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学原理
第四章  类型
一、不同地貌类型的山地城市
(一)丘陵山地城市
丘陵山地城市在中国分布最广,海拔从50m以上至3000m以下的一阶、二阶、三阶地貌阶梯的广大地区都有丘陵山地城市的分布。
1、平原滨海地区丘陵山地城市
一般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的中国第三阶梯的长江、黄河中小游平原地区的丘陵和滨海地区,如东南部沿海地区的香港、澳门、珠海、广州、南京、杭州、温州、舟山、青岛、大连、高雄、台南、烟台、蓬莱等。这些山地城市地形起伏平缓,自然条件优越,遇到的不良地质灾害现象较少,开发建设难度相对较低,建设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
2、盆地区丘陵山地城市
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下的中国第二阶梯的四川盆地地区,如重庆、万州、涪陵、绵阳、
宜宾、泸州、自贡、雅安、西昌、乐山等。这些山地城市水陆交通条件优越,建设历史悠久,地形起伏较大,遇到不良地质灾害现象较多,开发建设难度相对较大。
3、高原地区丘陵山地城市
一般分布在海拔陈芊芊2000-4000m的中国第一阶梯的山地区域,如云贵高原的大理等。
(二)河谷山地城市
这类山地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上游的河谷地带,如拉萨、攀枝花、兰州、天水等。这类城市依托水利之便,交通比较便利,城市用地一般沿江河一侧或两侧分布。
(三)沟壑山地城市
这类山地城市多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如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榆林、延安、宝鸡等。
二、不同职能类型的山地城市
(一)资源开发型山地城市
山地区域蕴藏着多种矿产资源,因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兴起的山地城市,在山地城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自贡、攀枝花、个旧、景德镇、铜陵、东川、本溪、抚顺、百等。
以山地资源开发为支柱产业的城市类型,根据山地资源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
1、矿业型山地城市
1)金属矿产资源型城市:金矿、铜矿、铁矿等金属矿产资源开放型山地城市,如东川、铜陵因铜矿资源开发、攀枝花因钒钛等资源开发而建的山地城市。
2)非金属矿产资源型城市,因煤矿、盐矿、陶土矿、石灰石矿开发而兴建的山地城市,如淮南因煤兴市、自贡因盐兴城、景德镇因瓷兴市、淄博因陶兴市等。这些城市由于其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不同,使城市的布局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他们一般的共同特点是居民点或城市随矿产的分布而呈分散式布置,如盐都自贡、瓷都景德镇等。
2、能源型城市
主要以主力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水电枢纽城市。随着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的加大,这类城市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如三门峡市、宜昌市、宜宾市、丹江口市。
3、森林工业型城市
以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型城市,如伊春市等。
资源开发型山地城市的共同特点是:
芸豆(1)以依托某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主导产业而兴建的城市。在城市整个发展过程中,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进程存在着形成、发展、成熟、衰老及转型等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城市规划的布局结构对矿产资源的储量富集程度以及分布状况,存在着很大的依赖关系。
2)由于矿产的开采及加工过程中对用水、用电及运输有大量的要求,因此,城市选址、用地选址及规划布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址与组织有不同要求。由于矿产的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一般对环境都有较大的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包括废渣、尾矿、废气进行回收处理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使生态过程排放的“废弃物”变为重要的原材料资源,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合理比例及职工构成和性别构成,完善和发展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增加城市总额和服务功能;在城市发展进入衰老阶段以前,就要未雨绸缪及时考虑产业的转型,使城市得以持续发展。东北结婚风俗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高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某些资源型城市选址与布局对矿产资源原料地的依赖性已大大减弱而转向靠近产品消费地,将工业和城市布置在技术信息密集、协作条件良好的港口、运输条件优越的大型港湾地区。如中国的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利用澳大利亚等国的矿石远距离运输解决原料供给,以提高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
(二)区域交通枢纽型山地城市
这类城市因区域交通而发展形成山地交通枢纽。如株洲、怀化、鹰潭等,因铁路交通的发展而兴起。
(三)口岸山地城市
由边防建设和口岸贸易发展需要而兴建的城市,如凭祥、防城港、绥芬河、满洲里、丹东等。
(四)革命纪念性山地城市
因重要历史文化与纪念地而兴起的城市,如遵义、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
(五)风景旅游或宗教崇拜山地城市
因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或宗教崇拜而兴起的城市和旅游服务基地,如拉萨、乐山、秦皇岛、承德、三亚、都江堰、黄山、张家界、泰安等。
(六)综合性山地城市
以行政职能为主的中心城市,如重庆(直辖市)、昆明、贵阳、南京、杭州等省会行政中心,但往往兼具有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的职能。
而以上6种不同类型的山地城市也多是以一种职能为主,而兼具其他一些职能。
第五章  规划
一、山地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是山地城市规划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安全,体现在山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
如用地选择、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工业、居住组织、道路交通系统等市政工程设施组织以及城市灾害防治等方面。
(二)自然保护原则
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建立在尊重自然这一基本原则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价值观,促进传统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生态文化转变。
(三)系统原则
山地城市的天、地、人形成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复杂大系统,其系统性、相互依存性远比平原城市来得明显与强烈。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山地城市的社会-汶川几级地震经济-自然所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形成了复杂的结构、功能与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与转换关系。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就必须要更加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安全因素。
(四)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不仅是投入产出的经济,还包括环境的经济、空间和时间的经济。
山地城市可以提供用以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尤为宝贵,建设的人、财、物的投入也很大。为了达到以较少的投入和资源消耗来获取较大的效益,需要实行紧凑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投资、降低工程成本和环境成本等综合措施来达到经济的要求。
从传统山地区域聚落分布情况的考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们尽量利用土壤相对贫瘠的山坡地来建造村落和城镇,而将土质肥沃的土壤用作耕种和种植,以达到人-地之间相对合理的土地利用关系。
(五)文化继承与多样性原则
山地区域和山地城市分布在广袤的国土上,必然具有多样性的文化基因库与生物基因库,山地住区各个民族在长期人与自然的相处中创造了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富有生命力的本土文化和生态化的人居环境,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继承和发扬。
多样性原则包括了多种含义,除生物多样性外,还包括了城市社会、文化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社会文化多样性,包括城市人
口构成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景观文化的多样性;山地区域往往是多民族的集聚区,如拉萨、西宁、昆明、贵阳、大理、丽江等,多民族聚居文化与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构成了彩斑斓的山地城市人文景观风景线。
(六)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与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当前城市建设的需要,更需要筹划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山地城市规划中,要以发展的观点和动态变化的观点来统筹空间与时间的规划,使规划留有发展余地。
第九章  生态
二、山地城市物质环境的优化
(一)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是指山地城市社会-经济劳动节为什么改5天了-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特点的用地上所形成的、合理的时-空结构和发展形态。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加
以体现,使城市各项功能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能达到协调发展的效果。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不同类型的山地城市如何根据各个城市所处的自然、经济、社会特点来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使城市与乡村、工作与居住、生产与生活、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在特定的山地地域上得到协调发展,是优化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山地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
城市的工业布局,不仅对城市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城市的总体布局,人流、物流的运转,道路交通的组织与环境的保护等产生直接的影响,要优化、净化城市生态环境就有必要对城市现状不合理的工业布局进行必要的调整。工业布局的调整,首先应对城市工业布局的现状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与评估,根据调查分析与评估的结果提出调整建议。
1)工业布局的调整应有利于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工业布局的调整要有利于产业的转型与生态化发展的要求,按照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
济的要求,调整工业内部的生产流程和不同工业之间的协调关系,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上坡辅助3)根据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及治理的难度提出限期治理,或迁建,或关、停、并、转等具体措施。
2、山地城市居住环境的优化
生活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生活居住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和总体形象不仅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基本面貌。
生活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要着力创造优美、舒适的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日常交往、休息、散步、健身等户外活动的需要。生活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就是要满足居民多种活动的需要,为实现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创造条件。因此,在生活居住区中,仅作好住宅、公建本身的设计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充分重视户外环境的优化设计,对宅旁绿地、小游园、公园等开放空间的布点,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残疾人
的活动绿地,道路组织、路面和场地铺装、建筑、雕塑、小品、植物配置等都要进行精心组织与设计。场地绿化和路面铺装等要考虑生态化发展的要求,尽可能使地面水能渗透到地下,为居民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
3、山地城市基础设施的强化
现代化城市必须有现代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就是要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时序,是山地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能源、环境、防灾等综合设施,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安全的保障,城市的效率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一般包括六大系统:
1)交通系统:包括对外与对内交通设施。
2)水循环系统:水资源保护和净化、给水和排水设施以及水处理、回收、循环利用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