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故事经历 书
澳门故事经历 书
400年中西文化的磨合,成就了今日的澳门。大大小小的文化遗产、历史遗迹,融合美食,都记载着澳门的过去、也见证着澳门的发展。拘留
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澳门,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也是一座适合在行走中细细品味的城市。在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之际,我们来一起云游澳门,听听这里的故事。
妈阁庙——澳门历史的见证者
妈阁庙又名妈祖阁,民间也有人称为天后宫。它是澳门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和中国的大多数古庙一样,妈阁庙有着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几百年前,一批福建商人乘船出海,在海上遇到了风暴。船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危险异常。他们呼救无援,只好求老天保佑。正在这时,就在现在妈阁庙所在的山脚下有一个女神显灵,大海立刻变得风平浪静,碧波万顷。当船靠岸时,女神突然消失,一道红光自山顶升空,于是人们就在女神显灵之处建妈阁庙供奉。
据考证,妈阁庙建于明朝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谈到妈阁庙,人们就会想到澳门在葡语中的名称“马交”(MACAU)。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个夏天,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一艘葡国船为了躲避可怕的台风,驶入海湾,到这里寻避风港。葡萄牙海员要求上岸留宿,直到他们把船只修理好、把货物晒干为止,于是他们被准许留下来。
葡萄牙人上岸后,问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当地人以为问这是什么庙,就说叫“马交”(音马高),于是,葡萄牙人就用“马交”来称呼澳门,这便是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妈阁庙背山面海,依山而建,古木婆娑,风光旖旎。整座庙宇包括大殿、石殿、天后殿、观音阁四座主要建筑,石狮镇门、飞檐凌空、雕梁画栋,富有中国民族建筑特。
天后殿旁,有小路沿山崖蜿蜒而上,山崖上,有大大小小三十多处摩崖石刻,其中有的还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现在的妈阁庙,仍是中外游客和善男信女们的必到之处。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二月二十三是天后娘娘的生日,妈阁庙张灯结彩,人头攒动。人们络绎于途,庙里钟磬齐鸣,香火极盛。
世事变幻,沧海桑田。五百年来,妈阁庙可说是看尽了澳门的风风雨雨,兴衰荣辱。
街名、地名背后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故事
澳门作为中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汇点,许多历史文物大都具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澳门的地名也不例外,澳门特殊的历史文化使地名涂上了中西融合的彩。
威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澳门的街道玲珑小巧、纵横交错,名称也千奇百怪、饶富情趣。有以数字命名的,1街、2街,一直到20街都有;也有用姓氏来命名的,像李家围、吴家围、赵家巷等;有的街名一看就知道是纪念人或事的,如宋玉生广场、冼星海大马路、劳动节大马路;还有用城市名称命名的,有上海街、北京街、马德里街等等;还有的街名是按职业来划定的,像刀里、工厂街、渔翁街等,可见分工明确,成行成市。
在西湾儿童游乐场附近,有一系列以“灰炉”命名的街道,如烧灰炉街、烧灰炉口(罗飞勒前地)等,这些名字与烧灰炉有关。
烧灰炉村原是澳门古老的村落之一,渔民聚居,捕鱼晒网,形成了一个小渔村。麻酱素什锦是哪里的菜
澳门沿海盛产鲜蚝,该村村民除捕鱼、采蚝外,还收集蚬蚝贝壳,他们将多余的贝壳集中燃烧,制成建筑材料出售,成为村落另一经济支柱。“烧灰炉”之名,便因此而来。不过这些街道如今大都名实不符,昔日发达的传统行业已经不复兴盛,渔翁街里无渔翁,灰炉也没建筑材料可卖了。
在ppt中加入视频格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好多街名西化了,街名又长、又拗口、又难记忆,比如,士多纽拜斯大马路、沙嘉都喇买署丽街、爹美刁施那地大马路,等等。澳门人就删繁就简,按照当地习惯给这些街名重新命名,所以在澳门,一条街道同时拥有两个名称并不是稀奇的事。像新马路,它的全名是: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现在简化为新马路。
被评选为“中国第三个美食之都”
美食是澳门的城市特。澳门毗邻广东,又有中西文化400多年交融的历史,所以餐饮主打粤菜和葡式澳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外来劳工的增加,日料、韩餐、东南亚各国饮食亦陆续进入澳门。
2017年10月底,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成为继成都、顺德之后第三个获评美食之都的中国城市。
虽然面积只有32.9平方公里,但这里是全世界米其林餐厅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在最新的《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门2020》中,推荐了近20家澳门餐厅,其中包含了中餐、葡餐、法餐的高档餐厅,还有物美价廉的街头小吃。
可以说,从精致的法餐到街头小吃,在澳门都应有尽有。而且,这些美味背后都蕴藏着一段特殊的历史与文化融合的故事……
澳门葡国菜的烹饪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海上贸易的兴旺发展,使当时只是一个小渔村的澳门变成一个繁荣的港口。在这种情况下,饮食文化的互相影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那时候,葡萄牙人经常在中餐厅吃饭,中国人也经常在葡萄牙餐厅吃饭。当时的澳门,遍地都是小餐厅,因为有不少人会把两者混淆在一起制作美味。用葡萄牙烹饪风格为基础,加入了东南亚的佐料等。既能让当地居民习惯传统,又可以保持葡萄牙菜肴的风味。
葡国菜中少不了一道王牌菜肴——“马介休”。
葡萄牙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吃鳕鱼大国。他们称鳕鱼为“最忠诚的朋友”,每逢节日,鳕鱼和火鸡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远隔重洋来到澳门的葡萄牙人,因为思念家乡菜肴,所以把鳕鱼也带来了。
在海边捕获鳕鱼后,将鱼直接埋于盐堆里,经过数月以上的航海时间,辗转运至澳门。那时,鱼肉已被腌至咸涩,必须泡两天清水后,才能拿来做菜。这样的鳕鱼,葡萄牙人将其叫作“马介休”。这种鱼可以烧、烤、焖或煮,各适其式。
如今,在澳门,马介休做成了各种菜式,薯茸汤、马热蒜橄榄油烧马介休、白烩马介休……改良后的马介休,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酥软的土豆泥,包裹着紧致细腻的鲜鱼肉。成为葡国菜中一道必吃美食。除了它外,必吃榜中还有咖喱蟹、烧咸猪手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澳门像香港一样,也是小吃的天堂。
地道市井的本地美食,都隐藏于巷道之中。可能长相并不会特别精致,但用料和口感,往往都是诚意满满。比如,澳门美食的代言词——葡式蛋挞。
蛋挞在葡萄牙是一种普通的小点心,因为它的口味比较甜腻,澳门人在1989年把它加以改良后,以“葡挞”的名字推出,去其“腻”,而保留了香、脆、酥的特点,于是大受欢迎。“葡式蛋挞”一时间风靡了东南亚一带,成为西饼店里不可少的一样名点。
漫步在澳门,街上鳞次栉比的都是老字号的美食店,整条街都弥漫着食物的香气,蛋挞、杏仁饼、榴莲冰淇淋、猪排包、脆皮乳猪包、焦糖鸡蛋布丁……
走走停停,吃吃看看,从街头到街尾,就可以吃得心满意足。
不仅可以自己享受美食,还可以带些给亲戚、朋友。游客来到澳门,往往都还要带回大包小包的凤凰卷、杏仁饼、猪肉脯等作为伴手礼。有些手信店已形成规模不小的连锁店,在香港等地设有分店。还有一些深藏澳门街巷之中的老店也值得一去,游客走过路过往往会到“意外惊喜”。
澳门虽然不大,但它善于通过美食与文化携手,谱写属于自己最好的未来。
澳门,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融合中,继续迸发出无比鲜活的勃勃生机,与独特的城市魅力。
在这片土地上,风味与文化在舌尖完成着起承转合,构成专属于这里的波澜起伏的故事与记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