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例题解析
【经典题】
例1.(2003江苏卷考题)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B
退税一般多长时间到账【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发展史专题知识。主要考查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冶铁业出现是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理应重视,但这一知识点在旧教材有讲述,而在新教材则强调春秋战国时期人民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本题不难,但因新旧教材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答题的失误。
【答案】B
例2 (2000年春季高考题)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解析】本题对再认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事实作为综合考查。所谓奴隶制瓦解是社会性质的变化,其主要标志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以此来分析,符合这一标准的只有B和D,这就是“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所谓开始瓦解的标志,就B和D项而言,需要确定孰早孰晚,谁是开始,这就是“再现历史事实”。题看似平淡,但要求的能力层次却很高。
【答案】B
例3.(1999 广东卷考题)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推行变法。请论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以及归纳、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题目具体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所考内容是教材重点,也是有明确叙述的。本题启示我们:复习时不能忽视史实,能力和知识要并重。
【答案】改变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按军功授爵赐田宅,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改革行政制度,建立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秦国逐渐成为强国。
【原创题】
例4.史载:孔子的学生子贡“废(发,卖出)著(买进)鬻财于曹、鲁之间,……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对这种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商业经济已较为活跃
B商人政治上非常活跃
C春秋时部分工商业已逐渐摆脱政府控制,开始转入私营
D商人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解析】春秋、战国历史是高考命题热点,近年来多着眼于政治和文化史,而对经济史涉及较少。本题主要考查对春秋战国商品经济问题的理解深度。可结合“战国的商业”知识进行综合判断,春秋商业经济有所发展,但各国政策仍以农业、手工业为主。一些大商人与国君关系密切,并不意味着整个商人阶级地位普遍提高,A、B、C均正确,D不正确,因为本题为否定项选择,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例5. 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夺田”“争田”的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王室走向衰微 B 王室占有的土地增加
C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 土地私有现象的发展
【解析】西周初年的“王土”是土地周王所有,而春秋时期出现争夺“田”,“田”可以被争来夺去,从一个侧面说明原来的所谓“王土”已经不存在,说明了土地私有现象的发展。
【答案】D
例6.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A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B国君的收入迅速增加
C刺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 D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要解好本题关键是认识春秋时期社会特点,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其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使用的推广,私田开垦越来越多,公田也转化为私田,私田的主人逐渐采取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这种新的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也就是说封建的社会生产方式由此开始形成。
【答案】D
世界女装品牌排行榜例7.春秋后期,许多诸侯国的卿大夫取代国君掌握政权,最终形成战国七雄,奴隶制时代结束。判断奴隶社会在此结束的主要依据是
A各诸侯国确立了新的封建制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占上风
C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已经建立 D各诸侯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B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其主要依据是看其政权的最终归属。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新兴地主的经济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和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也越来越深,纷纷要求在
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所以这一时期出现的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其实质就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夺取统治权的斗争,他们取得了胜利,政权从奴隶主阶级的手中转入到新兴地主手中,这一系列的行动,也宣告了奴隶制时代的结束。
【答案】B
例8.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 奴隶主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 农民
【解析】读懂材料是关键,结合战国时代特征,本材料实质反映的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打击的对象当然是奴隶主贵族了。
【答案】A
【点击思维题】
例9.下列各项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主张改革政治,不必遵循古代传统②有利于当时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③郡县制开始在江南地区推广④有利于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当时变法废分封,行县制,而并非郡县制,而且战时秦国统治区域并没有远涉到江南,③项被排除;商鞅变法重农抑商,④项所述又从何谈起。
【答案】A
例10.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D废除奴隶制,建立县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折,这种社会制度根本变革起决于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则主要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的变革,这里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变化的是B项,“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的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正式承认了土地私人占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是社会性质变革的根本标志。
【答案】B
例11春秋后期,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即实行“初税亩”,这反映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是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性总结,题干所给的内容“初税亩”属上层建筑,是鲁国国君颁布的政策,是受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因此选项是B。
【答案】B
例12“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从以下的比较来看,其中最确切表述二者区别的是
A.战争目的不同 B.对周王室态度不同
C.称霸形式不同 D.社会性质内容不同
【解析】此题属于同类知识的对比题。二者时间不同,前者是春秋时期,后者是战国时期;前者是奴隶社会时期,后者是封建社会时期,因此选项D项。
【答案】D
例13 阅读下列史料:
杀蟑螂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风水书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有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子叔鱼以求直,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防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
《左传》哀公十一冬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②材料二与材料—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③材料三说明了这—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④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变化?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在掌握西周到春秋时期历史经济变化的规律的前提下,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审题时一方面要读懂史料内容,另一方面要看史料的出处,就能确定史实反映的朝代。从整个题量上看内容少,并且:注重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考查,属重基础,看能力的题型。
【答案】①井田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全部土地归周王所有。②公田之外有私田。③土地可以买卖和转让,打破了西周初年土地不可买卖或转让的规定。④反映了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解体的过程和土地私有制的兴起。
例14.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本题实际上是对商鞅变法作用的评价问题,作为一场深刻的地主阶级变法运动,其历史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局限于一点或一个方面,但是,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因而答案只能是一个。D项是商鞅变法
作用之一,即使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也不可能是决定性的作用;B项和C项也是商殃变法的作用之一,但也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和“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根本还在于秦国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被废除,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正是因为封建经济发展,秦的军事力量才会日益强大,秦统一六国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因而只有A项是正确选项。
【答案】A
例1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②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形成及其经济势力的增长 ③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 ④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先后实行变法
人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圣杯之战好看的变身小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应该知道“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并用地租形式剥削农民;其上层建筑是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这就涉及土地制度、地主阶
级的专政诸项因素。“条件”是指可能性。综合起来考虑则是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确立封建制。依据这一分析,①是必备条件,它涉及封建制赖以建立的基础问题;②涉及统治阶级——地主阶级;③涉及封建制的上层建筑;④则是涉及封建制确立的主要方式、途径问题。因而c项为正确答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