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雕塑的中国山水精神——以杨冬白《移山》系列作品为例
人文研究当代雕塑的中国山水精神
——以杨冬白《移山》系列作品为例
□张昕怡
摘要:该文分析当代雕塑艺术家杨冬白的《移山》系列山水雕塑作品,通过山水雕塑作品探究中国山水的精神内涵及其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创作提供的新思路、产生的影响,并引用其他雕塑家的作品案例,阐述中国山水精神在当代雕塑中的体现,分析两者结合带来的积极成果。
关键词:当代雕塑中国山水精神
在当代艺术中,山水画创作已不仅仅限于在二维平面上展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家学习、吸收了一些西方的艺术创作思维,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创作出既有世界性又极富中国特的中国雕塑作品。笔者以杨冬白的《移山》系列现代雕塑作品为例,阐释中国特有的山水画艺术如何渗入雕塑创作,雕塑又如何体现出独特的中国山水精神。
一、三维造型展现虚实动静
杨冬白自1991年起留学日本,留学的经历唤起了他对中国古典文化本源的情怀。幼时对山水画的学习,
老歌经典80年代
为他如今的雕塑创作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传统中国画是中国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杨冬白认为应该把“雕塑”理解成一个动词,因为雕塑作品的实质是雕塑家用双手与各种材质发生关系后产生的结果。《移山》系列就是对“雕塑”一词最好的解释。整个创作过程包括铸铝、铝板着、吹气锻造等环节,这些烦琐的步骤只是为了将冰冷的材料转变成融入艺术家激情与心血的作品。杨冬白试图将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云、树等造型用金属板材表现,形成高低错落、参差叠加的效果,从二维纸面转变成三维空间,将水墨的山川云烟变成有重量感、质感、视觉冲击感的真实物象。
杨冬白基于古典美学中虚实、动静的辩证关系,处理二维画面上的虚和三维雕塑空间的实,将从中国文人山水画中汲取的营养用于金属板材的变形锻造,通过截然不同的材质肌理展现出“新人文山水”。长期沉浸于金属材质研究的杨冬白发现了金属材料特有的精神品质,切割、焊接、高温、高压充气等变形方式,都使金属材料展现了本身的多变性,具有了人生品格的象征 含义。因此,中国传统山水国画能与当代雕塑产生结合点,并且展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时,这也与杨冬白追求艺术的热情分不开。他始终追寻隐藏在冰冷金属背后火热的秘密,
图1图2图3
45
图4图5图6
图7
从而磨砺了自己,也磨砺出了厚重的雕塑艺术佳品。
如,《仙人来之一》(图1)与《仙人来之二》(图2)的材料为铝板,丙烯上。杨冬白将山水画中平面山石、云川的形象以雕塑独有的三维形体优势表现出来,通过拼贴、重组、上等手法,创作出具有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当代雕塑作品。这两组雕塑作品体积较大,《仙人来之一》的尺寸为187cm$107cm x13cm,《仙人来之二》为210cm x78cm x21cm,展览时是固定在墙壁上的,远看犹如中国山水画长卷,但比山水画更有磅礴的气势,云烟缠绕山体,更有呼之欲出之感。站在层峦叠嶂前,观众能体会到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浩荡。在造型上,杨冬白注重整体、局部及疏密的关系,下半部分用材较多,铝板叠加的厚度较厚,上半部分只用了两块面积较大且完整的铝板。这样的组合形式使整个作品的基座更稳固,体现出山川拔地而起的冲劲。杨冬白没有选择将云烟放在作品中间,而是将其放在在中间偏上的黄金分割点处,使作品在视觉上更显高耸挺拔。
在彩上,杨冬白遵循了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的用。《春雨》(图3)是典型的青绿山水,观众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一片铝板的绿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偏淡蓝,有的偏黑,最前面两块既有蓝又有黑,没有将颜完全调和。铝板上的丙烯颜料较薄,能看出颜料中加水之后笔刷的流动感。这种效果与作品的题目“春雨”呼应,确实有“山空蒙雨亦奇”之感,使雕塑作品更加通透、更具有灵动性。如,《绝景游系列》(图4)以赭石上,上时注重对石头肌理纹路的刻画,表现出国画中皴擦的效果,丰富了作品的体积感与厚重感。《材料、境界和修养一一杨冬白访谈》揭示了杨冬白对于《移山》系列金属材料“片段式”“碎片式”的思维方式:杨冬白认为雕
46
人文研究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塑具有局限性,无法表现虚实关系,所以只
能通过某一个片段集中阐释。因此,他从宋
元大家的山水画入手,到了几个片段,放
大了“意境”这个专属于中国画的关键词。
他不仅在造型和彩上注重融合古今,而且
长隆香江野生动物园在作品完成后注重展出的方式。《移山》系列
是固定在墙面上的,此时的墙面仿佛是一张
大宣纸,真正实现了雕塑与国画的融合。
杨冬白对中国山水精神的阐释并没有
教师节贺卡简单好看
局限于金属材料,他的艺术理念是追求艺术
刑法236
与材料的极致。他认为琉璃艳美、透明,但
如何把控与使用琉璃是一个修养问题。如,
《山中人》(图5)曾于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
博览会艺术展区展出,作品是用石膏和琉璃
制作的,放在桌面上展示,搭配顶光和桌面
上的光,使这组琉璃山水作品熠熠生辉。石膏作为基础材料,在作品中充当了积雪的角。琉璃散发着金光,仿佛受到了阳光的洗礼,是中国画中经典山川形象与高级材料融合的完美之作。
二、冰冷铝板燃起清高意境
传统中国山水画反映了画家在精神层面上对仕途命运的清高态度,画面中渗透着清冷的气息,营造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悠远意境。画家或是描绘大气磅礴的险峻高山,或是表现小桥流水垂钓的悠闲场景,寄托了自己的惆怅,发泄了心
图8
中的压抑情绪。杨冬白认为精神应超越物质,而不应屈从于物质。如《移山》系列中的《绝景游》(图6),这件作品可以理解为怪石,亦可理解为险山,崎岖的线条走势如人生之路,或顺、或陡、或平、或险。作品尺寸约为160cmx140cm!20cm,体积较大,立体感更强,固定在墙面上,可使观众更有代入感,仿佛已腾云驾雾,爬上了这座奇山异石,每根线条的弯曲都牵动着呼吸,薄薄的油漆使山石在雨后又焕发生机与活力。杨冬白不再把铝板视为一种材料,而是视为一个鲜活的生命,同其一起体会人生起伏,体验挫折过后卷土重来的旺盛生命而带来的惊喜,感叹越是崎岖执着的生命,越是能够拥有清冷高贵的气质。山水画的关键词“虚静”“空灵”“气韵”“意境”等早已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心中,亦是中国艺术的标志性符号,并承载着中国人高尚的艺术情怀与胸襟。同时,山水画拥有强大的包容性和亲和力,融合了中国道家学
图9图1
47
派的深刻思想,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常颂在《试谈中国山水画的理想境界—
—以古代画论为中心》一文中写道:“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在艺术中追求道境,就是通过有形的绘画追溯自然宇宙的本源,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1《绝景游》诠释了杨冬白提出的“生命体”这一概念,他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人的体验,艺术作品包含了艺术家对生命的体悟与认知。同时,艺术家需要将对生命的认知完好无损甚至加以升华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并理解艺术品背后生命的真谛。他认为艺术的有趣之处在于艺术本身处于一个宏观的背景中,但是艺术家创作的每一件艺术品又是具体、特殊的。艺术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外在物象。中国山水精神总结
了古今中国艺术家对于中国艺术的独到见解,包含了儒、道、释各家的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哲学。
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部分雕塑家的创作走向形式化、理念化,缺少了中国特有的艺术内涵与精神。部分雕塑家选择将中国山水与雕塑结合,将山水意境融入三维的雕塑形式,使观众更加能够感受到自己置身山水之中。如,郑路的《弘仁山水印象》(图7)[]直接用山石造型呈现中国山水精神,金属材质表面喷了灰黑的漆,下面的山仿佛是倒影,给人以水的印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山水的形态。作品被悬挂在空中,在灯光的照射下,传达出淡泊、空灵、虚空的意境。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道、释思想在认知方法和价值取向上往往重内求、轻外知,重主观精神、轻客观世界。郑路以他对自然物象的偏爱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理解与内在感受为创作理念,表达了他“轻物质而重精神”的艺术追求。高原在《传统山水艺术在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新表象研究》中写道:“作品希望不仅在外在表象,更在其内涵中探索表达空灵、虚空的意境和淡泊的价值取向,以此提出人自身内观式的思考,提出对当下社会情境下人内心的反思问题。”3魏陈斌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体现》中写道:“中国山水雕塑通过传统山水符号的运用唤起了艺术家们对传统文化和自然观的思考,也是艺术家对当下的思考,具备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借古喻今还是借山水元素营造思考环境,或者是激发的审美愉悦性,山水元素都在其中发挥着彰图11图12图13
48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
显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的作用。”4
三、纯粹山水表达自然敬畏
艺术家往往借助艺术手段表达情感、呼吁社会。如今,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成了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表达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如P,杨冬白的作品《饮水的熊》(图8)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作品表现了一头熊饮水的景象,安静而富有意境美。现在,这件作品被摆放在上海的滴水湖,作品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杨冬白的《移山》系列(图9)也表现了环保的概念。从作品中“山石”的造型和彩可以看出,杨冬白呼吁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保护自然,他以纯粹、朴实的颜表示拒绝植物性的染料。他把中国画的从容不迫、淡定自若融入雕塑,使原本象征工业化的铁板有了安静的书卷气,同时折射出城市中的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的渴望。2020年初,为纪念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杨冬白以陆家嘴建筑作为背景创作了作品《海纳百川》(图10、11)。他在采访中说,他把山水人文和科技元素相融合,使作品具有一种新的人文气息和回归自然的状态。由此可见,杨冬白的作品始终建立在“人文”“自然”“山水”等关键词之上,这也是他的作品获得成功的核心。又如,徐冰的系列作品《背后的故事》(图12,13)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徐冰的山水雕塑多使用综合材料,还包括塑料袋、玻璃、树枝等废旧物品。他的作品有多重的含义,表面上看是一幅具有东方韵味的山水画,实际上作品是由废旧垃圾构成的,从而让观众明白“化腐朽为神奇”的道理。程大利在《谈中国画家的生命状态》一文中写道:“中国画离开世俗越远越好,尤其是山水画,最好按’天人合一’的路线走,从而实现'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种观点颇类今天的生态环境问
题。”5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中国古代文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不是功利的,不赞成对自然无节制的索取,而是主张对自然怀有感恩与敬畏之情。中国山水画折射出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山水在他们心中具有人的品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山水画不仅是画家对于内心情感的寄托,而且使观者在欣赏山水画时感受其中的气节,体会到云卷云舒的悠闲自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应该洗涤心灵,培养高雅的心性。马景仁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山水情结》中写道:“在当今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不少当代艺术家开始从传统的山水文化中去提取资源,对当今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评。他们借用山水画概念和形态的外壳,去唤起现实社会中的人对自然的人文关怀精神。”6杨冬白的《移山》就是很好的范本,他采用雕塑三维化的呼吁方式,更能使观众内心感动、产生共鸣。
中国山水画是世界艺术史中的一朵奇葩,饱含着千百年来文人逸士的高尚情怀,蕴藏着强大的中国艺术能量,被定义为中国山水精神。杨冬白的《移山》系列作品将传统山水画融入雕塑,笔者认为可称其为"写意雕塑”。他不仅展现出具象的山石云川,而且全方位融入光影、空间、肌理等因素,更加强烈、鲜明地表达出中国 山水画的意境。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世界,山水画与雕塑融合,可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义更加丰富、立体,也使当代雕塑的面貌焕然一新。雕塑不再是单纯的西方艺术,同样可以被注入中国文化元素,表现扬名中外的中国山水画题材。王晓敏、李福全在《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山水艺术元素研究》中写道:“当代雕塑创作中,已经有一些雕塑家的作品将传统山水艺
术的精神通过雕塑作品以及现代工业材料进行了对传统山水艺术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在国际上受到赞赏及认可,为其他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拓展以及材料置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7
结语
将中国山水精神融入当代雕塑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山水画的“虚”与雕塑的“实”结合,使雕塑不仅呈现出三维物象,而且展现出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悠远意境和文人气质。极具装饰感的雕塑融合了中国的思想文化精神和艺术审美方式,蕴含着中国艺术家乃至中国人对于中国山水精神的认同。山水系列的雕塑不仅是对中国山水精神的三维表达,而且具有呼吁人类关注环境问题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常颂.试谈中国山水画的理想境界一以古代画论为中心美术大观,2019(12):82—83.
[1][1]高原.传统山水艺术在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新表象研究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3:15.
[4]魏陈斌.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体现杭 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5.
祝公司发展好的祝福语4]程大利.中国画家的生命状态4J.艺术沙龙,2010(2):20-33,18-19.
46马景仁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山水情结4J.艺术评鉴,2017(5):61—63.
4]王晓敏,李福全.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山水艺术元素研究4.艺术百家,2016,32(51):24—26.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王旭
4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