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第1部分:热源、热网和热力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供热系统中热源、热网和热力站勘查及评估、智能化改造、源网站协同和施工与验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既有供热系统中热源、热网和热力站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供热项目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谷雨的诗句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3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6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4394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 16260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8035 软件系统验收规范
GB/T 30976.2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第2部分:验收规范
GB/T 503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CJJ 2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T 448-2014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方法
DB11/T 1009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DB11/T 1477 供热管网改造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供热系统智能化 heating system intellectualization
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仿真系统及物联网和GIS定位等技术进行供热系统—热源、热网、热力站、热用户的生产和调度运行一体化管理,对系统内重要设施设备和运行参数实时监控,对系统进行负荷预测、数据分析和运行策略优化,实现按需供热和精准供热。
3.2
管网关键节点 key nodes of pipe network
管网解列及重要分断门两侧的监测点。
3.3
离线水力计算 off-line hydraulic calculation
水力计算过程不和上位机相连,且不受上位机控制,而是靠人工或其他方式进行条件输入获得水力计算结果,称为离线水力计算。
3.4
在线水力计算 on line hydraulic calculation
水力计算所需输入条件与所需数据源直接相连,通过自动获取方式取得动态数据并给出水力计算结果,称为在线水力计算。
3.5
智能监控平台intelligent supervisory platform
供热企业按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供热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挖掘、预测、检索、显示,并实现供热系统“热源-管网-热力站-热用户”的优化运行、生产与安全管理、用户服务的智能监控核心枢纽。
4 基本规定
4.1 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应按查勘评估、设计、施工验收、效果评测的流程进行。
中考成绩查询时间4.2 智能设备应采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6大技术,满足智慧供热系统的“感、传、知、用”需求。
4.3 热源、热网和热力站使用的各类设备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 4208的有关规定,现场安装的不涉水的电子式仪表的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65,与水接触的电子式仪表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8。
4.4 智能设备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a)采用标准化的通信协议;
b)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及结构,支持即插即用接入系统方式;
c)具有控制、连锁和保护等集成功能。
4.5 智能设备宜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a)支持对自身设备的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和维护建议等功能;
b)具备功能性故障自愈功能。
c)支持在线调试。
4.6 具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应满足下列控制要求:
a)具备对不同工况的自适应控制功能;
b)支持网络化控制方式及紧急手动操作模式。
5 勘查及评估
5.1 一般规定
5.1.1 设计单位应结合建设单位、供热运行管理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对既有供热系统(热源、热网、热力站)进行查勘、分析。
5.1.2 设计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供热运行管理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意见及现场查勘资料,提出评估报告。
5.2 前期查勘
5.2.1 前期查勘应符合DB11/T 1009 和DB11/T 1477中的要求。
5.2.2 前期查勘时设计单位应对建设单位、供热运行管理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进行核实。
5.2.3 如建设单位无法提供完备的技术资料,建设单位宜与设计单位协商采取措施落实补齐相关资料。包括:设备信息,完整的管线路由、长度、管径、敷设方式、阀门、热力井位置、用户信息、建筑物信息(围护结构节能信息、楼内供热系统形式等)等。
5.2.4 热源应勘查以下项目:
a)图纸、历年维修改造资料;
b)热源的设备配置、供热范围、供热面积、连接形式、投入运行时间及供暖期供热天数、分区情
况等;
c)热源(锅炉、热泵、太阳能板、地热装置、蓄热装置)、水泵、阀门等设备运行状况;
d)智能化设施、自控系统、通讯接口、通讯协议、监测仪器仪表的配置情况;
e)改造前不少于3个采暖季的运行数据,至少含有运行能耗数据。
5.2.5 热网应勘查以下项目:
a)图纸、历年维修改造资料;
b)管网现状情况;
c)智能化设施、自控系统、通讯接口、通讯协议、监测仪器仪表的配置情况。
5.2.6 热力站应勘查以下项目:
a)图纸、历年维修改造资料;
b)换热器、水泵、阀门等设备运行状况;
c)智能化设施、自控系统、通讯接口、通讯协议、监测仪器仪表的配置情况;
d)改造前不少于3个采暖季的运行数据,至少含有运行能耗数据。
5.3 评估
评估报告内容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现有供热系统概述;
b)供热质量;
c)能耗状况;
d)设备运行状况;
e)安全状况;
糖醋里脊的做法 最正宗的做法f)自动化情况;
g)信息化情况;
h)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分析及建议;
i)预期改造效果。
6 热源智能化改造
6.1 热源种类包括利用传统能源的燃气锅炉、电锅炉等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各类热泵(包括独立的和辅助的)、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配套的蓄热装置、配套设备等。
6.2 热源智能化应进行以下校核工作:
a)锅炉及循环水泵应结合实际运行流量和热负荷进行校核;
b)在计算工况和校核工况下,锅炉效率不应低于90%,锅炉总压降均应不大于50 kPa;
c)循环水泵扬程的选择应进行管网的阻力核算,应参考现场的运行数据,满足热源总压降需求;
d)循环水泵选型应控制在运行的高效区,满足JGJ/T 132规定的评价指标耗电输热比,否则应进
行改造。
6.3 热源智能化应按照《供热系统数据采集及通信规范》对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能源数据进行采集监测,实现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的调控功能,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的联锁保护,工艺参数超限
、设备故障报警功能。
6.4 热源智能化应具备下列控制功能:
a)循环水泵应采用变频调节方式;
b)热源应具备按以下其中一个模式进行供热量自动调节的功能:
i)具备根据室外温度以及热用户需求自动调节供热量的功能。在本地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热网水力状况、建筑围护结构状况,结合反馈的用户室内温度,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热源供热量模型,实现按需供热、精确调节;
ii)具备结合室外温度及历史运行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热源热负荷预测模型,自动调节供热量的功能。
c)各热源厂既可以自建室外气象站,也可采用购买气象服务的方式,向北京市专业气象局提出需
求,从而获取室外气象数据信息,对热源热负荷预测模型进行校核,对热源出力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d)热源的电动阀、变频器及配套变频柜应具备远程控制功能。
6.5 热源智能化宜具备下列控制功能:
a)宜在每台热源设备的进出口处安装开关型的电动阀,当设备启动或停止时自动开启或者关闭。
b)宜在现场安装智能控制柜,在边缘计算器植入和升级智能算法,实现本地智能化控制,实现下
列功能:
1)现场设备或传感器数据接入、转换、数据预处理和边缘分析应用等功能;
2)边缘应用开发所需的资源调度、运行维护、开发调试等功能。
c)当热源设备为2台及以上时,热源智能化改造宜建立供热集控制模型,实现下列功能:
1)优化供热集的供水温度、机组负荷等参数;
2)预测不同工况条件下热源设备运行状态与运行能耗;
3)结合优化算法寻众多组合方案中经济最优的解决方案。
6.6 热源智能化应具备下列联锁保护功能:
今天是教师节
a)热源(锅炉、热泵等)进水压力过低或者出口水温度超高时热源(锅炉、热泵等)自动停止运
行;
b)燃气浓度超出限值,切断总管燃气供应并开启排风机;
c)循环水泵骤停,热源(锅炉、热泵等)自动停止运行。
6.7 热源智能化应具备下列报警和安全功能:
a)出口水温限值报警;
b)出口水压限值报警;
c)循环水泵故障报警;
d)循环水系统定压值报警;
e)水箱液位限值报警;
f)炉膛熄火报警;
g)燃气压力限值报警;
h)锅炉房CO气体浓度报警;
i)消防系统报警;
j)锅炉房可燃气体报警;
k)动力电断电报警。
6.8 热源智能化宜具备下列报警和安全功能:
a)DCS系统与BMS系统通讯中断报警;
b)DCS断电报警;
c)烟感报警;
d)水浸报警;
e)烟气NOx超标报警;
f)安防系统报警;
g)电机超温报警。
6.9 热源智能化尚应下列相关要求:
a)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应为±0.2℃,压力传感器精度应为0.5%;
关于科学的知识b)数据采集装置宜具备本地存储功能,存储数据不少于48小时,当通讯网络恢复时,能自动通
过网络上传或通过存储介质上传;
c)各类控制装置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抗干扰性满足工业三级。
7 热网智能化改造
7.1 热网智能化改造,应在完成老旧供热管网更新改造的基础上开展。
7.2 热网智能化改造应按照《供热系统数据采集及通信规范》对热网基本参数和运行参数等进行采集和监测。
7.3 热网智能化改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网关键节点应至少采集温度、压力、流量中的一个参数;
b)宜对管网检查室内的环境温度、湿度、补偿器补偿量位移、地面积水等参数进行监测;并对检
查室内的地面积水进行超限报警;
c)宜具备管道泄漏报警系统。
7.4 一级管网的智能化改造宜根据供热规模进行离线水力计算或在线水力计算,智能监控平台展示管网拓扑结构,具备寻最不利回路、最大压差点、最大温差点功能。
7.5 二级管网的智能化改造宜满足下列要求,实现按需精准调控:
a)根据用户随天气气温波动和用户的分时分区控制的需求,实施对应工况的水力平衡调节,支持
质调节、量调节及质量并调,在采暖季不同阶段,计算用户及单元所需不同的负荷需求,给出调控策略,配合自控系统实现二级管网的闭环控制;
b)考虑热力站的建设条件(老旧管网、建筑节能情况)、热源升温到各热力站的温度延迟等因素,
根据所提供的天气预报相关数据滚动生成未来24小时的小时级负荷预测及未来5天的负荷预测,小时级
负荷预测精度不低于90%,即(负荷预测值-实测负荷值)/负荷预测值<10%。
7.6 热网智能化监测设备应符合下列性能要求:
reset是什么意思a)监测设备应具备地理信息定位与身份唯一识别功能;
b)监测设备应耐受高温高湿环境,防水等级IP68及以上,耐受温度不低于8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