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单元章节 | 第二单元 | 课 题 | 宋朝官职第10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 ||||||||||||||||||||||||||||
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 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 |||||||||||||||||||||||||||||
过程与方法 | 1. 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通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并在图示上标注各经济中心的方法,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 ||||||||||||||||||||||||||||||
教学重点 | 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 ||||||||||||||||||||||||||||||
教学难点 | 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 ||||||||||||||||||||||||||||||
教学准备 | 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点 | ||||||||||||||||||||||||||||||
教学课时 | 1个课时 | ||||||||||||||||||||||||||||||
教学方法 | 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师生互动法;4.小组讨论法;5.启发深入法6.情景导入法;7.实验演示法;8实物参观法;9。练习法;10。赏析带动法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
学生活动 | 教师个性教案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的知识点 2.幻灯片展示“中国分区图”,讲解中国四大地区的分布以及界限,结合“宋金南北对峙”局面的内容,讲述“秦岭-空调尺寸淮河”为界限的南宋与金的界限,同时也是南北地区的分界线。教师指出“长期以来,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一直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中原和少数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这种中心地位也悄悄地发生变化,最突出的就是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而这种转移也为政治上不太强大的两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宋代社会经济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二、新课讲解: 1.经济重心南移 (1)教师提问“什么是经济重心?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哪里?”学生回答——特别繁荣的地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教师点评后补充——经济重心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自然形成的生产和交换比较集中,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经济影响的地方,是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居重要地位,并与其它城镇和广大农村经济联系密切、且能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城市或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2)教师指出“经济重心由北向南方移动,是什么因素影响经济重心的转移呢?”结合上学期学习的人口南迁和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内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后作详细讲解——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稳定,为人口南迁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南方人口增长促使了劳动力的增加,特别是南迁的北方居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为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当时的两宋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师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不是1天、1个月就完成啦?(师生互动)很明显的,南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却有一个时间发展的脉络,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开始、发展到完成。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来探讨这三个阶段究竟是指的什么时期什么事件引起了经济重心南移?”学生看书思考,自由回答。教师点评和补充——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这是开始;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促进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是发展阶段;南宋时期有一句谚语十分流行“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当时的苏州和湖州两个地方的粮食产量之高,可以充当整个国家地区的粮食总量,而这两个地方都是属于太湖流域,表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正式完成。 2.两宋经济发展的表现 (1)教师指出“两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逐步往南方迁移,同时北方的战乱频繁也使得南方地区相对和平与稳定,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和丰富管理经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正式完成为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那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有关宋朝展览会。”播放幻灯片,同时对秧马、占城稻、煤炭、瓷器(五大名窑)、纸币(交子、会子)、泉州海运(海外贸易)等图片逐一简单地介绍。然后提问学生,学生总结归纳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 (2)教师提出“通过图片的展示,同学们对两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将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进行抽签部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刚才的图片,对所抽到的部门表现思考和讨论,并派出一位魅力的代表来作一个发言和总结。”学生分组和选出组长,进行抽签并讨论内容,最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播放幻灯片,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表现,提醒学生记录笔记:
3.思维拓展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学们身边有没有人口流动(流入)的现象,他们是由于什么原因来到东莞?这些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畅所欲言) 三、教师小结: 1.梳理知识点。 2.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宋的经济,即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表现。 四、反馈练习: 1.幻灯片练习: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 2.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 ) A.唐朝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3)“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表明(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A.黄河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江流域D、太湖流域 (4)宋代开采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 A.银 B.煤 C.铜 D.铁 五、板书设计: 第10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一、 经济重心南移 1. 原因: 1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稳定; 2 人口南迁促使南方人口增长,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3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 过程: ① 开始:魏晋南北朝 ② 梦见死人了发展:两宋时期 ③ 完成:南宋时期 “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 ↓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 两宋经济发展
| ||||||||||||||||||||||||||||||
教学反思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