大事作为时代实践例证,归纳出秦的强大因由,感悟战国的时代精神。此设计一方面实现了三个历史时期的纵向的联系,实现学生时空观与历史理解上的的承接,实现知识与观念贯通;另一方面突出了战国时代特点,强化学生对的理解,实现本课的教学主体要求。更重要的是,秦的兴起,秦虎狼之师的形成,秦日后一统一六国的必然,学生们便了然于胸了,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认识秦的强大过程
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本课依据课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核心素养 | 等级 | 学业质量标准 |
历史时空 | 2级 | 高速免费的几个节假日回qq密码学生通过对“战国”这个时期的命名的由来及时间段的发了解,通过对国七雄的名称与地理位置的认识,通过战国与春秋在战争、社会制度、生产工具等对比,通过对秦国强大的过程的了解,对春秋、战国、秦的统一这三个历史时期形成一个时间与空间上的承接,能商鞅变法与都江堰工程放置在战国的朝代背景中去认识。 |
历史实证see you again 中文版 | 2级 | 学生充分利用教学中提供的史料进行分析与探究,以长平之战为例子 认识战国战争的特点,通过青铜器铜冰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历史事件探究分封制的崩溃,以商鞅变法的措施内容分析它的影响,通过视频材料了解都江堰工作的工作原理等,学生可以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并且能够运用材料作作为证据进行论证,以形成自己的认识。 |
唯物史观 | 2级 |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以唯物史观的思想理解战争变化背后激烈的社 会变化是根本原因,激烈的社会变化带来各国在政治制度变革,军事、经济发展上主动创新求变都是生产力变化的带来的影响,商鞅变法与都江堰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而社会的创新的变革的结果又作用战争,奠定战争成败的基础,最终造就了秦的强大。 |
历史解释 | 2级 |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能够初步解释 战国社会特点,结合些特点,学生在能短时,长远的解释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结果与意义,解释秦的强大过程。 家国情怀 2级 初步建立对事物认识与判断要建立在对社会大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观 念,形成从不同方面了解与分析社会思维能力。并能够从战国社会变化中感受历史时代的精神,如创新、发展、智慧等等,促动学生对个人的成长路上的感悟。 |
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初一新生,他们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但学习历史的时间短,学习思维,思考方式等还是很幼稚的,分析能力还是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解决抽象历史概念或历史因果关系,就要以形象的事例去启发,去引导。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尝试以“战争”这个具体的形象,通过探讨与战争相关的各种因素,各国的举措等,以探讨理性社会特征。教学上以问题教学为主要方式,在问题设计上,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连接,与学生的现在知识基础进行连接,形成认识的梯度,吸引学生的关注的同时,推动教学内容的展开。
四、 教学过程
教学构思:
鉴于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本课教学主题定为“以战为名”,教师尝试以“战争”这个具体的形象,通过探讨与战争相关的各种因素,以“战因”、“战况” “战资” “战果” “战魂”这与战争相关的五个角度,以战争的具体形象,将战国与春秋进行类比,以问题教学方式,带出战国的
战争特点变化,战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生产力、制度、诸侯国规模等),重点立足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两大历史大事作为时代实践例证,归纳出秦的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感悟战国的时代精神。力求一方面实现三个历史时期的纵向的联系,实现学生时空观与历史理解上的承接,实现知识与观念贯通;另一方面突出了战国时代特点,综合五大角度的逻辑推理过程,训练学生以一种多角度的,循序渐进思维方式去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为突破本课这一难重点的服务。在此期间,秦的强大,秦虎狼之师的形成,秦日后一统一六国的必然,自然而然地镶嵌于其中,成为战国社会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幕,为下一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步骤1:导入: 明确时空,设疑激趣,直奔主题
在课件上投影战国二字的繁体字“戰”“國”,以问题导入(见问题1)明确“戈”,代表武器、武力,即“战争”是这个时代的大旋律,以战为名,直奔主题。
导入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 |
问题编号 | 具体内容 |
问题1 | 怎样练胸肌繁体字“戰”“國”中,共同的组成部分是什么?(预设答案:“戈”) |
问题2 | 它的战争有什么独特?它的时代有什么特点? (教学设问,不需学生马上答) |
【设计意图】
一方面与学生明确战国的起止时段,知道它的名称来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另一方面以“战国”二字的特点,形象带出战争是这个时代的大旋律,继而再向学生进一步的设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战争的气息扑面而来,营建教学的基调,明示“以战为名”的教学主题。
步骤2:以战观“战”,构筑情景,类比春秋,归纳战争特点
投影《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播放《长战之战》视频,让学生结合原来的认识及从视频中提取的历史信息,并以战国战争与春秋战争对比,师生讨论与归纳战国战争的特点。板书展示:战况:激烈(兼并战争,你死我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