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的由来和用处
太极图的由来和用处
我们在一些场合,会看到韩国的国旗,它是由八卦与太极组成的图案。八卦与太极不是中国的嘛?怎么韩国用来当国旗了,这里我们不去考究为什么韩国把它当旗用,本篇只是探讨太极图是怎么出现的,太极图有何作用等。
先看看<<易学大辞典>>上是如何概述“太极图”的。
三八节是法定节假日吗?原文如下:“中国古代概括阴阳易理和反映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图式。世传太极图出自陈抟之手,陈氏传有三种图式;一为先天太极图、一为龙图、一为无极图。宋朱熹:“先天太极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也。”(<<语类>>卷一百)后世所绘太极图很多,大致可分二类;一类为数层图组合的图式,如无极图、太极先天之图、周氏太极图等,形式基本相同,最上一圈以单圆表示太极,二圈分黑白三层,标有阳动阴静字样,表示阴阳交错,运动变化,中分金木火木水土五行,表示阴静阳动产生世界基本构成特质,下面再有二圈,分别标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或“万物化生”字样,以示产生万物,此图概括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宇宙演变过程。另一类为以阴阳鱼图为主的图式,如古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等。其图外圆象征太
极内以S曲线分黑白环弧形,白中有一黑点,黑中有一白点。白为阳黑为阴,象征阴阳互根;环弧形如两鱼交游状,以示阴阳变化循环不已。
可见二类图式,形式有异,内涵类同。今流行太极图为阴阳鱼图式,此图各部方位原有固定位置且赋以特定含义,但现在所绘太极图无严格方位标准,多着重揭示阴阳变化循环之义。对于太极图起源及内涵,历来有不同认识。今人多结合现代科技理论加于阐述,如有人认为,太极图是对波粒二象性的准确概括,太极图圆形粒子性,中间S曲线是波动性,太极图是波粒二象性的统一;还有人认为,太极图为宇宙天体球在水平面内的平面投影,其中两个小点为定南北之用,S形曲线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体周运轨道在水平面内投影的图示。此类探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
上网的好处和坏处
讲完了易学大辞典对太极图的来龙去脉后,下面来看看田合禄教授,他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太极图的。
我国开山经典医学巨作<<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和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再有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上就有“移光定位和表正于中”的记述,古人是通过“立杆测日影”的方法,来认识日月地三体系的运动规律。
田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在北回归线做了立杆测日影的实地考察,记录下了24节气日中午的日影长度,发现和证实太极图起源于古人立杆测日影的实践的可行性。无独有偶到了21世纪,河南登封曹书敏老师在告成这个地方,同样用立杆测日影的方法,获得了太极图,以上二位老师的科学实践证实太极图可以重复检验,从而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那么,这个太极图有什么用场?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表面上是一幅平面图,其实质是空间与时间构成的一幅太阳视运动立体投影图,不同的场合就有不同的用场。田教授是位中医教授,他用在生命科学上是这样理解的。“冬至一阳生是少阳,春分二阳生是阳明,夏至三阳生是太阳。夏至一阴生是厥阴,秋分二阴生是少阴,冬至三阴生是太阴,于此可知三阴三阳的本质内涵是源于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其中一阳少阳与一阴厥阴相对为一对司天在泉,二阳阳明与二阴少阴相对为一对司天在泉,三阳太阳与三阴太阴相对一对司天在泉,这充分体现了三阴三阳源于五运六气理论的润源关系,三阴三阳代表了是“天之序”。
除了田教授外,还有位老师他叫陈国生,他在研究月地力学运动变化时,也发现了“太极图”。田教授是用日影法获得;而陈老师是用月球轨道作用力而获得,二位老师从不同的“入口”一样获得了“太极图”,能不能这样说:太极图源于自然,是大自然变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狼人杀怎么玩法介绍陈国生老师是这样描述“太极图”的。
“太极图是由旋臂图密集后形成,那么月球轨道作用力所产生的太极图与我国历史上的太极图是不是同一含义呢?上述的太极图、旋臂图是我们看相似后所给的名称,这是一厢情愿的事,它不等于就是这个结论。它有二个疑点要去解决:
1,太极图产生的历史与技术条件汉字的历史
学车2,太极图要符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规律,还得分出阴阳关系。
对于第一点,从太极图产生的历史看已有近4000年,那时的人类不可能有现代工具去测量。如果说是气功锻练中的高功夫师们,在顺应天体运动中从头脑中显示而知道的,常人是无法理解的。
翡翠和玉怎么区别
第二点,可从力学原理来理解,我国古文化中的太极图,阴阳八卦与地月公转抛道作用力的变化是同步的。取任何一年的月球近地点和远地点,发现在15个近点月和14个朔望月中,一半在朔方,另一半在望方,变化呈规律性。如果将朔视为阴望视为阳,就是一半阴一半阳。再用先天八卦合上去看,月球的轨道运动呈现一个太极。
太极图是自然界运动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易学大辞典>> 张其成主编 华夏出版社
2,田合禄五运六气学术传承
3,<<物质基元结构力学原理及运用>> 陈国生著 东北林业出版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