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172):逃之夭夭——释“夭”
汉字探微
(172)
逃之夭夭——释“夭”
朱英贵
一、“夭”字小引
拙论此前刚刚谈到过“舞”字(参见《沂水舞雩——释“舞”》一文)认为“舞”字的构字理据本是祭祀的时候敬神娱神的庄重行为,而并非民间自娱自乐的舞蹈;那么,民间自娱自乐的舞蹈又是由哪个汉字体现的呢?其实,这一篇所要谈到的“夭”字的构字理据才是体现的少男少女的欢快舞姿。
然而,人们通常并不是这样来认识“夭”这个字的,人们通常认为“夭”字的古文字字形是表示人在挥动双臂奔跑的意思。而人们接触这个“夭”字通常又是从《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
夭,灼灼其华”的诗句中感知到的,可是这句诗中的“夭夭”却又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的意思,并非挥动双臂奔跑的意思。
于是,人们又诙谐地造出了一个成语“逃之夭夭”,用来表示挥动双臂奋力逃跑。可是,却没有人敢说这当中的“夭”字就是挥动双臂奔跑的意思,通常认为这只是一种“桃”谐音“逃”同音借用的诙谐说法,那意思就是说对于“逃之夭夭”中的“夭”字的意思,可以不必较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一种诙谐的借用说法而已。
其实,把“桃之夭夭”中的“夭”字理解为形容桃花茂盛艳丽的意思并不是它的造字本义;若把“逃之夭夭”中的“夭”字理解为强壮有力的跑动姿势,也可以作为“夭”字的另一个引申义,如果知道了“夭”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的话,这样讲也还是讲得通的。
那么,“夭”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要说它体现的是少男少女的欢快舞姿呢?这正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二、“夭”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夭”字的构字理据至今还没有能够说清楚的确凿证据,拙文仅是一种推测与假说,是否接近造字时代的客观真实,还有待于学人的进一步研讨与考证,仅此献疑,以求抛砖引玉。
让我们先来看看“夭”字的古文字字形(见下图):
图1:“夭”字的古文字形体
上图为“夭”字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字形。其中三个甲骨文字形均象手臂摆动的正面人形,第三个字形还显示了头部形象;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字形构字理据相同,也是一个手臂摆动的正面人形,不同在于由于铜器铭铸的原因而形体粗黑;小篆字形则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是手臂摆动,而是两臂下垂,头部侧倾。
那么,“夭”字的构字理据是什么呢?现在流行的看法是根据“走”与“奔”两个字内含有“夭”字,进而断定“夭”字的构字理据是甩动双臂向前奔跑,甚至有人认为“夭”就是“走”与“奔”的初文,“走”与“奔”是“夭”的后起字。因为“走”字只不过是在其下部增加了一只脚,“奔”字只不过是在其下部增加了三只脚而已。甲骨文未见接近现行汉字的“走”字与“奔”字,一些学者把甲
骨文的“夭”字当作“走”字的初文。下图为“走”字与“奔”字的金文字形:
图2:“走”字与“奔”字的金文形体
上图共八个金文字形,前四个(上部为“夭”,下部为“止”)是“走”字,后四个(上部为“夭”,下部为三个“止”)是“奔”字,其中后两个“走”字与最后一个“奔”字在左侧还增加了表示道路的“彳”形符号,借以凸显在路上奔走的意思。
愚以为,上述金文字形还有两点含义需要格外注意:
其一,“走”字与“奔”字是在金文时代才借助“夭”字作为构件创造出来的字,甲骨文中并无这两个字。因为只有在“夭”字基础上添加“止”字(表示脚的意思)作为构件,有时甚至还要再增加表示道路的“彳”作为辅助构件,才能真正表示“走”或者“奔”的意思。因此,甲骨文中的“夭”不是“走”的初文,更不是“奔”的初文,它自有它的造字本义。
dnf远古地下城怎么进其二,无论是“走”字还是“奔”字的金文字形,其上部的“夭”都是双臂摆动的形象,都没有小篆字形的歪头形象,那么,小篆字形“夭”字的双臂下垂与头部倾侧的形体是何时形成的呢?下面是一些“夭”字的战国文字形体与传抄古文字形体:
图3:“夭”字的战国文字形体与传抄古文字形体
由上图可以看出如下两点意思:
其一,“夭”字的双臂下垂形体是在战国文字中出现的,然而,无论是楚系简帛文字还是秦系简牍文字,当正面人形的双臂由摆动形象变为下垂形象的同时,都在腰部增添了一条曲线或者横直线,借以弥补原来的双臂摆动的含义。但是无论是楚系简帛文字还是秦系简牍文字,人的头部都没有歪向一侧。
其二,“夭”字的头部倾侧的形体是在传抄古文字中出现的。传抄古文字既改变了“夭”字双臂
摆动的形象,又没有像战国文字那样增添曲线或者横直线来弥补其意,而是用头部倾侧的形体来表示原来双臂摆动的含义。
由此可知,“夭”字小篆字形的双臂下垂与头部倾侧的形体是在传抄古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说文解字》又正是依据小篆字形来解释字义的,下面是许慎对“夭”字的解说:
《説文解字》卷十夭部:“夭,屈也。从大,象形。凡夭之屬皆从夭。”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为:“夭”,就是屈身的样子。它的字形采用“大”作为表意偏旁,就像人在扭头屈身的样子。大凡跟“夭”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夭”作为表意偏旁。
至此,关于“夭”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大致推测:
首先,“夭”字的构字理据要依据它的甲骨文字形来解读,而它的甲骨文字形唯一的特征就是在正面人形“大”的基础上含有双臂摆动的含义。
其次,“夭”字的构字理据本身不含有“走”或“奔”的时候双臂摆动的含义,而在“走”或“奔”两个字的金文字形中才具有这样的含义。
检验批
再次,战国文字和传抄古文字所具有的曲线、横直线、头部倾侧的符号或特征都不是为了强调行走或奔跑的脚部特征,而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屈身摆动(屈也)的含义。
于是,我们就该重点关注许慎所谓“夭,屈也。”这屈身摆动(屈也)的含义究竟是一种什么含义了。
愚以为,“夭”字所具有的屈身摆动(屈也)的含义应该是优美的舞蹈动作:战国文字于腰部之处增一曲笔或直笔,可能是表示手臂飞快甩动的意思;而传抄古文字放弃手臂飞快甩动的表意,而另辟蹊径用头部倾侧的形象来表示头部摆动的舞蹈含义。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拙论由此推测,“舞”字的构字理据本是祭祀时候敬神娱神的庄重行为,而“夭”字的构字理据才体现的是少壮人等欢快的舞姿,据此可以将“夭”字的造字本义设定为“少壮舞动貌”,只有这样,才能够出“夭”字的各种引申义的源头联系,但不知各位学人以为然否。
三、“夭”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综上所述,拙论认为“夭”字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当为少壮舞动貌,或者说是青春活泼的屈身摆动的舞蹈姿势。
“夭”字在古经传中用得相当普遍,且大多讲成少壮的意思。诸如:《诗·桧风·隰有苌楚》的“夭之沃沃”一句,传曰:“夭,少也”;《诗·周南·桃夭》的“桃之夭夭”一句,传曰:“夭夭,桃之少壮也”;《诗·邶风·凯风》的“棘心夭夭”一句,传曰:“夭夭,盛貌也”。由此看来,厄运之槌
“夭”字在这些诗中,都是在引申比喻女子正处盛年,年轻貌美,“巧笑倩兮”等诸多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