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质)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梅兰芳蓄须》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要素是在三年级“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本册教材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了解故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这是针对一件事的。本单元则是围绕主要人物记叙多件事的故事文本。上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握多件事文本的主要内容,而本课作为一篇略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把在精读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自主实践之中,进一步提高其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是以上方法的巩固,同时也为下册“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打下基础。
《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的能力生长点在于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方法,根据这一能力发展目标,教师可以设计表格支架,引导学生以表格中的维度为抓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横看、竖看、整体看表格的方式,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看出课文表达的精妙之处,体会梅兰芳先生的爱
国情怀。课后还有一篇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这是对方法的又一次巩固与训练,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上加以利用。
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略读课文的篇幅一般较长,内容相对浅显,目的是扩大阅读量,训练阅读速度和能力,深化对精读课文涉及的人文主题的理解。但因教学时间的限制,所以对文本的感悟很难做到条分缕析,能力训练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时必然要有所取舍。
《梅兰芳蓄须》中描述的历史人物梅兰芳及其事件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造成了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事迹,感知人物形象,拉近学生和梅兰芳之间的距离,让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走进学生的心里。还原历史背景可以和“批注”阅读策略相结合,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在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处作标记,比如“梅兰芳”、“旦角”、“租界”、“香港沦陷”等,运用自主查阅资料、教师呈现资料等方式走进那段历史,了解梅兰芳先生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他做这一决定所承载的重要意义,从而感受梅兰芳先生的铮铮傲骨。
二、学情分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
1.生活层面
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梅兰芳不只是京剧流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而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伟大象征。作为中国京剧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梅兰芳一生的坎坷经历和艺术实践早已突破了个人生活的琐屑性而进入公共话语层面。但京剧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充斥市场的今天,学生几乎不会去接触。就本课来说,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比较陌生,对文本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感很模糊,不能很清晰地认为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就是爱国的表现。
2.预习单分析
①在预习单中,本班有17名同学提出类似问题:为什么梅兰芳不愿意给日本人演戏?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对抗日战争这一时代背景不了解,不能够清晰地认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生活的悲惨,因此不理解梅兰芳先生为何宁可放弃一切也不愿意为日本人演戏。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让学生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走进课堂,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②学生所查阅的资料比较广泛且繁杂,不能够很好地、有针对性地运用,部分资料对理解本篇课文助益不大。因此,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资料,如“抗日战争”、“沦陷”、“大东亚圣战”以及梅兰芳的突出成就等。希望学生能初步了解查阅资料、筛选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尝试提高学生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的能力,以便日后能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
③学生在预习单中,对本课的认读字掌握情况较好。因此,在课上无需花费过多时间,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适时纠正即可。
3.能力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通过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精读课文,掌握了“通过抓主要人物所作的事情”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把“主要人物所作的多个事件连起来说”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在概括全文内容时,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应适时提供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概括能力。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 运用“抓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借助表格,梳理关注主要事件,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阅读链接运用、巩固此方法。
2. 结合资料,通过默读、批注等方式,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互相了解,拉近距离。
2.与学生分享梅兰芳的相关资料。
a.旦角
正音,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角,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的统称,梅兰芳在表演时需要男扮女装,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把胡子——剃掉。
b.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善于从书中提取信息)
c.世界闻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拓展:朱小棣《闲读闲记》——《尘埃落定看梅郎》部分内容,了解梅兰芳的闻名程度。
d.原名梅澜,为什么要取艺名为梅兰芳呢?
(解决预习单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日本非要让梅兰芳演戏?)
一年级试卷分析3.了解抗战背景
“梅兰芳蓄须”这件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课文中有很多词语都打上了那个年代的烙印,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对当时那个年代的了解。
(解决预习单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梅兰芳这么喜欢演戏,为什么要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一)揭示课题,缘题质疑
1.揭示课题,理解“蓄须”,了解由题目初步感知主要内容的方法。
2.质疑:梅兰芳作为一名男性,蓄须本是常理之中的事,为何在他身上却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凤梨酥怎么做关注课文第一自然段:“旦角”、“为了演出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因此,在绝大多数男性那里,蓄须并不奇怪,但对于饰演旦角的梅兰芳来说,蓄须就非比寻常了。
(二)链接预习,解决字词问题
出示重点词语,扫清阅读障碍。(预习单中学生提出问题最多的词语。)
(三)阅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读读课文的导语,画出我们这节课要做的事: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二、搭建支架,把握主要内容
(一)发布任务,激发兴趣
采育二小戏曲社的小社员们正在筹备开展“讲述戏曲名家故事”的活动,其中,二年级的小社员听说咱们四年级的大哥哥、大们正在学习《梅兰芳蓄须》一课,很想通过连线的方式,邀请你们把梅先生蓄须拒演的故事梗概讲给他们听,你们愿意吗?
(二)共同制表,回顾方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让大家通过一张表格来梳理课文内容的话,你们觉得这张表格里都会有哪些要素?会是什么样的?
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把每件事都分别列出来。
2.出示表格,说明理由。
(三)借助表格,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师提示:概括要精炼,用最简洁的语言
主要人物
怎样学好语文
时间、地点
主要事件
起因
(日本人的行径)
经过
(梅兰芳的办法)
结果
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1937年—1938年
上海 香港
多次逼迫 骚扰
抗日战争胜利后,剃须登台。
2.梳理表格,概括内容。
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出示要求:
①请大家在组内分享信息,完善表格。
②试着横向看表格中的信息,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③运用上一课“将几件事连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
时间、地点
主要事件
起因(日本人的行径)
经过(梅兰芳的办法)
结果(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梅兰芳
1937年—1938年
上海 香港
纠缠
助学金申请书怎么写
藏身租界;深居简出
不再登台
虚度生命
1941年  上海
多次逼迫 骚扰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庆祝“大东亚圣战”
必须登台
打针装病
险些丧命
抗日战争胜利后,剃须登台。
要求:先横向看表格,简单说每件事的主要内容;将关键信息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评价表,学生依据评价表练习。
如果学生语言不够简洁,师提示方法:
讲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尝试用三句话概括。
第一句:起因:梅兰芳做了那么多事,目的只有一个——拒绝给日本人演戏。
第二句:经过:想了哪些办法,经历了哪些困难?
第三句:结果:抗战胜利后,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预设:
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先是藏身租界、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后来面对日本人的多次逼迫,他蓄须明志,没有了经济来源的他不
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出。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关注梅兰芳的三件事情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然后把每件事情串联起来就知道了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这就是我们这个单元必须掌握的一个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表格支架,引导学生以表格里的问题作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抓手,通过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筛选出重要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引导学生“横向看表格”结合前一课学到的“将几件事连起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关注事件,感受气节
(一)梳理表格,提取信息
提问:请大家竖着看表格,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
①日本人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手段越来越多。
②梅兰芳拒绝得一次比一次彻底。
③梅兰芳面对的困难和危险越来越大。
(二)发现联系,感受气节。
1.刚才大家从表格里提到了三件关于梅兰芳的主要事件,这三件事情有什么联系?
预设:这三件事情是相互关联的,先有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才会有梅兰芳的想办法拒绝,导致后面的结果,三件事情的原因、方法、问题和困难都在不断地升级、加剧。
拓展写法:我们在写人的文章中,也会有用几件事来描写人物的情况,这些事情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最好能够像这样,层层递进、跌宕起伏。
2.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次拒演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哪一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默读课文,出最打动你的地方,圈一圈那些深深打动你的关键词,可以简单做批注。
预设:
①第2自然段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把艺术视为生命,但是他把民族气节、国家危亡看得比艺术还重要!
②第4自然段
“很多戏园子老板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梅兰芳生活已经十分窘迫,但是他仍然坚守民族气节。说明,在他心中,金钱无法与国家危亡相提并论。
师顺势引导:梅兰芳会如何反问这些戏园老板呢?
(链接语文园地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训练)
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把民族气节、国家危亡看得比金钱重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