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是什么意思
菜篮子工程是什么意思
菜篮子工程 shopping basket program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扩展资料]
发展状况:
主板跳线接法到1993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达2080个,城乡集贸市场已达8.3万个,其中农副产品专业市场8220个,初步形成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1994年,"菜篮子工程"已处在由过去以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转入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并举的新阶段。同年年底,全国肉类总产量达4499.3万吨,禽蛋147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2146.
个人简历教育经历
4万吨,水果总产量达3499.1万吨,蔬菜面积达1.34亿亩。全国有27个省市初步建立了主要副食品的地方储备。
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主要有四大特点:加大基地建设,向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和高档化发展;城乡协手共建"菜篮子工程"。不仅城郊发展"菜篮子",而且广大农区也积极发展"菜篮子",一批全国性的农区基地正在形成和发展;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结构,增加花品种。为了适应城镇居民对"菜篮子"产品"鲜活、优质、营养、方便、无虫害"的消费要求,各地在生产中广泛采用良种、良法、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探索新的流通方式,积极推进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1995年,农业部公布了全国23家首批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同年,农业部实施了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联网。到同年9月,该信息网已与28个大、中城市和主产区的33个批发市场联网。
1996年,"菜篮子工程"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武汉、广州、沈阳、西安四个城市入选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由农业部和国家体改委联合成立的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试点的总体安排时间为2至3年。
1997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约4000家。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连接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的稳定的"菜篮子"市场体系。
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菜篮子"产品生产要推广优新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给,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
1999年9月,全国10大城市第12次"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国内"菜篮子"供求形势已经从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标志着我国"菜篮子"工程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0年11月17日, 全国十大城市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提出21世纪初"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以优化结构、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实现"菜篮子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关于六一儿童节的手抄报
2001年4月,一项重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由农
业部组织实施。这项工作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计划用8到1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
2002年7月,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宣布,"三绿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三绿工程"是指提倡绿消费,培育绿市场,开辟绿通道,以提高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随着"三绿工程"的实施,全国"菜篮子"卫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筑起一道道食品安全防线,有效防止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国产口碑最好的筋膜为了满足城市副食品的需要,市政府把"菜篮子"作为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效益工程来抓,加强了生产、科技、加工、市场、调控等五大体系建设,基地生产发展、市场购销兴旺、政府调控有力、价格相对平稳,蔬菜副食品的零售价格和价格指数一直处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等偏下水平。我市自1989年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先后经历了兴建生产基地,增加副食品供应;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基地企业综合效益;发挥基地龙头示范作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发展阶段,从而结
束了我市蔬菜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历史,市场货源充裕、繁荣兴旺,价格相对平稳,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大体上完成了"菜篮子"产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新型的流通体系已具雏型;初步探索了一些新形势下政府有效调控市场的经验和办法,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着眼规模经济、追求良性发展的"菜篮子"产销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由最初的力求满足市场供应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大规模、多品种、高质量、新科技含量的产业,在多次会议上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领导同志的好评。
怎么用酸奶机做酸奶
历史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说:菜篮子工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3年底。这个阶段首先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其特点是城市的副食品基本得到解决。建立了2000多个集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肉、水果和蛋奶为主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食品数量得到饱和,但质量还存在问题,主要是农药用量过多。
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起到1999年底,这一时期是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将菜篮子工程扩展到城乡结合地区甚至城市郊区,扩大了范围,像山东寿光的蔬菜主要供应
北京,山东临沂主要供应上海和南京一带。同时,大力实施"设施化、多产化和规模化"三化政策。"设施化"就是大棚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多产化"就是种植多种新品种蔬菜。"规模化"就是大批量地种植。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底。这一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阶段。1999年9月,全国有10大城市召开了第十二次菜篮子工程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国内菜篮子的供求形势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预示着菜篮子工程全面向质量层面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2001年4月,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强行推广至全国,在农村建立了大规模无公害建设基地。在这10年里,农业部认为我国基本进入无公害产品时期,像北京早在2005年就宣布96%肉类、蔬菜类和蔬果类农副产品无公害。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2010年初中央1号文件开始,中央1号文件着重提出体制与机制建设问题。体制就是管理;机制就是公司加农户或是合作社加农户。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提高技术进步。
成果表现:
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和水果等六大类鲜活农产品的产量,以年均7%-13%的速度增长,品种日趋丰富,质量不断改善,中国城镇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局面已经结束;
冬奥会闭幕式时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