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集中力量打好六大攻坚战(范文)
究极日月第一篇:赣州 集中力量打好六大攻坚战(范文)
赣州 集中力量打好六大攻坚战
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攻工业——举全市之力“跳起来摘到桃子”
长期以来,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一大短板。去年9月,赣州市委审时度势,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作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新决策。
决策出,部署上。计划到2018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园区单位面积产出和产业集中度得到明显提升;在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绿发展上取得突破。
3年左右,不跳起来摘到桃子实现不了“两个翻番、三个提升、四个突破”。目前,制定实施主攻工业3年推进计划、精准帮扶企业实施意见和考评方案,出台服务工业发展的七个方面综合配套政策文件。成立主攻工业领导小组和10个产业推进小组。
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5家,总数达1179家,列全省第二位。家具产业集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继稀土钨之后第二个千亿元产业。为做大做优做强工业,打造若干个千亿元支柱产业集和一批百亿元新兴产业集。计划在3年内,规划建设“稀金谷”“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互联网+”协同制造等新兴产业。
同时,赣州将以瑞金等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各省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建立完善投融资、研发、物流、电商、信息等服务平台,推进产城融合。
步步惊心片尾曲精准扶贫——不让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近年来,赣州市牢记习总书记“决不能让老区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殷殷嘱托,扎实推进精准扶贫。2014年底,全市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215.46万人减少到105.0
冰川融化6万人。2015年,全市贫困人口预计减少34.8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约4.3个百分点,省定贫困村由1119个减少至932个。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赣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赣州努力探索有赣州特的精准脱贫新路子,将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六大工程”,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让赣南老区贫困人口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在脱贫攻坚的推进中,赣州还将通过产业发展扶持解决30.56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解决15万人脱贫、用三年时间完成15万人易地搬迁脱贫、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最低保障标准兜底解决44.5万人脱贫等举措,确保到2018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新型城镇化——让人民众更有获得感
坚持规划引领,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建立赣南城镇体系。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完善新城区,加快水东和水西组团的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蓉江新城,着力打造成休闲旅游健身的好去处。
结合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区位优势,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等特示范镇和中心镇。构建中心城区“四纵三横”快速路网,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力争使城内交通顺畅高效。新建一批小游园、小广场、文化体育场所、公共停车场、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目前,赣州正在加紧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下大气力提升赣州的城市品位。比如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力争完成棚户区改造2.9万户;加快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一批社区蔬菜便利店,新(改、扩)建一批老旧农贸市场,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等,让人民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当前的赣州市,有农业人口761万人,占总人口的79.8%。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粮食总产285.35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
在新一轮发展中,赣州将加快培育脐橙、油茶、蔬菜等优势农业产业,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和改造提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培育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支持农超对接、连锁经营、专卖直销等农产品流通业态,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融合,破解农民“卖难”与居民“买难”的矛盾。同时,围绕农产品后减损、提档增效、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完善仓储和冷链物流设施,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特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生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南山必胜客现代服务业——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
近年来,赣州市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与现实需要的差距不小。为此,赣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旨在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赣州城市发展,发挥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推进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组建赣州金融机构,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融资。
按照“一核三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以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为主体的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以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昌为主体的红旅游区,以上犹、崇义、大余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以龙南、定南、全南为主体的客家文化旅游区。
依托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形成大物流网络。依托综合保税区、进境木材监管区、公路口岸作业区等平台,建设新型内陆口岸;推行“赣粤港”直通车等通关模式。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创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
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建立稀有金属、家具、脐橙等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赣南特商品馆,促进生产、销售、消费跨界融合。开发建设家政、健康医疗等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众生活便利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振兴发展基础
1月13日,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宁都到南昌从原来的4个多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昌宁高速的通车是赣州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的一大成果。
在新的起点上,赣州将统筹高铁、普铁、高速公路、国省道、航空、水运建设,构建立体
化现代交通体系。完成赣州黄金机场升级改造,建设瑞金支线机场,发展通用航空,规划建设通勤机场,拓展赣州至国内主要城市、港澳台的航空通达能力。建设赣江航道和客运码头,实现三级通航,基本建成赣州港。统筹推进核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太阳能利用,基本实现电力能源自给。加快华能瑞金电厂二期等支撑性电源点和赣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建赣州东、赣州西500千伏环网供电工程等一批电网工程。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设,推进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和天然气终端管网建设,进一步提升油气供保能力。
促进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融合发展,推进居民上网提速降费,实现全市重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智慧旅游、文化创意、高效物流、便捷交通等重大工程,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蒙古人歌词第二篇:突出重点 集中力量 打好新阶段扶贫攻坚战
突出重点 集中力量 打好新阶段扶贫攻坚战
我省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扶贫成本高,是全国最贫困的
省份之一,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更为突出。在目前国家划定的11个连片特困地区中,我省有58个县区分别被纳入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四省藏区的扶持范围,涉及扶贫开发重点乡733个、重点村8347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96.3%、95%;按照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省有扶贫对象837.万人,贫困发生率40%。
一、我省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成效明显
我省是全国扶贫开发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以定西为代表的“三西”农业建设开创了全国扶贫开发的先河,先后提出了“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三年停止破坏,五年解决温饱”,“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出路”、“四个一(一人一亩基本农田,一户一亩经济林果园,一户出售一头商品畜,一户转移一个劳动力)”、“十二字(修梯田、打水窖、兴科技、调结构)方针”等开发路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