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波罗丁的证物怎么得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惠)。孔君平(诣 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1]在上面的“________”上把这篇短文补充完整。
[2]文中括号里的汉字哪个合适,在原文中用√标出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___ 
示: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广①居②右北平,匈奴③闻之,(  ),号④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⑤不敢入右北平。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
①广: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 ②居:镇守。
③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 ④号:称。 ⑤岁:年。
(阅读链接)公元前129年,李广以卫尉身份做将军,率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后,李广也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身边一个匈奴少年所骑的马匹,抢走少年的弓,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
[1]如果要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一个词语,以下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
A.大惊失 B.兴高采烈 C.不慌不忙 D.气极败坏
[2]请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大意:_____________。
公务员级别工资档次对照表
[3]根据阅读链接,匈奴之所以“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是因为___________。
3.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自度(  )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
(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度——第一个:_____________  第二个:_____________
操——__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
[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________________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
[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  )
A.言过其实的人。
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
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
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
[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理解。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儿谋取之,穴深, 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
(1)儿谋取之( A.代词,指球   B.代词,指树洞)
(2)球遂浮出(A.顺,如意   B.于是,就)
[2]这件事的起因是_____(用原文回答)。
[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_____。
[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
[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
A._______    B.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_________
(2)卿何以不汗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鲧禹治水
尧舜①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鯀②(gǔn)治水,鲧用壅(yōng)堵③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④治水,禹开九州⑤,通九道⑥,陂(bēi)九泽⑦,度(duó)九山⑧。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①尧舜:尧和舜。据说都是中国上古时代的贤明君主。②鲧:人名。禹的父亲。③壅堵:堵塞。④禹: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理洪水。⑤开九州:开通九州。传说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后来九州就成了天下的代名词。⑥通九道:疏通九州的河道。⑦陂九泽:修建九州的湖泊。陂,水边、岸。这里是修筑河岸的意思。泽,湖泊。⑧度九山:测量九州的大山。度,计算,测量。
[1]“十三年终克水患”中“克”的意思是(  )
A.能够 B.制服,压制 C.攻下,战胜 D.限定,约定
[2]禹治水“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  )
A.开九州 B.通九道 C.陂九泽 D.度九山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①而揠②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③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④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⑤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⑥,而又害之。
(注释)①长:生长。②揠:向上拔。③其人:他家里的人。④往:去,到。⑤耘苗:给苗锄草。⑥益:好处。
安全生产培训内容[1]借助注释,理解短文,猜猜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不长高,就一棵棵地把禾苗向上拔)
B.非徒无益。(不是说没有好处)
C.芒芒然归。(很迷茫地回家)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
A.庄稼人对禾苗要多加照管,不能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懒汉。
B.要想做好事情,就要想办法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C.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9. 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鉴赏。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
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盖士人读书__________(2)第三要有恒__________
淘宝登陆保护
(3)如井蛙之窥天________(4)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小古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好:__________ 使:__________ 执: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服务承诺书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    ,父不在,乃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曰:“此是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