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见证“三农工作”改革发展
回顾历年“中央⼀号⽂件”见证“三农⼯作”改⾰发展
中央⼀号⽂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份⽂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年⾄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号⽂件,对农村改⾰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2018年⼜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号⽂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第⼀个中央 “⼀号⽂件”:1982年1⽉1⽇
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
1982年1⽉1⽇,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的《全国农村⼯作会议纪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改⾰开放后第⼀个中央⼀号⽂件,其主要内容就是肯定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特别是包⼲到户、包产到户。
这份⽂件提出,包产到户、到组,包⼲到户、到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产责任制,明确“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私有的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并第⼀次以中央的名义取消了包产到户的禁区,且宣布长期不变。⽂件的另⼀要点是强调尊重众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允许众⾃由选择。同时还提出疏通流通领域,把统购统销纳⼊改⾰的议程,有步骤地进⾏价格体系的改⾰。
第⼆个中央 “⼀号⽂件”:1983年1⽉2⽇
放活农村⼯商业
1983年1⽉2⽇,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份当年的中央⼀号⽂件提出了“两个转化”,即促进农业从⾃给半⾃给经济向较⼤规模的商品⽣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件提出,我国农村应⾛农林牧副渔全⾯发展、农⼯商综合经营的道路;适应商品⽣产的需要,发展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合作经济的⽣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按劳分配⽅式以及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所不同;要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针,调整购销政策,改⾰国营商业体制,放⼿发展合作商业,适当发展个体商业。并强调,稳定和完善农业⽣产责任制,仍然是当前农村⼯作的主要任务。
第三个中央 “⼀号⽂件”:1984年1⽉1⽇
发展农村商品⽣产
如果说前两个“⼀号⽂件”着⼒解决农业和农村⼯商业微观经营主体问题,那么,此后的“⼀号⽂件”则要
解决发育市场机制的问题。此前20多年,农村实⾏统购派购制度,农村产品交易均由公营商业⾼度垄断,⽽资⾦、⼟地、劳动⼒流动⼜受到多重限制。农村经济迫切要求放松历史上多年形成的政府垄断、管制,及其他阻碍农民进⼊市场的规定,以利于发展商品⽣产,摆脱穷困。
针对这些情况和基层诉求,1984年确⽴农村⼯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产⼒⽔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产。当年的“⼀号⽂件”即《关于1984年农村⼯作的通知》中提出,延长⼟地承包期,⼟地承包期⼀般应在⼗五年以上……允许有偿转让⼟地使⽤权;⿎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股;继续减少统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允许务⼯、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理⼝粮到集镇落户。
第四个中央 “⼀号⽂件”:1985年1⽉
取消统购统销
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过去曾起了保证供给、⽀持建设的积极作⽤,但随着⽣产的发展,它的弊端就⽇益表现出来。因此,在打破集体经济中的“⼤锅饭”之后,还必须进⼀步改⾰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市场调节,进⼀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1985年的中央⼀号⽂件名为《关于进⼀步活跃农村经济的⼗项政策》。⽂件明确提出,“从今年起,除
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于此,30年来的农副产品统
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于此,30年来的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被取消。
第五个中央 “⼀号⽂件”:1986年1⽉1⽇
增加农业投⼊,调整⼯农城乡关系
我国农村在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1985年⼜在改⾰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迈出了重⼤的⼀步。成效⼗分显著。但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农、城乡的利益分配关系,农业⽣产中出现了⼀些问题。对此,1985年年底的农村⼯作部署,强调“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议形成的1986年中央⼀号⽂件即《关于1986年农村⼯作的部署》。
⽂件明确指出:我国是⼗亿⼈⼝、⼋亿农民的⼤国,绝不能由于农业情况有了好转就放松农业,也不能因为农业基础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忽视对农业的投资,更不能因为农业占国民经济产值的⽐重逐步下降⽽否定农业的基础地位。
第六个中央 “⼀号⽂件”:2004年2⽉9⽇
促进农民增加收⼊
2003年12⽉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若⼲政策的意见》出台,并于2004年2⽉9⽇公布。时隔18年之后中央就“三农”问题再次下发⼀号⽂件。
当时农业农村发展的⼀个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的1.8∶1扩⼤到了3.1∶1。农民增收困难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是重⼤的经济问题,⽽且是重⼤的政治问题。
《意见》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增加农业投⼊,强化对农业⽀持保护,⼒争实现农民收⼊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差距不断扩⼤的趋势”。⽂件共22条,提出了⼀系列含⾦量⾼、指向明确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第七个中央 “⼀号⽂件”:2005年1⽉30⽇
提⾼农业综合⽣产能⼒
2004年中央⼀号⽂件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但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不⾜、基础脆弱的状况并
没有改变,粮⾷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常艰巨。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2005年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农村⼯作提⾼农业综合⽣产能⼒若⼲政策的意见》下发。⽂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农业综合⽣产能⼒,作为⼀项重⼤⽽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强调,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争经过⼏年的努⼒,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地产出率和劳动⽣产率明显提⾼,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明显增强”。
第⼋个中央 “⼀号⽂件”:2006年2⽉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党100周年文案
英语六级技巧2005年10⽉,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历史任务。2006年2⽉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意见》发布。
⽂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历史任务。农村⼈⼝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活,才能保障全体⼈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件全⽂共32条,⼋个部分。⽂件强调,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进⼀步解放和发展农村⽣产⼒;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动员各⽅⾯⼒量⼴泛参与。
少取放活”的⽅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动员各⽅⾯⼒量⼴泛参与。
第九个中央 “⼀号⽂件”:2007年1⽉29⽇单方面提出离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柠檬汁的做法2007年1⽉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意见》公布。⽂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基层的热烈反响。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些偏差。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位,有利于各地认真地贯彻⼗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精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健康地向前推进。
⽂件提出,要⽤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农业⽔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平,提⾼⼟地产出率、资源利⽤率和农业劳动⽣产率,提⾼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
第⼗个中央 “⼀号⽂件”:2008年1⽉30⽇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三农”投⼊
2008年1⽉3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意见》公布。2007年召开的党的⼗七⼤,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中国特⾊农业现代化道路,建⽴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化新格局”。今年中央⼀号⽂件的主题,既贯彻了党的⼗七⼤精神,⼜深化了去年中央⼀号⽂件关于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要任务的要求,抓住了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亦可统筹兼顾农村各⽅⾯的⼯作。
全⽂涉及的政策性要求和措施有40多处,其中让农业和农民直接受惠的可以概括为“三个明显”“三个调整”“四个增加”“四个提⾼”和“两个⼤幅度”。体现了中央关于给农民的实惠要逐步增加,随着国家财⼒的增长对“三农”的⽀持⼒度要进⼀步加⼤的要求。
第⼗⼀个中央 “⼀号⽂件”:2009年2⽉1⽇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09年⼀号⽂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意见》呈现四⼤新亮点。⼀是农民种粮⽀持⼒度再度加⼤。包括加⼤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的投⼊,加⼤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等。⼆是加⼤⼒度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件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
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农民⼯;采取以⼯代赈等⽅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农村民⽣建设重点投向农村电⽹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饮⽔安全⼯程建设,农村沼⽓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5个领域。四是农地流转强调进⼀步规范。对于⼗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09年⼀号⽂件⾸先强调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地权益,重点做好两⽅⾯⼯作:对集体所有⼟地的所有权进⼀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作。
第⼗⼆个中央 “⼀号⽂件”:2010年1⽉31⽇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惠农⼒度
2010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统筹城乡发展⼒度进⼀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意见》发布,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步完善、强化“三农”⼯作的好政策,提出了⼀系列新的重⼤原则和措施,包括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现代农业装备⽔平,促进农业发展⽅式转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缩⼩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等。
⽂件特别强调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城镇规划⽔平和发展质量,要把加强中⼩城市和⼩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加快落实放宽中⼩城市、⼩城镇
特别是县城和中⼼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刘一曈
第⼗三个中央 “⼀号⽂件”:2011年1⽉29⽇
加快⽔利改⾰发展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相当好。粮⾷产量创历史最⾼⽔平,农民⼈均纯收⼊历史上增加额度最⼤。但是农业农村形势也⾯临着⼀些严峻挑战,其中⼀个就是农业的⽔利设施明显不能适应农业稳定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2011年⼀号⽂件的主题定为加快⽔利改⾰发展。1⽉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利改⾰发展的决定》发布,这是新中国成⽴62年来中央⽂件⾸次对⽔利⼯作进⾏全⾯部署。
⽂件提出要把⽔利⼯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加快农⽥⽔利建设,推动⽔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争通过5年到10年努⼒,从根本上扭转⽔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
第⼗四个中央 “⼀号⽂件”:2012年2⽉1⽇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012年2⽉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的若⼲意见》,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作的重点。
以中央⼀号⽂件的形式统⼀全党意志⼤⼒推进农业科技改⾰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是⾸次,在科技发展进程中也是⾸次,有许多创新之处。其中最受⼴⼤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员欢迎的政策亮点有两个:⼀个是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这⼀论述给⼴⼤农业科技⼈员吃下了定⼼丸;另⼀个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体系改⾰与建设“⼀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即:乡镇农技⼈员⼯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相衔接,当年基层农技推⼴体系改⾰与建设⽰范县项⽬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机构条件建设项⽬覆盖全部乡镇。
第⼗五个中央 “⼀号⽂件”:2013年1⽉31⽇
进⼀步增强农村发展活⼒
歌手当打之年第十期歌单
2012年11⽉8⽇,党的⼗⼋⼤召开。两个⽉后的2013年1⽉31⽇,新世纪以来连续第⼗年聚焦“三农”的中央⼀号⽂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步增强农村发展活⼒的若⼲意见》发布。
伴随⼯业化、城镇化深⼊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件对“加快发
展现代农业、进⼀步增强农村发展活⼒”作出全⾯部署,要求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按照保供增收惠民⽣、改⾰创新添活⼒的⼯作⽬标,加⼤农村改⾰⼒度、政策扶持⼒度、科技驱动⼒度。
第⼗六个中央 “⼀号⽂件”:2014年1⽉19⽇
全⾯深化农村改⾰
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这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发展⾯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必须进⼀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创新。
2014年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深化农村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意见》发布。指出全⾯深化农村改⾰,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要⿎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持地⽅先⾏先试,尊重农民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切”、不追求⼀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第⼗七个中央 “⼀号⽂件”:2015年2⽉1⽇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2015年中央⼀号⽂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改⾰创新⼒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新常态,正从⾼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个重⼤课题。
收,是必须破解的⼀个重⼤课题。
⽂件深⼊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临的⽭盾和问题,说明了依靠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农业发展⽅式已难以为继。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深化农村改⾰,全⾯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在提⾼粮⾷⽣产能⼒上挖掘新潜⼒,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撑。
第⼗⼋个中央 “⼀号⽂件”:2016年1⽉27⽇
⽤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
2016年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康⽬标的若⼲意见》
发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和深⼊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民⼀道迈⼊全⾯⼩康社会。
⽂件提出,⽤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创新驱动⼒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第⼗九个中央 “⼀号⽂件”:2017年2⽉5⽇
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2017年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意见》发布。⽂件明确指出,要把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个时期“三农”⼯作的主线。
经过多年努⼒,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盾由总量不⾜转变为结构性⽭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并存,⽭盾的主要⽅⾯在供给侧。迫切要求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要在确保国家粮⾷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标,以提⾼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向,以体制改⾰和机制创
新为根本途径。并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是⼀个长期过程,必须直⾯困难和挑战,尽⼒降低改⾰成本,积极防范改⾰风险。
第⼆⼗个中央 “⼀号⽂件”:2018年1⽉2⽇
对乡村振兴进⾏战略部署
党的⼗九⼤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围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件谋划了⼀系列重⼤举措,确⽴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件有两个重要特点:⼀是管全⾯。⽂件按照党的⼗九⼤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化、社会、⽣态⽂明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部署。⼆是管长远。⽂件按照党的⼗九⼤提出的决胜全⾯建成⼩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个百年奋⽃⽬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个阶段性⽬标任务作了部署。在历年中央⼀号⽂件中字数最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