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提到了最近AI板块众多上市公司实控人的离婚和减持风波,后台不少同行问到限售股减持的具体税筹操作路径,我们就历来的操作经验以及相关的税务风险做一些提示和分享。
一、个人通过持股平台减持限售股
在我们目前的财富管理业务中,协助高净值客户实现限售股减持的节税目标,更多的是发生在个人通过持股平台(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完成限售股的减持,个人直接减持限售股的情形也不少,不过金额都相对较小。
(一)个人通过合伙企业减持限售股
个人通过合伙企业完成限售股的减持,在早几年前是因为不少税收洼地针对合伙企业限售股的减持/转让所得直接适用了个人所得税的核定征收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权益性投资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1号)发布后,“持有股权、股票、合伙企业财产份额等权益性投资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独资合伙企业),一律适用查账征收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也即合伙企业减持/转让限售股不得再适用个人所得税的核定征收政策。需要提醒的是,
王者荣耀小队怎么退出目前市面上有个别税收洼地提出仍能做“内核定”,也即税务局内部系统核定,不出具核定通知书,我们认为这种税筹方式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一旦被税务稽查到,将面临巨大的甚至刑事责任(本质上涉嫌虚增成本情况下的偷税行为)。
就我们的业务操作经验而言,截止当前,个人通过合伙企业完成限售股的减持其实依旧存在税收筹划的空间,比如将合伙企业迁址到税收优惠地,合伙企业完成限售股的减持后直接享受当地的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奖励政策(注意不是个人所得税的核定征收政策),不过要注意的是,税收奖励政策为各地政府推出的阶段性和区域性政策,存在随时调整的风险,另外奖励部分可能还需要二次缴税。从规范层面来看,合伙企业减持限售股在个人所得税层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国税发〔2011〕50号)的规定,“合伙企业从事股权(票)、期货、基金、债券、外汇、贵重金属、资源开采权及其他投资品交易取得的所得,应全部纳入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税率),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目前的操作经验中,如合伙企业可以备案为创投企业,则可以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9〕8号)的规定,“创
投企业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的,其个人合伙人从该基金应分得的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息红利所得,按照20%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如果想通过合伙企业型持股平台持有限售股并最终减持的,最好提前到发改委或中基协做好创投企业的备案,否则减持限售股时需面临最高按3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按我们目前的操作经验,合伙企业取得发改委的创投备案后(未备案的也可以迁址到一些税收优惠地区补办创投备案),个人所得税税率可由35%降至20%,加上地方的财政返还后(一般可返还当地政
府留存的80-90%),最后的综合税负其实还不到15%。
还有一种做法值得考虑一下,如果合伙企业型持股平台无法备案成为创投企业,那么还可以搭建一种双合伙企业的架构进行筹划,通过地方财政奖励或返还也可以将税负降到20%以下。
如下面的架构图所示,主要操作逻辑就是在合伙企业A 持有限售股的基础上,再由合伙企业B持有A的部分财产份额。在A减持前,个人LP将持有的合伙企业B的财产份额按限售股的公允价转让给提前安排好的有限公司,此个人LP需就公允价与成本价的溢价部分按“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税率纳税;而在有限公司层面,按公允价购
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买的合伙企业B的财产份额实际净资产价值为对应限售股的成本价,存在浮亏。
待A按公允价减持后,A层面存在利润,会穿透分给有限公司,此时有限公司取得对应限售股的利润,刚好和此前受让合伙企业B财产份额时的亏损进行弥补,综合起来有限公司层面亦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但需注意上述操作要在同一年度内完成操作,避免在有限公司层面出现亏损和盈利在不同年度的问题,且因上述操作相对繁琐,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建议操作时提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咨询相关细节。
(二)个人通过有限公司减持限售股
好听的网名霸气
个人通过有限公司(持股平台)完成限售股的减持是税负最重的一种做法,公司层面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
压岁钱给多少个人股东取得分红还得缴纳20%的个税。也正基于这个原因,个人通过公司进行限售股减持的,在税务筹划方面其实存在着更强烈的诉求,不过因为存在政策方面的限制原因,我们在处理有限公司减持限售股的税筹业务方面基本都只是围绕着企业所得税做一些税收规划。
小兵张嘎电影演员表公司营业执照流程从公开渠道的消息来看,关于公司型持股平台减持限售股的,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上半年各大媒体争先报导的“同花顺”25亿补税事件。在今年3月,同花顺的股价再次上涨之后,其员工持股平台上海凯士奥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凯士奥”)拟减持套现,从当前凯士奥的股权架构图可以看出,其企业类型为有限合伙,但在2020年前却是有限公司。而被爆出巨额补税的原因中,主要就是凯士奥涉嫌在转换组织形式的过程中未申报缴纳相关税款,那么到底“同花顺”是怎么操作的?又为什么造成后来的巨额补税风险呢?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凯士奥于2007年在上海成立,且在2020年前一直是有限公司,但在2020年迁到北京后就变为了有限合伙企业,随后又迁回上海,粗略来看只是简单的迁址问题,但行内的朋友都知道,北京中关村有一个政策,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组织形式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